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乱世中,各种势力兴起,局势也是瞬息万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时常会出现机遇,要是能够抓住机遇就能够在乱世中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甚至是名留青史。并且因乱世中所涌现出的英雄太多,所以才能一般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有大作为。

这也就鼓动人们发掘自己的潜能,南北朝也是历史上出名的一段乱世。这段时间也出现了很多英雄豪杰,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那曾用七千军队打败了三十万大军的陈庆之。
但既然是想要北伐,这七千人怎么也是不够看的,这一次北伐也被后世称为“瞎折腾”梁武帝固然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最初他都没有指望能赢,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能够打出这样辉煌战绩的陈庆之应该也是一个武将世家出身,但事实情况并非是这样。根据史书记载,陈庆之非但不是世家出身,最初他甚至都不是武将,而是一个文臣。但是他和梁武帝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尚且年少的陈庆之就跟随在梁武帝的身边,一呆就是一辈子。

最初陈庆之是梁武帝身边的一个仆役,当然梁武帝此时还不是皇帝,是以他的身边也有小仆役,并非都是太监。虽说这君臣两人之间的关系很近,但每天都生活在皇宫的梁武帝,身边有一个小仆役怎么也是不合适的。

对这个陪伴自己多年的仆役,梁武帝很顾念旧情,给了陈庆之一个小闲职,这一年的陈庆之还不到二十岁。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不给他一个重要的职位呢?毕竟他是一直生活在自己身边的,论忠心肯定比那些大臣让人相信。

其实并非是梁武帝小气,不给他重要的职位,而是陈庆之的能力确实是堪忧。他出身贫寒,原本没读过多少书,到梁武帝身边后虽有所接触,但所学有限。即使是给他一个文官,他也没有办法胜任。

要是说武将的活,那就更轮不上他了,他没有接受过武将的教育就不说了,瘦弱的他估计连弓都难拉开。但是陈庆之也不是全然没有用处的,众所周知梁武帝的一生爱好也是很广泛的,梁武帝一生最爱的一个活动就是下围棋。

甚至经常通宵下棋,梁武帝身为皇帝能够通宵,但是陪伴他下棋的大臣们可不行。只有陈庆之是一个例外,完全是随叫随到,无论梁武帝想要下到什么时候他都能够陪同,也让陈庆之更受梁武帝的宠信。

就这样文不成武不就的陈庆之被梁武帝养了二十余年。之后的一件事终于让陈庆之身上的闪光点被梁武帝看到了。那是在525年的时候,当时北魏的徐州刺史趁乱称帝,但他自身能力有限,很快就被击败。

无奈之下只能向南梁请求帮助,梁武帝当然是欢迎的,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徐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梁武帝就决定让自己的次子去接手徐州。
但让儿子自己去,梁武帝有一些不放心,于是他就决定让陈庆之带着两千人陪伴萧综,也就是护卫。护卫能力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忠心,在朝中梁武帝还真找不出几人能够像陈庆之这样忠心。

果然,在半路就遇到了麻烦,北魏军队在半路拦截,也就是这一战让梁武帝看到了陈庆之的能力,他不仅轻松地打败了敌军并且还安全地护送萧综去到了徐州。也正是这一次梁武帝看到了陈庆之身上的军事才能,开始将他放在战场上。

将时间来到河阴之变之际,尔朱荣的这举动也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毕竟这将两千多人都给丢进黄河的行为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出的。其中不仅有着皇室宗亲,还有文武百官们,深刻演绎了什么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元颢作为北魏存活的皇室,无奈之下的他只能不远万里去到南梁请求梁武帝的帮助,对于他的到来梁武帝是很欢迎的,对他极其礼遇。为什么对元颢的态度这样好,梁武帝也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别看此时梁武帝已经年过花甲,但他依旧有着雄心壮志,想要扩大自己的疆土。这不元颢的到来就给了他机会,在皇权更替的时候,是整个国家最为动荡的时候,若是此时能够出兵北伐,胜利的几率是不是就会大很多。

梁武帝很快就点兵七千,交给陈庆之,让他带着七千人马护送元颢去北魏,同时帮助元颢坐上皇帝的宝座。梁武帝毕竟是他国的君主,真的会这样的好心。当然不是。梁武帝也是有自己的思考的,他的目的就是让北魏日后臣服南梁,这样南梁距离一统天下就更近一步了。

结果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陈庆之这一路竟然势如破竹,接连拿下了三十二座城池,这样辉煌的战绩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最初看到南梁军队时,北魏的守军没有一人是将这七千人放在眼中的。

熟知战役的大家也知道,这攻城可比守城难多了,更何况陈庆之还是在舟车劳顿后攻城的,胜利的天平可不是在自己这边。但陈庆之第一天就拿下了三座城池,直接就将附近几个守城的将领给吓坏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丘大千在得知此事后,直接就投降了。投降不仅代表占领了这一城池,就连这一城池的守军也都到了陈庆之的手中。简单来说就是此战陈庆之至少也能收编几万北魏军队。

根据史料的记载丘大千手中至少也要有七万大军,可能之前几场战役,这些战士有牺牲的,但后面这几座城池的士兵,是没有伤亡的,都到了陈庆之的手中。后面的战役肯定也是如此,投降的将士肯定不在少数。

在这可能有人会疑惑,他们为什么要投降敌军,不要忘记了陈庆之这一趟是来干什么的,他的身后还有元颢呢。并且元颢也是正统的皇位继承人,对于这些人来说,皇位上是谁和他们也没有多大干系。

接下来就是一个历史谜团,梁武帝既然想要北伐,为何仅给陈庆之七千兵力,这七千人能有多大作为?上文也说了,单单是丘大千一人的手中就有七万人了。实际上梁武帝对这一次北伐根本就没有抱有信心。

甚至能说他就没有想着胜利,毕竟这两国也已经对峙多年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是当前北魏内部动荡,也不至于一下子就被打败。但这样好的机会摆在自己的眼前,梁武帝又不想放弃。

于是他就给了陈庆之七千人,即使是失败了对南梁来说影响也不大,要是胜利了那更是皆大欢喜的事情。若是陈庆之失败了,没有帮助元颢登基称帝,梁武帝也不会责罚他的。因为梁武帝就是想要看着北魏陷入一片动荡之中。

要是在陈庆之的帮助下,元颢平定了内乱,顺利地坐上了皇位,那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北魏是不是会对南梁造成威胁呢?梁武帝不知道,同时他也不敢赌,元颢当然是要帮助,但梁武帝也不想让元颢彻底地掌握大权。

不想让元颢碾压尔朱荣,梁武帝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就是这两人斗得你死我活,整个北魏陷入动乱中,南梁是不是就能趁乱出兵,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结语但是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战场可不是官场,这种两头押宝的行为是很忌讳的,很有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梁武帝若是当年给陈庆之是七万人而不是七千人,历史或许真的会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