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丢失荆州这件事,其实和所谓的大意没什么关系呢。要知道,关羽在这之前可是已经针对东吴做好了一系列的防范举措哦。他沿着长江一带精心构筑了许多烽火台,这些烽火台在当时就是重要的预警设施呢,一旦有情况,就能通过点燃烽火迅速传递消息。而且,关羽还安排了足够的兵力在相关地段进行防守,从这些安排来看,他对防范东吴还是很上心、很周全的呢。可让人觉得遗憾的是,当时负责警戒任务的潘濬,他和关羽向来关系就不和睦。也正因如此,在执行警戒任务的时候,他就没能尽心尽力,整个防范工作就变得有些松懈了。结果呢,东吴的吕蒙就瞅准了这个空子,趁机发动进攻,最终导致关羽失去了荆州这块重要的地盘。
在讲述关羽败亡于荆州这段历史时,会发现《三国演义》里的相关描述和《三国志》中的记载大体上是差不多的。就拿关云长刮骨疗毒这件事来说吧,它确实是真实发生过的,不过到底是谁给关羽做的这个手术,在史料记载里并不明确。还有庞德箭射关羽这件事,同样也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在射中关羽的具体部位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说法存在着一些差异。
要知道,有两本书对于荆襄之战的记载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和离谱之处。既然是这样的情况,那咱们今天呢,就没必要非得去区分这些记载到底是出自哪一本书啦。咱们就把它们综合起来,然后挺遗憾地去剖析一下关羽痛失荆州的根本缘由到底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有句话叫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和关羽存在过节的潘濬、糜芳、士仁这几个人呢,纷纷都反叛了。而关羽平日里特别亲近并且极为信任的那两位将军呢,却正在西川闲着没事干呢。这时候就不禁让人疑惑了,刘备为什么不派这两位将军去协助防守荆州呢?这其中的种种情况,确实是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关羽失荆州这件事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关羽拒绝了孙权那别有用心并且极为不礼貌的联姻要求,打这之后,关羽就对东吴提高了警惕,心里起了戒心呢。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安排人沿着长江上下游进行布置,每隔大概二十里或者三十里的距离,就挑选一处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设置一个烽火台。而且每个烽火台都安排了五十名军士在那儿驻守着。关羽还交代好了,要是东吴的士兵渡江过来的话,到了夜里呢,就点燃明火,要是在白天呢,就举起浓烟作为信号。关羽自己更是放了话,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他会亲自前往去迎击东吴的军队。
在各类小说以及史料当中,对于孙权的相关描述和记载里,都提到了这么一件事,那就是孙权曾向关羽提出“索女”的要求。这“索女”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孙权希望关羽能把他的女儿许配给自己的儿子呢。各位熟悉汉朝历史的读者朋友们,当看到这儿的时候,想必脑海中立刻就会浮现出两个字来,那就是“和亲”啦。
大家都知道关羽熟读春秋,既然对春秋这般熟悉,那他没理由不去浏览一下《史记》和《汉书》。而只要他看过这两部史书,就肯定会知晓当年汉匈和亲那段满是屈辱的历史。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孙权提出的联姻之事,关羽心里自然是极为羞愤的。你看啊,孙权想要联姻,可他怎么就不把自己的女儿或者侄女嫁给关平、关兴呢?既然说是迎娶,那聘礼又在哪里呢?他这一开口就要索取关羽的女儿,这可不光是让关羽在气势上一下子就低了一头,更关键的是,如此一来,关羽的女儿到了孙权手里,那就相当于孙权多了一个人质,这怎能不让关羽感到气愤呢?
