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张毛岸英难得一见的老照片,读懂他的父子情深和家国情怀!

琦琦评过 2025-01-29 03:29:26
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毛泽东主席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和安定,他几乎是夜以继日的工作,他的亲人也受他感召,全心全意的为新中国服务,跟随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

不过,即便做好了可能在抗争中牺牲的心理准备,可是当毛岸英去世的时候,作为父亲,毛泽东同志仍然不可避免的感到了悲伤。

2009年评选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时候,毛岸英赫然在列,直到去世,毛岸英都是毛泽东感到骄傲的儿子。

毛岸英,并不是毛泽东第一个牺牲的亲人,最先在斗争中去世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妻子杨开慧,1918年的时候,毛泽东和杨开慧第一次见面,这个时候,他们一个人是北京大学教授的女儿,一个人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

两个人的生活不可避免的有了交集,当时国内形势严峻,他们都为国忧心,一起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随着交往的愈发深入,两个人逐渐惺惺相惜,到1919年分别的时候,他们已经互相亲密的以单字相称。

1920年的时候,杨开慧的父亲去世,在毛泽东的鼓励下,杨开慧很快的从父亲去世悲伤的情绪中走了出来,那一年的冬天,两个人成为了夫妻,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想要建设更好的中国,亲如一体。

那段日子可以说是相当甜蜜,他们生下了三个孩子,夫妻俩互相扶持,然而,革命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特别是1928年的时候,国内打击革命的手段愈发严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都惨遭杀害。

而杨开慧为了革命能够成功,依旧活跃在各地,然而,之前从敌人的追捕里逃脱的好运气似乎在1930年用光了,杨开慧被敌人抓到关进了长沙陆军监狱,尽管敌人软硬兼施,但是杨开慧始终不为所动,坚决不透露党组织的任何信息。

眼看着撬不开杨开慧的嘴,敌人也不惺惺作态了,1930年的11月14日,只有29岁的杨开慧,为了守护党组织的信息不泄露,永远的失去了生命,这一年,他们的大儿子毛岸英才八岁。

和母亲一同被关在监狱里的毛岸英,或许并不知道母亲去世的前一天,那充满眷恋的眼神是因为什么?不过,逝者已逝,虽然以前和母亲一同生活,不过在母亲去世之后,毛岸英和其他两个弟弟也只能投奔其他人了。

父亲的工作实在是繁忙,因此毛家三兄弟只能拜托给其他亲戚,兜兜转转一年之后,三兄弟由地下党组织接管,和其他共产党成员的孩子们一起,在大同幼稚园生活,是共产党能够为这些父母投身革命的孩子提供最好的住处。

不过,天不遂人愿,1931年的时候,党组织的内部构建并未完全成熟,中间还发生了一系列叛变事件,党组织的经营岌岌可危,甚至影响到了毛岸英三兄弟生活的幼儿园,为了避免他们被波及,董健吾将两个孩子带回家中照顾。

这张照片是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当时两兄弟的年纪都还很小,看起来面容相当的稚嫩,光看照片的话,许多人是想象不到,他们已经失去母亲很久,在亲戚间辗转生活。

那个年代许多家庭都不富裕,对于丈夫将共产党的两个小孩带回家中,妻子非常的不满意,不过由于共产党会进行经济资助,董健吾的妻子一开始也是有好好对待这两个孩子的,不过事情在1933年的时候发生了变化。

1933年的时候,为了进一步巩固党的领导,党中央前往了江西瑞金,这个过程相当坎坷,当时许多党的成员都较为分散,这也导致原本固定给予董健吾养育两个小孩的资助中断了。

董健吾的妻子没有为共产党拼搏的意愿,多了两个拖油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于是他看这两个小孩愈发不顺眼,两兄弟最大的毛岸英这个时候也才11岁,他们被董健吾的妻子苛责,只能从董健吾的家里离开,过上了流浪的生活。

这个年纪的孩子没有父母看过,在那个混乱的世道流浪,毛岸英当时受到的委屈和心酸可想而知。

不过,董健吾发现两个小孩离开之后,立刻进行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回来,不过经过两个孩子被迫流浪的事情,董健吾也明白,自己家里不适合孩子居住了。

