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董贤无疑是极为独特的存在,其表现与常人迥异,在整个西汉时期的人物群像之中显得格外突出,堪称是一个极为另类的人。
在后世,当提及董贤这个名字的时候,不少人或许会在第一反应下感到有些生疏。然而要是说起“断袖之癖”这一词语,那恐怕很多人就都知晓了。
西汉末期,有个关于“断袖之癖”的故事。汉哀帝对董贤这个男子极为宠爱。一回两人在榻上一同歇息,董贤睡着后压在了汉哀帝的袖子上。之后汉哀帝先醒来,可他不舍得惊扰董贤,于是干脆拿剑斩断了自己的袖子。
于是在那之后,“断袖之癖”这一词语,便被人们用来专门表示男子之间的那种特殊关系啦。
由于断袖之癖的故事流传甚广,致使后来人们一提到董贤的名字,绝大多数都会认为他不过是个寻常男宠罢了。然而,这实实在在是对董贤的一种误读,真实的董贤并非仅仅如此简单呢。
确切来讲,董贤无疑算是一个男宠。不过在汉哀帝当政的那数年期间,他也曾有过权倾朝野的状况,出任了汉朝位列首位的大臣之职,还直接介入到了西汉历史的主要发展脉络当中,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因此,当我们认真研读董贤的故事后便能够知晓,真实的董贤绝非仅仅是一个男宠这般简单。他的存在有着更为复杂的一面,其背后所涉及的种种情况,都表明他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只是充当男宠角色的人物。
汉哀帝年长董贤两岁,董贤诞生之时,正值汉成帝当政之际。董贤的父亲曾担任汉朝御史一职,其地位还算颇高。依那时的律法而言,董贤一旦成年,便能够径直入朝担任官职。
董贤所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前往太子处负责看守门户。
说来也十分巧合,在汉成帝当政之时,其在位期间始终未曾有子嗣诞生。直至其在位的末期阶段,汉成帝自觉实在是没办法生出孩子了,于是便将自己二弟家中的儿子册立为太子,而这位太子便是后来的汉哀帝。
就在汉哀帝刚被立为太子之时,东宫那里人手方面需求颇多。正巧董贤是在那时候才踏入仕途不久,于是便被安排到东宫来处理各项事务了。
就这样,汉哀帝与董贤结识了。
然而,起初汉哀帝压根就没对董贤流露出啥兴趣,甚至都不晓得有董贤这么个人呢。要知道当时汉哀帝才刚当上太子,自身地位还没稳固下来呢。并且在那个时候,汉哀帝也曾胸怀壮志,满心期望着自己能成为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呐。
因而,汉哀帝与董贤最初碰面之时,压根不存在什么不妥之处,他俩就是极为正常的一种关系呢。说不定在那时的汉哀帝眼中,董贤仅仅是个负责看守大门的少年罢了,和身边的其他人相较,根本就没有任何特别的差异。
汉哀帝当上太子后,大约过了一年时间,汉成帝便离世了。随后汉哀帝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东宫的那批人自然也就跟着一同升官了。之前担任太子舍人的董贤,也紧接着被擢升为郎官。
太子舍人与郎官,这二者官职存在差异,可所承担之事本质相同,无非都是从事看守门户以及跑腿传讯这类事务。差别仅仅在于,太子舍人是为太子效力办事,而郎官则是在皇帝身边承担相应工作。
在随后的两年当中,董贤依旧没什么改变。这两年间,他如同其他郎官一般,老老实实履行着自身职责,安心做着本职工作。并且,在步入成年后的日子里,董贤的生活轨迹也很平常,顺顺利利娶了媳妇,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家庭。
确实如此,在历史记载当中,那个有着断袖之癖的董贤,他并非是没有妻子的人哦,实际上,董贤也是有自己的妻子存在的。
在这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汉哀帝那一方可是经历了诸多饶有趣味的事儿呢。
简而言之,彼时的状况是这般情形:汉哀帝刚登上皇位那会,心里也是怀揣着要当个好皇帝的念想的。可等他真的登基之后才察觉到,摆在自己眼前的,已然是一个彻底失去控制的庞大帝国。
实际上,汉朝那时最为关键的矛盾当属人地关系方面的矛盾。汉哀帝在历史记载中并非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不过就在他当政期间,西汉的人口总数竟达到了顶峰状态,足足超过了5900万人之多。
西汉时期,人口众多,仅靠当时的总耕地面积,要养活所有人本就极为困难。况且随着西汉开国时间渐长,土地兼并的状况愈发严峻起来。高层贵族与地主们不断占据更多的土地,致使大量底层百姓陆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日子过得愈发艰难,甚至都快活不下去了。