孙权提出要和关羽联姻,这里面其实藏着更为险恶的心思哦。那时候呢,关羽负责董督荆州方面的事务,地位相当高,权力也很大。不过呢,不管怎么说,关羽终究还是刘备的兄弟,而且从身份来讲也是刘备的下属呢。在《三国志》里头,我们至少能找到两个证据能证明关羽确实是刘备的兄弟,这事儿咱们下篇文章再详细说哈。按照常理,要是孙权真有联姻的想法,依照门当户对的原则,他应该是去找刘备才对,怎么也不应该去找关羽来联姻。
要知道,关羽和孙权二人的身份其实是不对等的。孙权做出的那个举动呢,就相当于是把关羽抬到了和他自己一样平等的位置上哦。这一弄啊,可就不得了啦,这无异于把关羽架在火上烤呢,情况很是棘手。而且,这么一来,还有可能会致使刘备对关羽产生一些隔阂呢,这后续的影响可就不好说了。
赤壁之战刚刚落下帷幕,刘备这边便开始对功臣们进行大肆封赏啦。你看那张飞和赵云,都实实在在地获封了一郡太守的职位呢,可到了关羽这儿,情况就有点不一样喽。他虽说被封了个“襄阳太守”的名号,然而实际上呢,这完全是有名无实。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襄樊这两座城当时可都牢牢地掌控在曹仁的手中呢。刘备做出这样的册封安排,很明显就是把攻取襄阳这块难啃的骨头,也就是这份重大的任务,交到了关羽的肩膀上啦。
大家都知道,襄阳对于荆州的重要性啊,那可就如同成都对于益州一般,是极为关键的呢。刘备把重任交给了关羽,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为了不辜负刘备的嘱托,发动襄樊之战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然而呢,这后方留守的人员却着实让人头疼,表现实在是太不给力啦。就说糜芳和士仁吧,这两人居然因为贪杯而误了大事。还有潘濬呢,按照王甫对他的评价,那是“多忌而好利”的主儿。关羽手底下,除了这三个人之外,好像都找不到其他能用得上的人了,这局面也真是够让人为难的咯。
话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关羽那边在人事安排方面可真是有些力不从心,显得捉襟见肘呢。再看刘备这边,在取得了西川以及汉中之后,那也是做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哦。他让魏延去镇守重要之地,把巴西太守这么个重要职责交给了张飞,这两人都身负重任。不过呢,在这众多将领当中,却有两位将军暂时处于闲置的状态呢。这里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翊军将军赵云赵子龙啦。
赵云在获得“一身是胆”以及“虎威将军”这样的好评与美称之后,就被刘备给搁置起来了呢。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开始,一直到刘备驾崩、刘禅继位的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这段时间里,赵云始终担任着杂号翊军将军这个职位,压根就没有任何实际的职务安排哦。要知道,桂阳早在建安二十年的时候就已经划归孙权那边了,所以所谓的“桂阳太守”这个头衔,也早就成了有名无实的空头衔啦,啥实际权力都没有咯。
您知道吗?潘濬所负责的那份工作,原本可是赵云承担的呢。想当初刘备刚开始入川的时候,他就只带了庞统、黄忠以及魏延这几位一同前往。而那时赵云呢,是被任命为荆州留营司马的,这个职位呢,就相当于是荆州整个地区的总治安官啦。后来,赵云又和诸葛亮、张飞一同入川去支援刘备了,这时候潘濬才开始接手相关事务,具体就是“留典州事”,意思就是成了关羽在处理民事方面的助手呢。而且,关羽安排他去监管烽火台,这可都是按照刘备之前所做的分工来进行安排的哟。
话说赵云跟关羽之间的关系那可是相当不错。您知道吗,关羽说不定心里还对赵云满是感激之情呢。为啥这么说呢?这要是没有赵云啊,他们一直追随的“刘大哥”可就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啦。当时有个叫刘封的,原本叫寇封,关羽可不喜欢他,要是让刘封接了班,那大家之前为了兴复汉室啥的所做的那些努力,可不就都白费了,全都白忙一场喽。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赵云对刘备这一脉的延续着实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难怪关羽会对赵云怀有那样特别的感情呢。
