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是道学中的古老概念,后来逐步被佛学借用。最终成为神话版故事中的“第三只眼睛——竖眼”。
我们很多文化传承中,对于天眼的解读,大多都是“天然告知能力”,譬如“松果体”。
然而,天眼的来源并非如此。
1)道学是古老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2)对自然规律法则的科学研究,本质就是对“天道”的分析研究。古文含义:对天道的见解。
这就是所谓“天眼”的初期来源,它的含义是:对天道的见解——简称“天见”。
3)天见=对天道的见解,再逐步演化成“天眼”!
所谓“天眼”其实就是“自然科学的科研活动”,所谓的“开天眼”就是“开始搞自然科学研究活动”。
用现代概念表达:开天眼,就是一个人对自然规律法则的科研活动具有了初步能力。
这种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对于大多数人非常陌生和不可思议,只能神话传播,一来二去就变成了脑袋上的“竖眼”!
之所以会变成“竖眼”,是因为“松果体”具有调节人体神经,而古人经常性把“神经”与“精神”混肴,又因为“松果体”在脑神经肉眼“旁边”,这样就“显化在”额头上的“竖眼”。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