汉哀帝在刚登基的时候,其实是有进行改革的想法的,也想着去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就在其登基之初,他还曾任命了数位顶级大儒呢,并且制定出了一份极为激进的“限田令”。依照这一新制度的规定,所有贵族自身所拥有的土地,是不能超过三百顷的,超出的部分,要么变卖,要么就会被国家没收。
结果,当这套制度推行出来以后,下面旋即就出现了极为强烈的反弹情况。整个西汉时期的地主阶层,完全不接纳这样的改革举措,对其表现出了坚决抵制的态度。
不仅如此,随着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与了解,汉哀帝慢慢察觉到:其实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存在着误解的。
不妨做这样一个假设:要是汉哀帝在那时采取极为强硬的雷霆手段,去强力压制住整个地主阶层所发起的反弹,然后强行去推行限田令的话,那么接下来又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
其实,即便在当时汉哀帝采取强硬手段推行了这样的改革举措,可其依旧没办法化解那个最为关键的根本性问题。而这个问题呢,正是人地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
要是西汉真的把土地均分开来,让底层的百姓能获得诸多土地,那么从短期状况来讲,土地兼并的难题确实是得到了解决。可关键在于,往后顶多过两代人,西汉那原本的5900万人口,便会快速繁衍,数量一下子就会超过一亿人!
在西汉时期,一亿人口的规模那绝对是西汉所无法承受的。就依照当时的粮食亩产量状况来看,即便整个国家的全部耕地都只用来种植主粮,并且所有人都做到不吃肉、不饮酒,可即便如此,国家所产出的粮食总量,依旧没办法养活多达一亿的人口呢。
并且,这已经算是最为理想的状况了。通常而言,要是汉哀帝贸然去强行推行分田举措的话,底下的那些地主必然是不会乐意的。而最终会出现何种局面呢,不妨参照一下随后王莽改革所产生的相关结果便可得知了。
因而,在当时那样的历史大环境之中,这个问题差不多就是没办法解决的。哪怕是让刘邦或者汉文帝死而复生,然后将他们放置到汉哀帝所处的那个位置之上,结果也是一样的,依然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呐。
汉哀帝察觉到,除了那些棘手的大问题难以解决外,高层间诸多政治斗争他也无力阻拦。就像他奶奶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如今成了太后,便想获“太皇太后”的称号。这可让汉哀帝犯难了,若给了,意味着西汉礼制有误,毕竟已有正牌太皇太后王政君;若不给,又觉对不住奶奶的养育之情。
汉哀帝当时所面临的类似这样的问题可是一大堆!要知道,这些问题可不是仅仅凭借努力就能够得以解决的,其复杂程度和解决难度远远超出了靠努力就能搞定的范畴呢。
于是,自登基起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汉哀帝遭受了数不清的各类问题的重重打击,在这一连串的挫折磨难之下,他最终变得心灰意冷,对诸多事情都丧失了曾经的那份热情与干劲。
最为要紧的是,汉哀帝慢慢察觉到,在自己身旁压根就没有哪一个人,可以体会到他的苦衷。不论是底下那些刚正不阿的大臣,还是将他扶上皇位的奶奶,他们皆有着各自所谋求的利益。而对于汉哀帝自身的那些苦恼,他们看上去都极难理解到位呢。
除了汉哀帝本人以外,大概再没有其他人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这种孤独之感了,这种孤独是独属于汉哀帝的,旁人终究难以真正地感同身受。
在此之后,汉哀帝便渐渐开启了“躺平”模式,一步步沦为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昏君。他不再积极作为,而是以一种消极懈怠的状态对待朝政等诸多事务,完全符合昏君的做派,其行为表现实在令人失望。
就在公元前5年的时候,彼时汉哀帝已然登基两年了。在某一日,汉哀帝于处理政务的过程中,留意到了在下面负责传奏事宜的董贤这个人。
在这一年的时候,董贤年仅18岁,而汉哀帝恰好是20岁的年纪。
董贤年仅18岁,那模样生得极为俊俏,仪表不凡,帅气程度简直令人惊叹不已。这般出众的他,就连汉哀帝也不由得多留意了好几眼。随后,汉哀帝寻得一个契机,将董贤召来,和他热络地多交谈了一番呢。
结果在两人一番交谈过后,汉哀帝竟猛地察觉到:董贤居然能够听明白自己所说的话语!并且,他还能够深切体会到自己内心的那份苦恼!
