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出行很多人都会用导航,哪怕自己认识路,只要稍微远一点,都会开着导航。这其中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可以实时知道哪里堵车,可以让随时让导航选择一条更优路线,避开堵车路段,哪怕绕一点路也合算。第二是可以用红绿灯读秒的功能,在信号灯快要转换时都会及时提醒。并且还会提示你以多快的速度行驶,可以通过前方路口。那么,红绿灯读秒是怎么实现的呢?哪里堵车它又是怎么知道的?

1.与交管部门合作,直接采用了交通信号数据
很多城市为了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都会将交通信号灯的数据接入这些大的网络平台,也就是高德、百度等地图软件,他们与各个城市交管部门合作,能够实时获取信号灯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绝对准确的,可以做到一秒不差。
2.自己算出来的
在没有合作的地区或者路段,地图也是能显示读秒倒计时的,就连修路时,路中央放置的临时红绿灯,导航都可以显示读秒信息。这就是靠大数据算出来,并且精准度也很高,有的也一秒不差,有的会差两秒钟。
怎么算的呢?就是靠着导航软件庞大的用户群体,我们使用导航,既是使用者,又是数据信息上传者。我们的行驶数据,比如车速,加速还是减速,静止还是起步,是否转弯等等,这些数据都会实时上传到服务器后台。后台可以通过我们的驾驶行为去分析信号灯的规律和时间。
使用的人少了算不出来,若是使用导航的人多,通过各个方向车辆在路口的行为,比如停车等待时间、通过时间等,就可以准确算出信号灯的亮起规律和时长。只要用的人多,加上自己强大的算法支撑,显示读秒已经不算难事。

那么,堵车是怎么知道的呢?
与计算信号灯读秒一样,也是靠用户上传的行驶数据分析出来的。当用户开启导航软件时,软件会实时收集用户的位置、速度、行驶方向等数据。大量用户的数据汇聚起来,就能反映出整个城市道路的交通状况。如果在某条道路上,大量用户的车速突然大幅下降,且持续一段时间保持较低速度,导航软件就可以判断该路段出现了拥堵,还能根据车速变化估算拥堵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同时,软件还会对现在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与之前收集到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如果发现某路段的车速明显低于历史同期水平,且这种情况持续存在,就会进一步确认拥堵情况。同时,软件会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拥堵时间。所以说,能做到这些,就是技术和大数据以及智能算法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