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幼师陈女士正蹲洗手间,用纸巾死死按住流血不止的鼻子。
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莫名其妙的流鼻血了,想起上周体检报告里那几个“↑”符号,血小板低得吓人,中性粒细胞却异常升高。
“年轻人偶尔熬夜,指标波动正常。”她这样安慰自己。
直到三个月后讲课的时候突然晕了,骨髓穿刺报告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主治医生翻看她半年前的体检单:“这几个箭头要是早点重视......”
这样的遗憾本不该发生。血常规作为最基础的体检项目,藏着身体最直白的求救信号。

血常规报告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普通人只需盯紧4大核心指标,三秒锁定风险!

正常范围:(4.0-10.0)×10^9/L。
1、异常升高(箭头↑)
中性粒细胞↑:若排除感冒、伤口感染,持续偏高需警惕白血病、骨髓瘤。
淋巴细胞↑:长期超标可能是淋巴瘤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异常降低(箭头↓)
低于3×10^9/L时,可能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化疗后骨髓抑制。
二、血小板正常范围:(100-300)×10^9/L。

1、箭头↑(>400)
短期升高:可能因感染或缺铁,复查即可。
长期超标:肺癌、肠癌等实体瘤会刺激血小板增生,风险飙升。
2、箭头↓(<100)
伴随牙龈出血、瘀斑,需排查白血病或骨髓转移癌。
案例警示:老年男性血小板持续偏高,肺癌风险增加。
三、红细胞/血红蛋白正常范围: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1、持续偏低

低于正常值20%且持续下降,伴随消瘦、黑便,警惕胃癌、肠癌等慢性失血。
2、异常升高
吸烟者或高原居民属生理性升高,若伴随头痛、皮肤发红,高于180g/L要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四、C反应蛋白正常值范围:0-10mg/L。
1、轻度升高10-50mg/L
常见原因如支气管炎、膀胱炎、轻度肺炎等细菌感染;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活动期;轻度外伤、手术恢复期或心肌梗死初期。
2、中度升高>50mg/L
警示可能有严重细菌感染,如肺炎、肾盂肾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若术后3天CRP仍高于50 mg/L,需警惕感染或血栓风险。
3、重度升高>100mg/L
此时比较严重,可能代表有败血症或脓毒症,此时细菌入血引发全身感染,常伴高热、休克。结直肠癌、肺癌等实体瘤可能导致CRP持续超100 mg/L。

注意:单独CRP升高≠癌症,需结合肿瘤标志物(如CEA、AFP)和影像学检查。
拿到报告先做这些事1、不慌
90%的异常与感染、缺铁等普通问题相关。
2、复查
间隔1-2周再查,排除临时因素(如熬夜、剧烈运动)。
3、组合排查
①血液病:骨髓穿刺+基因检测。
②实体瘤:低剂量CT(肺癌)、胃肠镜(消化道癌)、超声(肝癌)。
4、盯紧“三系”
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同时异常,立即挂血液科。
普通人防癌体检清单1、40岁以上人群:每年1次血常规和便隐血检测,筛查消化道肿瘤。

2、长期吸烟者:加做肺部CT。
3、有家族史、息肉病史:每3-5年做1次肠镜。
4、女性:乳腺超声和钼靶排查乳腺癌,HPV+TCT排查宫颈癌。
小结血常规不是天书,三秒钟关注的不是数字本身,而是身体发出的生存智慧。
下次拿到报告,不妨多停留三秒;这三秒,可能撬动的是往后三十年的人生。
参考资料:
[1]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37-252
[2]《今日技能|PCT与CRP的比较》,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官网,2021.05.18.
[3]《体检必查血常规:这些指标异常一定要警惕》,河北广播电视报官网,202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