通常而言,要是汉哀帝向其他大臣或者外戚倾诉自己的苦恼,这帮人往往要么对汉哀帝加以劝谏,要么就和他相对哭诉,仿佛他们这些大臣更加不容易似的。但董贤却与众不同,他能够体谅汉哀帝的难处,并且不会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于是在此之后,汉哀帝很快就把董贤当作了知己来看待。
在随后的一个月期间,董贤升迁速度快得如同坐火箭一般。起初,汉哀帝把董贤提拔为黄门郎,使其得以随意进出皇宫,接着又让他相继升任驸马都尉、侍中。并且,董贤的父亲也获晋升,担任了霸陵县令,同时兼任光禄大夫。
另外,在这短短一个月期间,汉哀帝对董贤大肆进行赏赐,赏赐金额竟超过了一亿钱!每当汉哀帝外出之时,董贤始终紧紧陪伴于其身旁,夸张的是,他居然还能够与汉哀帝同乘一辆车呢!
就这样,董贤在西汉朝堂之上迅速崛起,仿若一颗最为耀眼的新星,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朝堂这片天空中绽放出夺目光芒,成为当时朝堂上极为引人瞩目的存在。
董贤获提拔后,心里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义务。他家并非世家大族,毫无背景可言。如此一来,汉哀帝便成了董贤唯一的依靠。于是在接下来的数年中,董贤全力以赴,极力去迎合汉哀帝的各类喜好。哪怕到了该休息的日子,董贤也不回自己家,而是始终留在宫中伺候汉哀帝。
这样东西,在汉哀帝那里是从来都未曾拥有过的。
仔细了解汉哀帝的一生便会知晓,他着实是个可怜之人。汉哀帝年仅三岁就失去了父亲,是由奶奶一手抚养长大的。虽说母亲尚在人世,可奶奶却不让其母亲抚养他,如此一来,他在小时候始终极度缺乏安全感。
汉哀帝从小就缺失父亲的陪伴,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致使他对董贤萌生出了一种特殊的依赖之情。
汉哀帝此前的人生是有所缺失的,而董贤的出现,恰恰将这些缺失给弥补上了。
在此之后,汉哀帝对董贤渐渐生出了一种特别的情愫。因董贤不返家,汉哀帝便下旨,于宫中单独辟出一处供其居住。不但如此,还令董贤的妻子一同搬入宫中。到后来,汉哀帝为了董贤,更是特地迎娶了董贤的妹妹,且将其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
董贤此后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他接连升任少府、卫尉等职,没多久便得以跻身西汉的高层决策圈子之中。并且,汉哀帝一心想让董贤住得更为舒坦,为此还专门下令,安排董贤的岳父在自己所居宫殿的近旁,新盖了一处房屋,以供董贤居住。
另外,之后为了能给董贤封侯,汉哀帝特地走了捷径开了后门。彼时恰有一起诅咒案闹得沸沸扬扬,都快查得水落石出了。可到结案之际,汉哀帝竟强行认定这是董贤所为,就借此为由给董贤封了侯。对此,当时的丞相颇有微词,汉哀帝便顺势直接将丞相给罢免了。
更为荒谬的是,董贤的地位不断攀升,在此情形下,董家逐渐发展起来,其存在已然对另外两大外戚家族构成了威胁,这两大外戚家族便是傅家和丁家。其中,傅家乃是汉哀帝奶奶那一方的家族,而丁家则属于汉哀帝母亲所在的家族。
最终,由于董贤的缘故,汉哀帝明显对董家更为偏爱。在汉哀帝大力提拔下,董家的诸多亲戚纷纷得以快速晋升,其势力也不断壮大,渐渐能够与傅家、丁家平起平坐,形成相互抗衡之势。
