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女孩之死:造谣学历,中伤父母,虚构考公被黑,人血馒头好吃吗?

元芳有看法 2024-08-21 20:22:22

大反转!宁夏女孩在西安出租公寓死亡,文中多项表述严重失实,属于“无中生有”的谣言。

近日,一篇名为《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的文章,以耸动的标题和详细的叙述,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也引发了对于读书和就业,以及现实与理想矛盾的广泛热议。人们惊诧于,一个30多岁的211毕业生,居然饿死在租住的公寓中。一场到底是个体极端还是社会之痛的讨论也甚嚣尘上。

然而,随着事件的深入调查,整个事件出现了大反转,文章中的多处细节被证实与事实严重不符,舆论场的方向,也一下子逆转为关于贩卖焦虑和谣言惑众的大讨论。

在这篇自媒体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一名宁夏籍女子在出租屋内饿死的悲剧故事。称女孩33岁,毕业于北京某211高校,她曾经多次参加省里的考公,虽然屡屡笔试第一,但次次在面试关败下阵来。女孩的遭遇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鸣,他们共情于女孩的不幸,也迁怒于这个社会的不公,以及年轻人打拼的艰难。

但事实上,除了女孩确实在出租公寓死亡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假的。

首先,关于女子的学历,文章中提到她“考入北京211名校”。然而,经过到女孩家实地调查后发现,这名女子并非毕业于211名校,而是通过专升本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这一细节的澄清,对于了解女子的教育背景和社会经历至关重要。它揭示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普通的教育轨迹,而非文章中所营造的“名校光环”。

其次,文章中对女子家庭关系的描述也引起了争议。文章中提到女子的母亲借款一万多元为女儿支付房费,以及父亲将女儿的骨灰“丢垃圾一样丢掉”等言论。据女子家乡的干部称,女子家庭经济条件在村中属于中等水平,父母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且并未因支付房费而借款。至于骨灰的处理方式,也是根据当地风俗习惯而进行的,并非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冷漠无情。

第三,对于女子毕业后考公,多次获得家乡事业单位笔试第一,却一次次在面试环节落榜的信息。8月20日、21日,宁夏固原县委宣传部一权威人士表示,该女子参加了2次事业编考试、1次公务员考试,笔试均未获得第一名,也未进入面试环节。经核查,该女子2018年、2019年参加宁夏事业编统一考试,笔试排名分别为报考岗位第133名、65名。2022年参加宁夏公务员统一考试,笔试排名为报考岗位的第25名,这3次考试均未进入面试环节。

看到这些权威的信息之后,不知写就那篇文章的作者和自媒体,还能否再像此前那样硬刚,言之凿凿地宣称“绝对真实”。

此次事件之所以引发全网关注和热议,皆因这场由自媒体文章引发的谣言风波,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撰写文章的作者文章发布方,是否需要承担社会或法律责任?

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发布方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有责任确保所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在这篇文章中,写作者和发布方却选择了编造和夸大事实,以吸引眼球和流量。他们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也给当事人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伤害。造成如此大的影响,他们不能一句“我错了,下次注意”了事。

从法律责任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侵权或犯罪,给当事者的声誉带来了伤害,同时还滋扰了广大的网友,形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评价。

宁夏女孩之死事件,它反映了社会对于悲剧事件的敏感和同情。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它也暴露了我们在面对网络信息时的盲从和缺乏判断力。很多人在看完文章后,没有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核实和验证,就轻易地相信了其中的内容。

屡屡发生的反转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面对网络信息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被谣言所误导。

0 阅读:2
元芳有看法

元芳有看法

热点背后的冷思考,带您解锁时事热点背后的逻辑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