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梦=没睡好?全国爱卫办数据打脸:这3个指标异常才是真危险

尔蓝康康 2025-04-08 11:37:26

最近看电影看多了,每天都在做梦,一晚上做三个梦,醒了都记得,白天睡一小会儿也会做梦。

今天梦被怪物追,明天梦自己开了家动物园,后天梦自己拯救全人类......

现在已经不想睡觉了,我今又梦到被怪物追,我跑呀跑呀,挠开玻璃还穿梭在持续增高的高楼上,能站人的地方都逃了,看到我马上就要被怪物抓住了,就醒了,然后就一直没睡了。

就因为这事,现在我每天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了记忆力下降的情况。

我怀疑是不是因为做梦太多,导致睡眠质量差,于是去医院咨询了医生。

医生诊断是过度焦虑引发的梦境泛滥。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备考学生因梦见考试失利整夜惊醒、新手妈妈被婴儿哭声幻听困扰……

你以为的“多梦就是没睡好”,可能恰恰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民众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64.75%的被调查者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超过8小时的比例仅为7.97%,民众总体睡眠状况一般。

一、做梦≠睡不好

我们常把“一夜无梦”当作好睡眠的代名词,但其实每个人每晚都会做梦,且次数高达4-6次。

只不过,90%的梦在醒来后会被迅速遗忘,这是正常现象,清晰记得梦境反而可能反映睡眠碎片化。

为什么有人总觉得自己“不做梦”?

答案藏在睡眠周期里,人的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期(深睡眠)和快速眼动期(做梦期),两者交替循环。

如果你在深睡眠阶段醒来,可能完全不记得梦;但若在快速眼动期被闹钟或尿意打断,梦境就会格外清晰。

记住做梦并不等于睡眠差,真正该关注的是,醒来第二天是否精力充沛。

二、优质睡眠的标准,你达标了吗?

全国爱卫办发布的优质睡眠标准:

1、30分钟内“秒睡”

优质睡眠的第一关是入睡速度,健康人群通常躺下半小时内进入睡眠状态。

翻来覆去半小时还睡不着,可能是失眠的预警。如果长期超时,可能和焦虑、作息紊乱或睡前刷手机有关。

2、深睡眠够“量”

夜间清醒不超过3次,且20分钟内能再次入睡,通常表示你的睡眠质量好;深睡眠是修复体力的关键期,占整晚睡眠的15%-25%。

如果总在半夜被惊醒,而且醒来后持续睡不着,可能是深睡眠不足。

3、起床后的状态满满

睡眠质量好不好,身体最诚实,如果你起床后头脑清醒、情绪稳定,即便记得梦境也无须担。

如果整天昏沉、注意力涣散,哪怕“一夜无梦”也要警惕。

三分钟自测你睡眠是否达标:

睡前在床头放把直尺,次日记录掉落时间:入睡后30分钟内掉落说明浅睡眠过长;超过3小时未掉可能深睡眠不足。

更精准的方法是用手机录制睡眠呼吸声,健康呼吸应有海浪般的规律起伏,出现长达10秒的停顿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

三、多梦背后的“危险”,这四种梦境要注意!

虽然做梦本身无害,但频繁出现以下梦境,需警惕身体隐患:

①坠落窒息感: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②胸口压巨石:可能与心脏病相关;

③反复受伤疼痛:警惕夜间低血糖或神经系统病变。

小结

原来,不是梦偷走了我的睡眠,而是焦虑让我忽略了真正的睡眠问题。转发给那个总说“做梦等于没睡好”的朋友,科学认知比数羊管用100倍!

参考资料:

[1]《失眠与多梦:睡眠中的困扰》,湖南中医药大学官网,2025.02.25.

[2]《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发布 揭示中国人睡眠现状》,中国睡眠研究会官网,2022.03.21.

[3]《全国爱卫办发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官网,2025.03.18.

0 阅读:394
尔蓝康康

尔蓝康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