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1717年—1797年),章佳氏,满洲正蓝旗人,乾隆时期内阁大学士阿克敦之子,二十岁步入政坛,不到十年时间升至军机章京,跻身朝廷中枢。
1748年出征大小金川时起,弃文从武,在此后近半个世纪里统率大军东征西讨,先后平定准噶尔汗国、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及大小金川。
同时多次屯田伊犁,实现西北经济和农业稳定发展,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立下重大功勋。
他本人更是四次被绘像于紫光阁,两次列名第一,另外阿桂虽然经常出征在外,但却长期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地位始终在宠臣和珅之上,因此也是乾隆时期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
显贵名门之后,青年时期暂露头角公元1717年,阿桂出生于一个达官显贵之家,他的曾祖父雅尔泰、祖父阿思哈均跻身朝廷中枢,担任武英殿大学士。
父亲阿克敦在乾隆朝时期官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要职,颇受乾隆器重。
阿桂自幼聪慧过人,熟读经史子集,史料记载:
“阿桂听人谈论史事,已能明了,记其大略。”
21岁时考中举人,随后靠父亲的庇护,1739年补授兵部主事,此后,更是春风得意,步步高升,1743年入值军机处,充任军机章京,这一年阿桂年仅26岁。
1747年阿桂跟随军机大臣讷亲、川陕总督张广泗第一次攻打大小金川,但由于清军内部不和,指挥失当,再加上当地土司依靠险要地势和碉楼的坚固防守,致使清军“固守半年,无尺寸之功”。
乾隆盛怒之下,处斩讷亲、张广泗,阿桂也被劾以“勾结张广泗,蒙蔽讷亲”,而交刑部审讯。
乾隆画像
不过乾隆感念阿克敦年迈,且膝下只有阿桂一子,也就没有治他的罪,并将其释放回家。这是阿桂政治生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重大政治挫折。
五年后,阿桂被任命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从此扶摇直上,开启了出将入相的璀璨一生。
清朝开拓西北第一名将:扫清回疆割据叛乱,拓展疆土百万平方公里阿桂凭借家族显赫地位,在官场平步青云,但与他的父辈中枢文官经历不同,他走的是在外领兵征伐的武将路线。
1755年,地处北疆的准噶尔汗国发生内乱,此前准噶尔已与清朝对抗七十年之久,历来是清朝西北边防大患,如今却深陷内战,饱受瘟疫雪灾困扰。
乾隆决定出兵准噶尔,完成康熙、雍正未能完成的使命,阿桂被派往西北,投身疆场。
阿桂从漠北进军准噶尔
在这次统一准噶尔之战中,阿桂奉命负责军需后勤保障以及公文往来传递,虽然是第一次领军在外,但阿桂表现出的机敏勤勉赢得了清军及喀尔喀蒙古亲王的好评。
因此阿桂也被乾隆授予参赞大臣、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等职,在阿桂的调遣保障下,清军粮草充足,精神抖擞,一路势如破竹,直取首府伊犁,准噶尔势力瞬间土崩瓦解。
1757年,清军彻底平定准噶尔汗国,天山北麓全部纳入清朝统治。
不过清廷平定北疆不久,南疆回部(维吾尔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公然割据,1759年五月,阿桂率军入南疆。
两军在帕米尔地区发生激战,和卓数千军马拼死抵抗,战事一度陷入胶着。
关键时刻,阿桂挺身而出,亲率数百名精锐士兵,由山麓绕出其右冲击,敌军猝不及防,阵势大乱,清军主力乘势掩杀,回部伤亡惨重,狼狈逃窜。
阿桂则一路穷追猛打,回部主力几乎全被歼灭,大小城市望风而降,和卓兄弟只率数百亲信向巴达克山(阿富汗东北部)逃去。
同年十月,巴达克首领素勒坦沙向清军献上大小和卓首级,至此,天山南麓平定,清朝领土向西北推进一百多万平方公里。
乾隆霸气昭示天下:
“甘肃凉州、庄浪再也不是中国边境,原准噶尔故地皆为内地。”
不过阿桂最大的贡献还是屯田伊犁,稳固回疆。平定大小和卓后,清廷面临是否长期驻军伊犁的问题,很多大臣认为:
“皆谓地方辽远,沙漠居多,旧时准夷马匹羊群消耗殆尽,难以为驻守计。”
僵持不下之际,又是阿桂挺身而出,力主在伊犁屯田,既防止叛军死灰复燃,又能挫败俄国吞并伊犁的企图。
阿桂的建议与乾隆不谋而合,很快就得到其批准,而屯田伊犁的担子自然压在阿桂身上。
于是在1760年阿桂组织大量士兵百姓制造农业器具,开发田地,加大农业生产。在阿桂和回疆军民的共同努力下,伊犁屯田当年就获得丰收。