赵云的性格有两大特点,那就是沉稳且谦逊。要知道,他可是刘备早期就跟随左右的得力之人,属于刘备起家时候的重要班底成员呢。在军事方面,赵云特别在骑兵作战上很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有着出色的表现。而关羽呢,是擅长水战的,如此一来,赵云和关羽两人在作战专长上刚好相互配合、彼此补充,可谓相得益彰。
要知道,关羽这人呢,向来是有点傲气的,就拿黄忠来说吧,关羽其实是不怎么瞧得上人家的。不过呢,对于赵云,关羽可从来都没说过人家哪儿不好。这两人要是合作起来的话,彼此之间那种信任和尊重肯定是不会有啥问题的哦。再看看赵云,那可是忠心耿耿的,就说假如碰上孙权带着十万大军来攻打这种情况吧,哪怕形势再严峻,赵云也绝对不会做出变节投降这种事儿的,他对自己所追随的一方那是忠心不二呐。
赵云可是相当厉害,他不仅有着极为勇猛的作战风格,在智谋方面也是相当出众呢,并且还能够做到临危不惧。就拿汉中之战来说吧,当时他面对曹军主力,竟然使出了空营计。这一招可太绝啦,直接就把曹军给吓退了,而且还顺势将曹军主力给击溃了呢,这无疑就是赵云既勇猛又足智多谋、临危不乱的最好证明。
话说那时候关羽率军去攻打襄樊地区了,而赵云则负责守卫南郡。要知道,南郡可是相当重要的地方,算得上是大本营呢。就算关羽在襄樊前线的战事进展不顺利,遭遇了失利的情况,可有着赵云在南郡坚守着,那大本营就不会轻易丢掉。所以呢,就荆襄之战来说,即便情况再糟糕,最差的结果也就是关羽能够退回他出发的地方,绝对不至于落到进退两难,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最后败走麦城那样的境地呢。
或许会有读者提出这样的看法:彼时刘备刚刚平定了西川、汉中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身边是万万不能缺少赵云这位得力的“大保镖”。要知道,张飞和魏延都各自肩负着其他重要的任务呢,而成都的防务工作又极为关键,自然是不能随随便便就交给像吴懿、李严这样的新贵去负责的。如此一来,赵云还真的是没办法从刘备身边离开呢,毕竟方方面面的形势使得他在当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这个时候啊,我们得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哦。就算赵云因为某些缘故没办法抽身离开,那刘备也并非就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要知道,当时在成都可是有个人正处于赋闲的状态呢,这个人就是秉忠将军孙乾,也就是孙公祐啦。
读者朋友们可别觉得孙乾仅仅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谋士。要知道,在汉朝一直到唐朝这段时期呢,那可是文武不分家的哦。在那个时候,既不会吟诗作赋又没什么文化的武将,或者是完全不能舞刀弄枪、毫无武艺傍身的文人,那可都是极为少见的呢。就拿诸葛亮来说吧,他可是智慧超群,计谋百出,同时呢,在军事指挥等方面也很有能耐,能带着兵打仗呢。司马懿也一样,文韬武略都不缺,既有很深的谋略,在战场上也能有一番作为。鲁肃呢,别看他给人感觉是那种温文尔雅出谋划策的形象,可真到了需要动武的时候,那也是不含糊的。还有程昱,文化水平高,打起仗来同样厉害着呢。再看看宋朝的大词人辛弃疾,他的诗词那是流传千古,可人家的武功说不定都不比岳飞、韩世忠差到哪儿去呢。所以说,可不能小瞧了孙乾,说不定他也是个能文能武的厉害角色呢。
