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在全国进入抗战的时候,湖南省麻阳县岩门镇大门坡玳瑁坡上的滕姓夫妻收到了一个消息,他们的儿子龙兆和部队已经驻扎在延安,想要邀请两位老人到延安团聚。
整整15年,滕家老夫妇没有得到儿子的一点儿消息,突然得知儿子不仅尚在人世,还当上了八路军大官,老两口喜出望外。

于是,他们匆匆当了田,卖了牛,结果只凑齐了一个人的盘缠。经过商量,妻子谭桃秀决定让丈夫滕国权去延安,家里由她看顾。
就这样,滕国权秘密踏上了探望儿子的旅程。他长途跋涉,在沿途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终于到达了延安。
父子见面,抱头痛哭,滕国权爱抚地摸着儿子的脸,久久不愿放开。最后,还是儿子出声打破悲伤:“爸爸,莫悲伤,咱们回屋说话。”

若问滕国权老人的爱子是谁,其实他就是新中国首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
1904年滕代远出生,由于他是家中独子,从小就要帮助父母干活,所以养成了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好习惯。每日早晚扫地、挑水,样样不落,寒暑假放牧牛羊,砍柴、割草,样样精通。
因家庭贫困,主要靠开山种薯或砍柴贩卖度日,滕代远从小就懂得节约,家里给的零花钱从不乱花,除买书外,剩下的钱都被他攒了起来。

很快,滕代远就长成了17岁的小伙子,到了成亲的年龄。为此,母亲特地选了娘家侄女谭红玉做自己的儿媳。
谭红玉比滕代远大4岁,虽没有文化,但性情温顺、孝顺公婆,把家里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婚后第二年,谭红玉就生下了儿子滕久翔。
滕代远心怀远大志向,1923年秋,他考取了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从此远离家乡,再也没有回去过。

当时革命热潮在国内盛行,滕代远在中共湘区委委员陈佑魁的带领下,与进步学生们发起成立了“麻阳新民社”致力于改造家乡。不久,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转为中共党员。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滕代远毫不畏惧,坚持向人民方向靠拢。1928年,他两次领导醴陵年关暴动,之后又和彭德怀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
最后,他与彭德怀一起率兵上井冈山,与毛主席、朱德会合,并参加了一至四次的反“围剿”战争。

然而由于国民党的步步紧逼,中央红军很快就迎来了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就在这关键时刻,党组织决定派滕代远到苏联深造。直到1937年12月,他才返回延安。
此时,距离滕代远离开家乡已经过去了将近15年,他十分想念父母和妻儿,于是便托人传回了信件。
见到父亲的那一刻,滕代远有着说不出的高兴,已经三十多的他还是忍不住流下了泪水。之后他自己掏钱让警卫员买来一只母鸡,亲自动手,给老父亲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

但这一顿,是滕国权在延安吃得最好的一次,因为之后的许多天,他都是跟着滕代远到大食堂吃饭,各吃各的,定额供应。而且为了照顾他上了年纪,组织上安排他一日三餐吃大米,而滕代远和其他人则吃粗粮。
滕国权在延安住了20多天后决定回家,原因有二,其一滕代远忙于战事,实在腾不出空陪伴老父亲,滕国权一个人待着实在无聊;其二,滕国权看着八路军战士们吃着杂粮,自己却受优待吃着大米,心中实属难安。
于是,滕国权向儿子提出了回家的想法,但当他准备走时,却忽然想起自己根本没有路费。他没想到,身为八路军大官的滕代远竟然也没有多少钱,在身上找了半天,也只找到了4张五角纸币和一个红色锁口的布袋。

仅靠两元钱怎么从延安回到麻阳?滕代远为路费犯了难,就在这时,毛主席伸出了援助之手。
毛主席亲自叫人给滕国权送来10块大洋,并送给他一件旧狐皮袄子御寒。滕国权感动不已,他没想到,像毛主席这样的大人物,竟然在百忙之中还能照顾他。
根据这些天在延安经历的事情,滕国权意识到,由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才是真正为国为民奋斗的部队。

拿着毛主席给的钱,滕国权顺利回到了麻阳。一到村口,就有许多人围了上来,笑着说:“您老的儿子在外面当大官儿了吧,这次回来一定发财了。”
滕国权心中苦涩,八路军的情况估计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谁能想到像毛主席那样的人物,身边最珍贵的东西也只是一件旧皮袄呢。
不过,滕国权依旧为儿子是八路军感到自豪,他说:“发什么财,穷光蛋一个!没吃,没穿,没钱用,还不如咱乡下老百姓一日三餐稀粥烂饭,快快活活过日子。”

之后滕代远一直忙于战事,依旧没有空回家看看,只能靠通信来确定家里的情况。
时间很快来到了1950年,居住在北京的滕代远再一次见到了来自家乡的亲人,大儿子滕久翔来北京看望他。
这是自1923年之后,滕久翔第一次见到父亲,心中不免忐忑。但受到林一妈妈和几个弟弟妹妹的热情招待后,他不安的内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滕久翔这次来京,除了看望父亲,其实还想向父亲要点钱,因为家里的房子破损得快要塌了。可当他把请求说出来后,父亲却反问他:“孩子,你看看北京还有多少破房子?”
“北京也有破房子?”滕久翔疑惑。
滕代远不语,只是带着儿子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转了一圈,北京真实的样貌这才展现在滕久翔面前。原来,由于战火的洗礼,即便是人人都向往的北京城,都有破漏不堪的房子。
见此,滕久翔再也没有提起过要钱修房的事情,他依照父亲的指示,一辈子留在了农村。

1960年谭桃秀去世,滕代远得知噩耗后十分悲痛,他决定回家奔丧。但此时正值中国最艰苦的时候,他作为铁道部长,回乡后必定会惊动不少人,地方政府也必定会热情招待,这样一来就会浪费许多资源。
于是,滕代远放弃了回家的想法,并写信要求亲人丧事从简。然而因没能回家见母亲最后一面,滕代远思念成疾,一下子消瘦了十几斤。
一般来说,三年困难时期过后,全国人民的日子都渐渐好了起来,生活水平也应该提高了不少。但滕代远依旧保持着吃粗粮的习惯,任凭儿女怎样劝导,都无济于事。

随着年龄渐渐增长,滕代远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儿女们便再次提出让他吃细粮,可他却说:“10多年了,我已经习惯了。”
无论是作为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员,还是新中国首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一生都坚持着艰苦朴素的精神,这种行为值得所有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