后世有部分史学家持有这样的看法,他们觉得汉哀帝的相关举动并非是昏庸之为。汉哀帝实则是想通过大力提拔董家的方式,挣脱傅家以及丁家对自身的依附状态,进而能够完完全全地将大权独揽于己手,最终得以去实现自身的一番抱负。
于是,在公元前1年的时候,汉哀帝做出了一项重要的人事任免决定。他将自己的亲舅舅丁明予以罢免,转而任命董贤担任大司马这一要职,同时还让董贤兼任卫将军之职。
这一年,董贤年仅23岁。仅仅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董家便一下子跃升成为了整个汉朝最为显赫的大家族。而且就在这期间,有一天汉哀帝召集群臣一同饮酒,待喝醉酒之后,汉哀帝竟在不经意间笑着说道:“自己想要把皇位禅让给董贤。”
据史书记载,汉哀帝讲那句话之时,说不定仅仅是饮酒过量,随后便顺口那么一说罢了。但这同样从旁印证了,在彼时汉哀帝的心中,董贤的重要程度究竟有多高。
当然了,汉哀帝把那句话一说完,底下的大臣们哪能没反应,那肯定是纷纷站出来表示反对喽。而且他们言辞犀利得很呢,这么一来二去的,结果弄得所有人心里都挺不痛快的。
在这个时候,董贤已然抵达了其人生的巅峰状态。可以说,但凡能够获取到的权力,他都已经尽数收入囊中了。
然而令人觉得十分离奇的是,仅仅在董贤被擢升为大司马过后的一个月时间,汉哀帝竟然毫无征兆地突然暴病身亡了。
董贤的人生,伴随着汉哀帝的离世,一下子就走到了尽头,戛然而止。汉哀帝这一死,仿佛是掐断了董贤人生前行的脉络,使得他原本顺遂的生活也好,所拥有的一切也罢,都在那一刻全然停摆,人生之路就此断绝,再也无法延续下去。
与其他几大外戚家族存在差异的是,董家严格来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外戚。其之所以能够得以上位,全然是凭借着汉哀帝的宠幸罢了。但现如今,汉哀帝已然离世,如此一来,董家所倚仗的权力根基,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于是,在汉哀帝刚离世不久,身为太皇太后的王政君便立刻重新出面主持朝政了。并且,王政君以负责操办汉哀帝葬礼作由头,将王家人都召了回来,其中尤其把王莽也给召回了,让其再度参与到相关事宜当中。
就在汉哀帝驾崩的当日,董贤便被劝着留在家中。而到了次日,王莽手持王政君的旨意,径直将董贤的大司马印绶予以收回,并且顺势罢免了他所担任的官职。
就在那一天的深夜时分,董贤为了避免给家人招来灾祸,毅然决然地选择与自己的妻子一同自尽。待董贤自尽完毕后,王莽即刻行动,率先抄了董贤的家,把董家所有人都赶回了原籍,还将董家的家产全部进行了变卖处理。
董贤最后的结局便是如此。
归根结底,董贤不过是个凭借运气获得皇帝恩宠,进而得以身居高位的宠臣罢了。就董贤与汉哀帝之间的那些事儿来讲,放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之中,着实算不上特别离谱的情况。单是西汉时期,像刘邦、汉惠帝以及汉文帝,也都有与之类似的故事发生。
故而,董贤最终走向死亡,其真实原因并非在于他身处于男宠这样的身份啊。也就是说,董贤的离世,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他是男宠这一点,实则另有其他因素致使其走到了这般结局,并非仅仅因男宠身份而遭此厄运。
说到底,其真实缘由不过是他阻碍了王家前行的道路,致使王莽掌握权势的进程被耽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