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战略的实施,以及变革创新的破局,从落地执行到结果达成,除了缜密的制度设计之外,更需要领导力的引领与推动,否则,战略只能是“空中楼阁”,徒留一个美好的幻想而已。
“领导力”属于热词,近几年热度持续高涨,更是成为企业管理培训的热门话题。但是,大多数关于领导力的定义、文章或书籍,大都从思想特质、个性风格、领导行为等层面进行阐述,洋洋洒洒,不一而足。
领导力的流派和理论非常多,更多都是“知识灌输”型的内容,强调领导力应该怎么做,有的更指出领导力修行更多靠“自我觉察”,但这个自我觉察的原动力在哪里呢?领导者为什么要做自我觉察?
作为商业组织,企业领导者的目标与行为最终都要指向增长,导向业绩,同样,领导力也要与业绩结果挂钩,大谈特谈领导特质、领导风格及领导行为,但最终与公司业务和业绩割裂,是不能接受的,也没有意义。毕竟,商业不是理论研究。
笔者比较认可德鲁克对领导力的定义:领导力就是把一个人的视野提到更高的境界,把一个人的成就提到更高的标准,锤炼其人格,使之超越通常的的局限。简言之,领导力就是引领他人走出舒适区,做出行为改变,而且最终能达成目标。
在战略层面,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相应的领导力技能,推动战略的落地执行,引领团队达成业绩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战略领导力尤其需要在如下三个方面得到体现:
战略领导力行为之一:描绘战略愿景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公园内有三组人,正值午饭时间,大雨将至,三个组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呢?
第一组某个人说:“站起来,跟我走”。说完起身就走,组内有几个人看他走了,有的跟了上去,有的依然不动,那人喊道:“下雨了,马上起来,跟我走!”
第二组某个人说:“我们马上必须要走了,所有人都站起来,向苹果树的方向走,请与其他人保持半米的距离,不要跑,不要遗漏东西,大家到树下集合...。”
第三组某个人说:“还有几分钟就下雨了,我们到那边苹果树下去吧。这样我们就不会被淋湿,而且还有新鲜的苹果可以吃。”
问大家,你更喜欢哪个组的方式呢?显然是第三组。第一组属于行政命令,发号施令的方式,强制大家行动,而不管你愿不愿意和喜不喜欢;第二组属于微观管理,甚至要求了前后两个组员之间的间隔距离,显然控制程度更深,更遑论征求组员的意见了;第三组实际并未对大家提出任何要求,只是提出了方向,并说出了这样做的优势和好处,以此引领大家的行动,这叫愿景引领。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战略领导力所体现的关键行为首先是描绘愿景,告诉大家方向在哪里?为什么要往这个方向去?“人们不会拒绝改变,但拒绝被改变”,行政命令的最终结局大都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让大家看到战略愿景,给大家一个行动的理由,让大家自发自愿的去行动,这就是愿景引领的作用。
战略领导力行为之二:激发行动意识只是描绘战略愿景还不够,要让团队成员有行动的紧迫感,接下来要驱动团队向愿景前进,这一步极其关键,再伟大的愿景,再美好的目标,如果没有行动,一切都是零。由于惰性的强大作用,再有舒适区的存在,导致团队成员很难有持续行动的勇气和决心,所以,激发团队成员的行动紧迫感就成为一项关键的战略领导力行为。
团队成员在战略实施通常会呈现出四种典型心态:
心态1是既不愿意畅享未来愿景,也不愿意面对现实,这是“鸵鸟”心态,把头向沙子里一埋,两耳不闻窗外事,爱谁谁,都跟我无关,与世隔绝。
心态2是愿意畅享未来愿景的美好,但不愿意面对现实,类似于在大街上观看游行队伍表演,氛围热烈,掌声欢呼声不断,观看游行的队伍中时常发出“奥耶”的惊呼和赞叹声,但游行队伍远去后,观看的队伍也就解散了,该怎样还怎样,刚才的一切转瞬即逝,吃瓜群众,看热闹而已。
心态3不愿意畅享未来的愿景,只迷恋目前的安定和舒适局面,属于“旧鞋”心态,“旧鞋”最大的特点是舒服,早已经过了开始的磨合期,正处于舒适的阶段,活在当下就好,不想也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
心态4属于主动行动,勇于尝试,大胆突破,不断打破舒适区,这是管理者最期待,也是最喜欢的心态。
如何激发团队成员行动的紧迫感?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做对比——对比愿景与现状,对比引发的反差越大,团队的紧迫感越强,采取行动的动力越足。
战略领导力行为之三:引领执行过程所有结果都是设计出来的,没有好过程,不可能有好结果。所以,为了战略目标的达成,管理者需要对战略执行过程进行引领与管理,从而保障最终结果的实现。
有了行动紧迫感,要让团队尽快进入行动状态,否则紧迫感很快就会消退。由于战略执行意味着改变和不确定,而愿景的周期又比较长,执行过程中团队很容易出现心态起伏,要对执行过程进行管控,以保证执行过程的顺利。
由于执行过程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管理者包办一切,给下属下达指令,下属只负责执行已经不合时宜,此时更需要团队的集体智慧,充分激发每个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团队的集体智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
这就要求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从“命令”到“赋能”转型,摆脱传统的行政命令及单向沟通,向激发和赋能转变,给予下属更多的信任,更多的自主权,传递目标,而非面面俱到,给下属发挥的空间,鼓励其主动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团队成员在执行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和困难,授权绝不是置之不理,而是“授权不授责”,给下属做事的权利,做不好的责任由管理者来承担, 这样才能让下属放开手脚去大胆行动和试错。
在下属遇到比较大的困难与难题时,管理者要及时介入,对下属进行教练与辅导,帮助下属克服变革的困难与恐惧。而针对不同类型的下属特点,管理者做过程辅导的策略与方法显然是不一样的,新员工、老员工、问题者是管理者要重点辅导的三类人。过程做好,才有可能保证有好结果,否则就是碰运气。
如果认为团队会一往无前,一鼓作气,一直行动到战略目标的实现,显然是理想主义,执行过程中一定有士气低落,一定有心态消极,一定有来回反复,这就需要管理者要想办法让团队收获小胜利,以小胜利积累大胜利。
要把长期的战略愿景细化为阶段性的小目标,并及时向团队成员展示执行的进展,而且还要通过团队氛围的营造提升团队凝聚力,鼓励大家始终对战略愿景抱有信心,彼此相携,共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从落地执行到结果达成,战略,真的需要领导力,这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集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