史载“至秋丰稔,收粮皆倍,兵食以足。”此后阿桂又继续扩大屯田规模,打通伊犁和乌鲁木齐、南疆通道。
1761年伊犁军民屯垦种地达八千余亩,收获粮食两万七千一百多石,回人参加伊犁屯田有八百户,平均每户收获粮食四十石,总产达到三万二千石左右。
整个新疆从荒芜萧条、饱受战乱摧残的破败变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763年初,阿桂回京,升任军机大臣,六月,乾隆颁旨:
“阿桂在军营殊为出力,且在伊犁办事亦甚妥协,著加恩将阿桂一族由正蓝旗抬入上三旗。”
不久阿桂又被补授正红旗满洲都统,晋太子太保。1767年,阿桂被任命为伊犁将军,一跃升为封疆大吏,同时仍兼任军机大臣,一时风光无限。
平叛西南,赞襄中枢第一重臣正当阿桂经略西北军务时,清朝西南紧张局势陡然增加,崛起于中南半岛的缅甸贡榜王朝为取代清朝宗主地位,在中缅边境大肆挑衅,清缅战争于1762年爆发。
在此后的六年时间里,清军三次远征均失败,刘藻、杨应琚、明瑞等三任云贵总督,两个被治罪问斩,一个战死沙场。
为了扭转不利局势,乾隆孤注一掷,派遣自己的心腹重臣、也是富察皇后之弟傅恒为经略出征缅甸,同时将阿桂从西北调回,任命其为副将军、兵部尚书,协助傅恒第四次进攻缅甸。
1769年九月清军分三路并进,阿桂打造战船,率水师出大金沙江,一路南下攻破多个据点,并在老关屯与傅恒汇合。
但由于缅军的持续抵抗,以及高温多雨的恶劣气候,这些来自北方的清军大部分水土不服,大量士兵病亡,另一副将阿里衮病故,傅恒身患重病卧床不起。
正巧缅军遣使求和,在协商一致后,两军于1769年底议和,清军罢兵回师。
虽然阿桂在缅甸战场未能有所成就,但在不久后的平定大小金川之役中大显身手。
1771年位于川西高原的大小金川土司带领部众倚仗险要地势,第二次发动反清叛乱,乾隆以阿桂熟悉当地环境为由派遣其平叛。
阿桂抵达前线后,沉着冷静指挥,攻陷多处叛军碉楼,他本人更是亲率火器营和索伦兵带头发起偷袭冲锋,一举收复小金川全境。
1774年阿桂兵分三路向大金川进攻,经过两年的鏖战围攻,于1776年逼令大金川土司索诺木投降,至此困扰清廷近二十年的大小金川叛乱终于平定。
大小金川得胜图
阿桂也因平叛有功,地位大大提高。乾隆封其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加授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处行走。
阿桂班师回朝时,乾隆亲自到北京城南“行郊迎礼”。
回京后的阿桂地位直线上升,1777年任武英殿大学士、镶黄旗满洲都统,1778年兼管理藩院。1780年在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于敏中死后,阿桂位居大学士班次第一,并成为领班军机大臣。
从回京的短短四年时间,阿桂一跃成为朝廷“综理部务,赞襄枢要”的第一重臣,做到出将入相的无上荣耀。
不依附和珅,坚守忠良晚节阿桂虽然身居中枢机要,大红大紫,但为人却十分谦虚低调,年过花甲依然兢兢业业,从1777年至1789年,他经常以朝廷重臣的身份,被乾隆派往各地解决紧急和棘手的难题。
首先是前往各省办理河工和水利事务,大力整治黄河决口、疏通运河河道淤积,极大恢复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
除督办水利外,阿桂还奉命两次督师镇压甘肃撒拉族、回族起义,查办甘肃布政使王亶望、闽浙总督陈辉祖贪腐案,直到1789年,年过古稀的阿桂才回京任事,不再外派。
不过此时朝局已物是人非,由于和珅善于揣摸和迎合乾隆的心意,成为乾隆眼前的红人,其势力迅速膨胀,权倾朝野。
阿桂虽为领班军机大臣,地位在和珅之上,但他很少在京城处理政务,使得和珅乘机窃取大权,把控朝廷政局。
阿桂对和珅专权十分痛恨,虽然和珅有乾隆在背后撑腰,但他却不愿和和珅同流合污。
平日除乾隆召见议政外,不与和珅有任何往来,但凡站在御阶旁,阿桂一定离和珅有十几步远,即使和珅主动与他商谈政事,阿桂也只是“漫应之”,不移一步。
再加上两人曾经共同平定甘肃叛乱时,阿桂在军中公然讥讽和珅,让其下不来台。
和珅想让自己的弟弟在军中获得足够的权力,也遭到阿桂阻止,导致二人关系长期不睦,当然阿桂地位长期高于和珅也是因为乾隆对和珅的制衡。
阿桂画像
不过,阿桂身居官场几十年能够保持正直不阿的品性也实属难得。
1796年嘉庆元年,79岁高龄的阿桂以身体不适,耳聋昏聩为由,致仕退休,正式结束了57年的官场生涯,死后被嘉庆赠与太保,谥号“文成”,入祀贤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