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巧奔妙逃从淮海战场跑到青岛,帮其逃生的小人物下场悲惨

钟校说过 2025-02-16 09:21:02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李弥,国民党第13兵团司令官,是内战时期,蒋介石最看重的指挥官之一。

然而,李弥却在淮海战役失败之后,为了逃跑使尽下三滥的招数,甚至不惜脱下昂贵的皮鞋和军衣钻到麻袋里逃生,可以说是丢尽了蒋介石的脸面。

当时国民党全面溃败之时,李弥之所以能够成功逃脱,离不开一个小人物的帮助,而这个小人物最后的结局也十分凄凉……

两次背叛下属逃跑

1948年11月底,我党为了击垮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加快国内统一的进程,发动了淮海战役,而国民党方面则仓促组织了80万兵力,想要做誓死一搏。

然而尴尬的是,仅仅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国民党军队就在正面战场全面溃败。

作为兵团长的黄百韬被正面击毙,张克侠、何基丰等高级将官率众起义,而就在此时,作为国民党仅存有生力量之一的杜聿明则被我党军队死死包围。

为了避免被围歼的命运,杜聿明向尚在附近的李弥发出了殿后拦截的命令,但这个命令,却让李弥感到了强烈的不满。

“敌人30万军队追着杜聿明的军队漫天跑,却让我去拦截,这不是明摆着让我送死吗?”不过抱怨归抱怨,李弥自己也清楚,一旦公然拒绝军令,自己最后的命运极有可能就是被军法处置。

于是,狡诈的李弥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全然当作听不到。在他的指挥下,13兵团所有的电报都被有意识的拦截和掐断,然而这个看起来天衣无缝的计划却被一个不知情的电报员所给泄露了,得知情况的杜聿明相当恼火,立即强令李弥停止自己的逃跑行动。

但祸不单行,刚刚被杜聿明逮到逃跑计划的李弥就被解放军包围在了不到十公里的驻地之上。

军队缺衣少粮,国民党补给后继无力,整个阵地都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氛围,在这样压迫下,几乎每天都有国民党士兵缴械投降。

毫无疑问,投降已经成了李弥兵团最后的选择,但狡猾的李弥却根本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毕竟作为国民党高级将官,他最后的结果必然会悲惨的。

于是为了自己的活路,李弥毫不犹豫的骗下属要和杜聿明商量对策,带着亲信逃离了包围圈,但尴尬的是,因为夜里逃生环境不好再加上对周遭地形的陌生,李弥最终误打误撞的重新跑到了部下的驻地。

这一次,李弥换了一种方法,他让部下自己前去假意谈判投降事宜,而自己却急不可待的再次带领亲信逃往了青岛。

也就是在这段出逃生涯中,他认识到了日后帮助他逃出我党包围圈的汪家兄弟。

汪家兄弟帮助逃离 落得悲凉结局

在出逃之后,早已成为惊弓之鸟的李弥根本不敢在大路行走,他和随从伪装成伤兵,就挑着乡间的小道和行走,最终二人逃到了萧县高庄村附近,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个面黄肌瘦穿着国民党军装的士兵。

于是李弥二人便刻意与其搭讪,得知了此人叫做汪新安,刚被解放军俘虏释放,此时正准备回家归乡。在交谈中,李弥还了解到汪新安的堂兄汪涛也是一名国民党军官,于是计划向对方投宿暂定计划。

随后,在休息了一天之后,李弥给汪家兄弟下了套,“我就是国民党司令官李弥,如果你们能帮我逃跑,届时等国民党反攻,我会亲自给你们安排职位。”

这明显是李弥给汪家兄弟开的空头支票,然而就是这样的承诺,却让汪家兄弟动了心,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的给李弥搞到了路证,将他藏在了麻袋里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了潍县。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难题诞生了,青岛毗邻海域,再加上战事尚未结束,此地的监管毫无疑问是最为严苛的,凭借汪家兄弟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搞到路证。

“难不成就要在台湾门口被逮捕?”正当李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突然想到了好友李惠芝。于是他转念就去找到了自己的这个好友,而李惠芝在略加思索之后,还真找到了一个方法。

那就是自己的远房亲戚,手上正好有一张青岛的路票,只要把上面的名字改成不就行了?

不过就算是经过了万全的准备,李弥的出逃之行依然受到了阻碍。在我党与国民党交界处的最后关卡上,守关的解放军看出了李弥身着不凡,于是对他的真实身份产生了怀疑,而李弥为了能够蒙混过关,假借自己的唱戏身份,甚至还即兴表演了一曲。

这也让他有惊无险的度过了青岛,来到了国民党的控制区。随后一路逃跑到了南京。

不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951年有人举报李弥出逃的全过程,经有关机关侦察,这些人员全部受到了严惩。

李惠芝被判处死刑,汪家两兄弟则是畏罪潜逃,1957年王新安被逮捕劳改到了1982年才释放,而汪涛则是在1979年被逮捕畏罪自杀。

讽刺的是,在这些小人物一个个因为李弥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之时,李弥自己却在台湾享受到了极高的待遇,一直活到了1973年安然离世。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李弥

2. 中国新闻网:淮海战场漏网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3兵团司令李弥

0 阅读:22
钟校说过

钟校说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