在刘备所带领的阵营当中,孙乾那可是有着相当老的资格呢。他和关羽之间的关系也是很不错的哦,两人相处得颇为融洽。不过呢,这里面更为关键、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孙乾对于刘备的那份忠心呐,那可真的是远远超过了潘濬。可以说在忠心这一方面,孙乾的表现是极为突出的,在刘备阵营里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孙乾可是一位相当厉害的外交高手,并且他的胆子也特别大呢。一直以来,他都在为刘备承担着对外联络的重要工作哦。你看啊,他曾经跑到邺城去和袁绍进行联络,那过程想必也是不容易的;之后呢,又前往曹营去和关羽取得联系,要知道这其中得面对多少未知的状况;再后来,还到荆州去与刘表进行联络呢。在这些事情当中,孙乾那可真是不辞辛劳,也全然不顾其中的艰难险阻。就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先主之背曹公,遣乾自结袁绍,将适荆州,乾⼜与麋竺俱使刘表,皆如意指。”也就是说,刘备背离曹操的时候,派孙乾去主动和袁绍结交,后来要前往荆州的时候,孙乾又和麋竺一起作为使者去见刘表,而每一次的任务完成得都很符合刘备的心意呢。
话说刘备进位成为汉中王之后,就封孙乾当了秉忠将军,然后把他留在成都好好享福呢。这时候呢,在外交方面已经没什么事儿需要孙乾去忙活啦,所以这位将军就相当于处在赋闲的状态咯。你想啊,如果当时孙乾去了荆州的话,那情况可就不一样啦。他,很有可能把孙权使的离间计给彻底拆穿、戳破呢。说不定,还能反过来将孙权一军哦。怎么个将一军法呢?他完全可以这样说:“孙讨虏您不是想和我们这边结秦晋之好嘛,您看呐,我们家王世子刘禅到现在还没纳妃呢,您那边何不挑选一位好姑娘过来,咱们这不就亲上加亲啦?”这样一来,局势或许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啦。
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其核心的主旨要点在于一方面要与东边的孙权达成联合,也就是所谓的“东和孙权”;另一方面呢,要对北方的曹操采取坚决抵抗的态势,即“北拒曹操”。在当时的局势下,曹操势力强大,对刘备集团来说那是必须要与之对抗交锋的。而孙权这边呢,其实也并不能完全依靠得住。虽说不能完全依靠,但在当时的形势下,不与孙权彻底撕破脸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只要刘备集团能够采取以柔克刚的策略,巧妙应对孙权一方,不让孙权抓到可以翻脸的借口,那就有可能一直维持这样一种相对平和的关系,一直熬到关羽成功拿下襄樊地区之后,再根据那时的具体情况来谋划下一步该怎么做,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大家都知道刘备手下人才不少,可不是除了诸葛亮就没其他人可用啦。能和关羽相处融洽、合作得挺愉快的人呢,也不单单只有诸葛亮或者张飞哦。就说赵云和孙乾吧,虽然他们可能没办法确保帮关羽打赢襄樊之战,但是要是让他们来为关羽守住后方的话,那还是很有把握的呢,差不多能有八九成的把握。
汉中之战结束之后啊,就发现赵云好像从此没了什么突出的表现了,而孙乾呢,更是差不多就没什么动静了,仿佛就此销声匿迹了一样。这情况着实让人觉得挺费解的。您瞧瞧,那刘封和糜芳,他俩可都是跟关羽合不来的,可刘备却安排刘封去负责后勤方面的事儿,让糜芳去管策应相关的工作,这到底是为啥呢?真的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啊。
您瞧啊,糜芳负责供给粮草,可他干的事儿不地道啊,供给的粮草老是缺斤短两的。还有那个刘封呢,更是不像话,根本就不服调遣。这关羽呢,当时正在襄樊和曹仁、于禁、庞德他们周旋呢,那可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全力以赴地在应对啊。可这还不算完,徐晃都已经到了,紧接着张辽也马上要到了,就关羽一个人,面对这么多强劲的对手,那可不就像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手嘛。您说,要是当时他身边能有那么一两个得力的干将过来帮帮他,他又怎么可能最后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呢?
接下来有个问题得请各位读者来帮忙解答一下。大家想一想哦,在刘备手底下的那些将军当中,究竟还有谁是能够抽出空来前往荆州协助防守的呢?大家也都清楚,黄忠和法正跟关羽那肯定是没法好好相处的,这事儿几乎是人尽皆知啦。可让人纳闷的是,刘备宁可让和关羽交情很不错的赵云,还有孙乾就那么闲着没事干,却偏偏不安排他们去荆州协助防守,这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