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第一人是谁?为何当绿林匪首,却成民族英雄,获毛主席八字赞

钟校说过 2025-02-21 06:40:05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他虽是绿林土匪出身,却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他虽大字不识几个,却心怀民族大义!

他虽是国军将领,却与共产党高层交情匪浅!

毛主席曾当面作出过八字高度评价:始终如一、抗战到底!

他就是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马占山,张学良麾下一员猛将!

三十万东北军只有他舍命御敌

大部分人认知里,抗日战争是从1937年开始。

实际上,日军最早的侵华历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皇姑屯事变,因张作霖没有满足日军提出在“蒙满”地区开设工厂、建造铁路等要求,遭到了日军的暗杀。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军侵华的起始点,三年之后,日军自认为在东北的羽翼丰满,想要进一步侵占东北,于是在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蒙满铁路的柳条段,还反过来诬陷是中国军队炸毁的。

日军便以此为开战的借口,袭击了东北军,史称“九一八事变”。

而此时的蒋介石却还忙着“平叛”,对红军展开围剿战争,张学良更是担心自己的兵力受损,秘密致电麾下各部:不可与日军反抗,免生事端。

虽然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军主力还在南边忙着“平叛”,但是当时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应对日军绰绰有余。

当时直接参与918事变的日军兵力仅3万人,其余20万属于日本侨民,如果把这些全部算上,日军总兵力也不过二十余万。

然而,根据我国史料记载,当时关内的东北兵力大约有11.5万人之多,而关外约有19万人,总计30万人,其中马占山麾下的黑龙江守军仅2万人。

东北军30万兵力里,大部分都遵循张学良的不抵抗密令,唯有马占山选择了抗命。

抗日第一枪

1931年10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中共发表了多篇呼吁军民团结起来的抗日宣言。

而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马占山虽然是土匪出身,但是他心中懂得什么叫民族大义,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10月16日,投靠了日军的大汉奸张海鹏,突然率领伪军袭击了嫩江江桥,马占山立即意识到,可能日军要大举进犯黑龙江了。

此时他担任黑龙江代主席,守卫黑龙江是他的职责所在,但张学良又曾下达过不抵抗的密令。

在两难抉择时,马占山没有过多犹豫,他果断出兵炸毁了嫩江江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日军进犯黑龙江的道路。

日军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又是派人游说,又是对他发出威胁的信函,马占山均不为所动。

11月4日,日军突然对江桥的东北军发起猛烈进攻,马占山顾不得那么多,亲自披挂上阵,与日军对抗。

直到11月18日,马占山及其部下依旧是孤军奋战,未能等来国民党的任何援军。

马占山部队越是打到后面,越是艰苦,就连战士们的粮草补给都跟不上,只能依靠马儿的草料果腹。

虽然我党当时在东北地区的力量十分薄弱,但是齐齐哈尔党组织还是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号召社会各界为马占山部队捐粮捐物。

党员王复生看在眼里更是急在心里,他秘密奔走,前往苏联驻黑河领事馆,为马占山寻找弹药军援。

但是,那时候的苏联并不想公开得罪日本,于是拒绝了王复生的请求,随后王复生又打起了苏联缴获东北军的器械的主意,在他的极力游说下,苏联最终同意把缴获的军械还给马占山,这才勉强缓解了马占山部队弹药不足的问题。

抗战到底

后来,马占山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最终战败,并且接受了日军的招降,担任了伪满洲的黑龙江省省长。

当时马占山从抗日英雄,被全国人民大骂为“汉奸”,他并没有作出任何解释,默默地接受着“汉奸”这个骂名。

然而,短短半年后,马占山秘密辗转到苏联,又回到了东北,与几个爱国将领成立了军民抗日阵线——东北救国抗日联军。

后来,1937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了第二次合作,而蒋介石也终于同意枪口一致对外,马占山激动不已,感觉整个人都有使不完的力气,想要在战场上狠狠地发泄出来。

1938年,马占山在战斗时不幸受伤,便留在了延安养伤,毛主席听闻马占山就在延安,便立即动身前去见他。

毛主席看到马占山时,就像看到了一个久别重逢的老友一般,握着他的手说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占山啊!”

这是马占山第一次亲眼看到毛主席,心情激动得久久不能自已,毛主席为了缓和气氛,还调侃道:“你可是抗日的大功臣啊,可不能死在我这里,要不然蒋介石肯定会利用你成为我的污点。”

此话一出,惹得马占山哈哈大笑起来,两人虽然是第一次相见,却一见如故,聊了许久。

后来毛主席还在延安为马占山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会上毛主席说:“马占山是一位好同志,他始终如一、抗战到底!”

马占山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任命他为东北副司令,但他却不想把枪炮对准自己人,于是便以养病为由,拒绝复命。

1950年,毛主席十分想念马占山,托人邀请马占山参加首届政协会议,而此时的马占山已经患上肺癌,生命进入了倒计时,无法前来。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依然记得十几年前,他对人民许下过的承诺:与日周旋,虽马革裹尸,亦所不惜!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马占山

2、百度百科:九一八事变

3、人民政协网:感召的力量——共产党人与马占山

4、东北网:马占山:扫荡丑类 还我河山

0 阅读:20
钟校说过

钟校说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