于是,董健吾主动联系了共产党成员,在毛岸英两兄弟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兄弟俩被送往欧洲生活学习,从小到大经历了不少坎坷的毛岸英,格外珍惜这段时光,她在国际儿童

院学习的时候,认真又勤勉,耐得住性子,和其他年纪的小孩完全不同。

这张图片是两兄弟在苏联学习的时候拍摄,两个兄弟中间的长辈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恩来同志和邓颖超同志,他们得空前往苏联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前往国际儿童院,去看望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孩子生活的如何。

从小到大知道父母为共产党的事业而奋斗,毛岸英对于共产党也有憧憬,在17岁的时候,非常果断地加入了共青团,作为中国党组织重要成员的孩子,毛岸英和弟弟只是在苏联学习,苏联对他们没有任何要求。

可是在苏联1941年爆发战争的时候,毛岸英并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而主动提出申请,想要参加战斗,并且积极申请前往军校学习,22岁的时候,毛岸英从军校毕业,这个时候就已经成为中尉了。

毛岸英并没有在苏联呆一辈子的打算,父亲在国内为共产党的事业而奋斗,他也想帮助父亲,因此,毛岸英24岁的时候,和苏联往中国的医生一起,搭乘同一班飞机,回到了中国。

在即将离开苏联的时候,斯大林特意接见了这个年轻人,或许是出于欣赏和赞叹,在毛岸英即将离开的时候,斯大林赠送了他一只手枪,这只手枪非常受毛岸英的珍视。

回到国内,毛岸英的心情非常激动,他终于又见到了父亲,对于儿子归国,毛泽东心里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他要和孩子多多相处,两个人亲密的呆了两天,一起吃饭,一起生活,这两天毛泽东同志扮演的是父亲。

这张图片是毛泽东同志和毛岸英少有的双人合照,在照片里,毛泽东同志依旧是我们记忆里的模样,已经经历了许多事情的毛岸英,仍旧带着对父亲的憧憬,站在父亲身边,激动又紧张。

两天之后,毛泽东同志最要求毛岸英回到机关去,去干自己该干的事,为了让孩子不沾染什么不好的风气,也为了不让孩子脱离群众,按照父亲的要求,毛岸英去参加土改,去进行劳动,真真切切地走到人民群众中去。

按理说父亲是毛泽东,毛岸英其实有骄傲的资本,但是毛岸英却没有仗着身份目中无人,反而谦逊又低调,回国之后,毛岸英认识了刘思齐,两个人思想一致,有共同的话题,又恰好风华正茂,很快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这张图片是毛岸英和刘思齐的见面,当时毛泽东同志也在旁边,面容慈祥,刘思齐和旁边的小姑娘低声交流,贴心的等待父子俩沟通完毕。

当两个人1949年10月15号结婚的时候,毛泽东亲自为两人主持婚礼,就和图片中一样,虽然穿着简朴,但是不难看出两位新人脸上的开心,这场婚礼除了毛泽东以外,党中央的许多重要人物都到场了,周恩来夫妇刘少奇夫妇,朱德等等。

结婚之后,毛岸英回到家乡看望了自己的外婆,外婆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不过在看到孙儿的时候,脸上依旧是止不住的笑意,老人身边有后代陪伴,对老人而言,就已经是莫大的安慰了,外婆当时或许想着以后还能帮毛岸英照顾孩子呢,不过,意外出现了。

新中国已经安定下来,原本以为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可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没有犹豫,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去朝鲜的路,走的时候太匆忙,没有人想到,毛岸英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他牺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这张图片是毛岸英走之前拍摄的,他穿着军装,整个人看起来严肃又可靠,他肯定是知道战争充满着危险,不过依旧义无反顾的奔赴了战场,不过是因为这是国家的需求,这是他想要报答祖国的方式。

走之前是风华正茂的少年郎,而回来的时候却是冰冷的尸体,这张照片拍摄的是毛岸英同志的墓地,时至今日,依旧有人会前往那里扫墓,他们告诉那个少年,如今国家又繁荣富强,是当初他期待的模样。

1 阅读:25
琦琦评过

琦琦评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