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营收破新高,国产算力龙头的危与机

恨寒聊财经 2024-07-24 05:12:39

01

营收破新高,制裁难档增长和压力

不出意料,海光的业绩又迎来新增长。

7月14日,海光信息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增公告。

其营收表现极为亮眼。公告显示,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营收35.8亿元到39.2亿元,同比增长37.08%到50.09%。海光近年的营收可谓翻倍增长,要知道在2022年,海光全年的营收也不过23亿元。

2014年,海光脱胎于中科系公司成立,其第一大股东为中科曙光,主攻CPU。彼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动纲要》发布,千亿规模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

顶着“中科院”的光环和国家大基金的支持,2014年海光得到中科曙光、国科控股、长虹电器等9家企业联合投出的天使轮,2018-2020年接受来自长虹电器、成都产业集团等企业的4轮注资。

2022年,成立8年的海光申请在科创板上市,估值超过900亿元。当时,A股300多家科创板企业中,市值超过900亿元的公司仅4家。上市后,海光成为年度最大IPO,市值一度达到1500亿元。

近些年,海光的营收和利润都水涨船高。2018年-2022年,海光的营收从0.48亿元增长到23亿元,期间三年的增长速度一度达到685.81%、169.53%、126.07%。2022年。三年间,海光的归母净利润也从亏损1.24亿元增长到8亿元。

期间,海光两次被美国政府制裁,上市两个月后,海光被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一度引发股市对其担忧。

严厉的制裁让海光不再获取AMD的架构授权,其营收和利润增长被迫大幅放缓。2023年全年,海光全年的营业收入达到60亿元,同比仅增收17.30%。2023年,其归母净利润同期增长 57.17%,预计2024半年度的归母净利润将同比增长16.32%到30.78%,实现7.88亿元到8.86亿元。

虽然,海光依然稳坐国内第二大赚钱的芯片设计公司,但与上市前夕扭亏为盈的高速增长相比,海光难掩其压力。

02

紧抓CPU+GPU,国产算力龙头的危与机

在国内算力公司中,海光是不多数两手抓CPU和GPU的芯片公司。

在CPU领域,全球市场被Intel和AMD垄断。国内CPU公司主要有海光、海思、龙芯、飞腾和申威6家,分别采用X86、ARM、MIPS、AIlha四种架构。

x86是全球CPU的主流架构,市占率达到91%。2016年,海光从AMD手中购得zen架构授权后,成为国内少数拥有x86合法授权的企业。海光CPU分为3000、5000、7000系列,分别对应低端、中端和高端市场。

其比肩国际厂商芯片的性能和生态大占优势,在政府集采中备受青睐。IDC报告显示,2022年国产服务器领域,海光信息以一己之力占据行业半壁江山,并超出第二名13.7%的市场份额。

但在AMD“地基”上建造的CPU,也一直被诟病不如龙芯等芯片公司“自主可控”,其自主化程度低,受地缘政治波及影响大。

而海光近年来的营收增速放缓,也正源于海光与AMD的合作仅限于第一代Zen架构,AMD后续新推出的Zen架构设计和x86技术,海光信息将无权使用。

海光能否重回巅峰时期的增速,也取决于海光接下来的CPU系列产品,自研性能能否够硬。

另一方面,海光的第二大产品DCU,能否扛起AI芯片的大旗。

DCU则属于GPGPU的一种,采用“类CUDA”通用并行计算架构。这是另一个空间广阔的市场。全球最赚钱的芯片设计公司英伟达依靠生产GPU,不久前市值超越微软问鼎全球第一。

对一台服务器而言,一台AI服务器通常仅搭载1-2块CPU,但GPU的数量则可能大大增加吗,其中搭载8块GPU的八路AI服务器最为常见。这也让GPU的数量需求大大高于CPU。

不过前有英伟达、AMD等GPU厂商霸占全球GPU市场,海光的DCU同样走主打走国产替代的小型信创市场。

性能和生态依然是检验一款芯片最重要的两个方向。在性能上,海光在2023年发布的“深算二号”比拟A100的80%,其生态处在兼容CUDA之下,而英伟达可能禁止非英伟达GPU通过模拟层运行CUDA软件。

这都给海光DCU成为国产AI芯片平替,带来难题。

海光的高速增长受阻于制裁,但这也打破了海光基于AMD授权上“建房子”的幻想,其自主研发能力逐步上升,接受和采纳国产芯片的国内厂商越来越多。

目前,海光推出基于消化x86架构带来的自研芯片“海光三号”,成为近年销售的主力军。

海光的DCU如今也处在商用阶段。百度、阿里已认证通过海光的DCU产品并推出联合方案,科大讯飞、商汤和云从等AI企业,已有大量模型移植并运行在海光DCU平台上。海光也正联合高校、科研院和产业链上下游成立海光产业生态合作组织,以完善国产生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耗国,曾供养着全球芯片巨头的生意。而近年中国高端芯片的备受打压,也让国内涌现了一批生产生产高端处理器CPU和GPU的芯片后备军。

它们可能会在这场由政治斗争引发的商业机遇中,悄然壮大,就像中国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一样。

END.

0 阅读:0

恨寒聊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