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宝宝吐奶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甚至有些宝宝每次吃奶后都会吐出一些。
这种情况常在宝宝出生后半个月到1个月出现,到出生后2个月左右最为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况会逐渐好转。
大多数新手爸妈们在遭遇宝宝吐奶的时候,都会惊慌失措,好不容易吃进去的奶,吐出来这么多,是不是宝宝吃的不合适了?是不是生病了?需不需要去医院?
我们需要了解宝宝为什么会吐奶?
宝宝吐奶的情况可分为生理和病理两种,其原因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1、生理性吐奶
这是正常现象。婴儿越小,就越容易出现,尤其是新生儿。由于宝宝年龄小,婴儿的消化道还未发育完善,贲门处也相对较宽,喂奶时吸入的奶水和空气不能正确地分配到该去的管道,所以容易出现吐奶现象。婴儿吃奶后,进入胃部的空气会上升,最终被婴儿嗝出,因此此时会有一小部分奶水会被吐出来。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吐出的奶量较少,在吐奶后婴儿会感到舒服。
另外,宝宝的胃容量很小,如果妈妈给宝宝喂养过多,也容易引起奶水回流,引起宝宝的生理性吐奶。随着婴儿的发育成长,这种现象在逐渐消失。
2、病理性吐奶
顾名思义,病理性吐奶是指在某些病症状况下宝宝出现的吐奶现象,任何年龄的婴儿都可能出现病理性的吐奶。这种吐奶的情况会比生理性吐奶更剧烈,也有可能会吐出胃酸,妈妈可以闻到婴儿呕吐中的酸臭气味,而且宝宝吐完会很不舒服。宝宝出现病理性吐奶不能视为一般吐奶情况来处理。关键是要找出病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若宝宝除了吐奶,还存在以下情况,作为家长就应该警惕了:
。
宝宝吐奶怎么办?
新生儿发生吐奶后处理的关键是预防呕吐物进入气管引发呛咳风险。当宝宝发生吐奶时,家长应尝试以下处理方法:
1、清理口腔及鼻腔
宝宝发生吐奶,家长要及时检查宝宝的口腔以及鼻腔,看看里面是不是有残留的奶汁或奶块,必要时用纱布进行清理,避免残留物进入到气管引发呛咳。
2、调整睡姿
如果宝宝平躺时发生吐奶,可尝试将宝宝的上身稍微垫高同时让宝宝右侧卧,有助于缓解宝宝吐奶的同时预防呕吐物进入气管引发呛咳风险。
新生儿吐奶时,家长不要过于担心,正常来说只要宝宝吐奶后无不适,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新生儿宝宝频繁吐奶,吐奶量很大,甚至呈喷射状,吐出物颜色异常或是发生吐奶后精神状态很不好嗜睡哭闹不止等异常情况发生时,家长要立即带宝宝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