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孙志刚,就不能不提他在贵州主政时和玉米较劲。当然,不是广种玉米,而是“消灭玉米”。其中最多的一年,整个贵州“消灭”玉米近800万亩,可见孙志刚对玉米种植有多不待见。
虽然孙志刚是学经济出身,但他在贵州施政,第一板斧却是砍在农业上,想在农业发展上做出点文章来。
为什么要消灭玉米?孙志刚入黔之后,曾邀请专家朋友到贵州,筹划如何从农业着手。其中,有一专家提出贵州不适合玉米种植,这个提议颇得孙志刚认同,所以也才有了后来的消灭玉米。
不种玉米了,那种什么?种刺梨,种刺梨。当时,孙志刚提了一个规划思路,称要“要举全省之力打造刺梨时尚生态产业,把刺梨打造成贵州省第四张名片”,而且孙志刚还亲自下场站台,带着刺梨汁走南闯北,在重要场合都要推介一下。
一把手号召,那些善于察言观色的人自然喜欢迎合,至于是否科学,这不是要考虑的问题,先种上形成规模再说,只要规模上去了,效果也就达到了。于是乎,为了推广种植,贵州各地大干快上,都开始搞刺梨种植。
在执行种刺梨这个事情上,执行最彻底最积极的就是时任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
李再勇是贵州人,知道贵州的地理环境和土壤墒情,关键是,他还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学本科生,他毕业于贵州农学院,学的就是农业,心里更明白哪里适合种哪里不适合种。
六盘水市多山,很多地方的海拔都超过2000米,但刺梨的生长环境,超过1800米成熟度很低,基本上难以成形,别说是取得效益,成活率都是个问题。
但是,李再勇考虑的不是这个,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体现自己在种植刺梨上的积极性,如何引起孙志刚的重视和赏识。
为追求规模效应,李再勇不顾海拔、地质、环境差异,要求集中连片种植,他提出打造刺梨产业100万亩的目标。结果,全市实际种植规模达到了117万亩,随着李再勇和孙志刚的先后落马,当地已经有超过四成的农户,砍掉了刺梨。
为了让孙志刚看到种植刺梨的成果,李再勇可谓用心良苦,他把孙志刚到六盘水市考察调研的必经之路上,周边全部种满了刺梨,考斯特一过,放眼望去,都是成方连片的刺梨树。李再勇一下子就到位了,要的就是那种“漫山遍野皆刺梨”的视觉冲击。
李再勇的行为只是一个缩影,当时为了推广种植刺梨,迎合孙志刚的所好,有不少地方也是如此。
李再勇最后也确实得到了好处,不但如愿晋升为副部级,而且还备受孙志刚器重,先后担任过贵州省委常委、秘书长,贵阳市委书记,以及常务副省长等职。
值得注意的是,孙志刚一审头一天,李再勇一审宣判,因为受贿超过4个亿被判死缓。
贵州多山,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种刺梨,但孙书记有所好,下面自有所投,只好硬着头皮种,没困难要种,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种。
实际效果如何呢?很多种植户不但没有得益,反而还浪费了数年的时光,最后不得已把刺梨砍掉了,重新又种上了玉米。孙志刚在贵州主政近5年时间,在这5年里,不知道整个贵州的刺梨汁,总收入能不能突破8个亿。
贵州5年,孙志刚争议较多,口碑不佳,尤其是他提拔的得力下属,在他落马后均先后被查。比如曾担任过常务副省长的李再勇,担任过省政协副主席的周建琨,他们均是在孙志刚任职期间提拔为副部级。他们二人曾在贵阳、六盘水、毕节、安顺等城市主政过。除此之外,还有多位厅级干部落马,比如曾担任过黔西南州委书记的刘文新。
孙志刚仕途轨迹历经湖北、安徽、北京、贵州四地,当了整整10年的正部级,漫漫数十年,贪腐路却从未停歇过。
无色
狗日的孙志刚[笑着哭]
来自西南的网友
原来是他啊,真事,我们镇全部取消玉米种植,害人不浅,现在又种回来了
哥哥
孙志刚搞得当时公路两边可视范围内都不见玉米,种了的都铲掉,坏得很啊!
用户10xxx44
当年你咋不这么说呢,马后炮。
用户61xxx57
满山遍野光秃秃,听到一群猪儿哭,人们问他哭哪样,志刚不让栽苞谷
W FL Y
那些年哪怕房前屋后种几根玉米都能给你拔了
先干为敬
玉米也赚不了几个钱 估计到如今也大部分旱地荒废了 种水果需要完全改变思路 更加专业 也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 很难成功 我们湖南好多年前也把大部分旱地种成果数 刚结果那一两年还挺好 后来没销路 耗费成本精力太多 大部分都砍了恢复耕作 但耕作没几年也都荒废了
用户61xxx57 回复 09-09 14:52
你不知道贵州好多地方是烟草作为主要经济作物,但是种烟草的土地不能两年连种,必须隔年交叉种植才行,最好就是玉米和烟草交叉种植,他这一刀子把好多农民经济来源断了
强哥 回复 用户61xxx57 09-12 18:09
懂行[点赞]
用户10xxx07
枪毙没有
昙花一现
我们这边也种了怎么没有被拔呀
夜、已流逝 回复 09-08 20:05
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都不能有,直到22年才消停的,23年就7月我们就听说孙志刚被捉了[笑着哭],去年孙志刚就关在凯里
那是松鼠吗
瞎折腾!
用户10xxx18
这狗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