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体检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防线”。
但面对体检单上密密麻麻的项目,很多糖友常常困惑:哪些检查必须做?体检前要注意什么?今天这篇「专属小贴士」,帮你理清重点,让体检更高效、更有针对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体检前的5个「黄金准备」1. 控制好近期血糖
提前3天规律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记录数据交给医生,方便评估病情。若近期血糖波动大(如频繁低血糖或高血糖),建议提前告知医生,调整检查时间。
2. 空腹别硬扛,把握时间窗
空腹项目(如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需禁食8-12小时,建议前一天晚餐后不再进食,可少量饮水(不超过200ml)。糖友空腹时间不宜过长,避免低血糖,尽量在早上8:00-10:00完成采血。
3. 药物别停!除非医生特别交代
降糖药:常规体检无需停药,除非医生要求(如做糖耐量试验需暂停)。胰岛素:短效/速效胰岛素可在抽血后注射,长效胰岛素按平时时间正常使用。慢性病药物(如降压药):正常服用,用少量水送服不影响检查。
4. 前一天饮食清淡,避开这些坑
避免高油高糖高盐饮食(如火锅、烧烤、蛋糕),以免影响血脂、血糖结果。忌饮酒,酒精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还会影响肝功能检测。
5. 带好「随身三件套」
病历本:记录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包括胰岛素剂量、口服药品牌)、过敏史。血糖监测本:近1-2周的血糖记录(空腹、餐后、睡前)。零食包:备糖果、饼干,以防抽血后低血糖。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二、糖尿病患者必查的8大项目基础指标:评估血糖控制「硬标准」
1.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
反映当下血糖水平,餐后血糖高的糖友尤其要查,避免漏诊「隐性高血糖」。
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理想值<7%(具体目标遵医嘱)。
3. 尿常规(重点看尿糖、尿酮体、尿蛋白)
尿蛋白阳性?警惕早期肾病!酮体升高?可能提示糖尿病酮症,需及时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并发症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4. 肝肾功能+血脂
长期用药需监测肝肾功能,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帮凶」,重点看低密度脂蛋白(LDL-C,理想值<2.6mmol/L)。
5. 眼底检查(散瞳眼底照相/眼底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诱因,病程5年以上建议每年查1次,已有病变者需增加频次。
6. 神经病变筛查
简单自测:用棉签轻触双脚,是否有麻木、刺痛、感觉减退?进一步可做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7. 下肢血管检查(ABI踝肱指数+B超)
评估下肢动脉有无狭窄、闭塞,早期发现间歇性跛行(走路腿疼)、足部发凉等症状。
8. 心电图+心脏彩超
糖尿病常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可排查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其他个性化项目
1. 肥胖糖友:查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评估胰岛功能)、腰围/体脂率(关注腹型肥胖)。
2. 老年糖友:加做骨密度(长期高血糖易致骨质疏松)、认知功能评估(警惕糖尿病脑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三、体检后的3个「关键动作」1. 及时吃早餐,别让身体「饿过头」
完成空腹检查后尽快进食,避免低血糖,早餐可选择全麦面包+鸡蛋+牛奶,搭配适量蔬菜。
2. 主动找医生解读报告
别只看「正常/异常」!让医生结合你的病史分析:比如尿蛋白弱阳性是否需要复查?血脂边缘升高是否需调整生活方式?
3. 更新「健康管理档案」
记录本次体检结果,对比既往数据(如糖化血红蛋白是否下降、血压是否达标),和医生共同调整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悄悄发展」。定期体检就像给身体做「安全检查」,早发现问题,就能早踩刹车!建议糖友每年至少做1次全面体检,高风险人群(如合并高血压、病程>10年)每半年查1次。健康是自己的,照顾好身体,才能享受生活的甜呀~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