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双减”政策实施一个多月以来,学科类校外培训全面压减,这也带火了体育培训,双减后素质类培训企业暴增近一倍。根据相关统计,体育培训行业一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此次“双减”政策发布后,不仅学生的空闲时间增多了,不少学科类培训释放出来的家庭资金,也投入到了体育项目上。
快速增加的市场需求也吸引了不少看好体育培训行业的资本入场,越来越多的新“玩家”步入了素质类培训的新赛道。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37万家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66万家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以上两类培训相关企业新增了3.3万余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9%。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赛场上,中国运动健儿在各项比赛大展身手,屡屡夺金。在一些非传统优势项目和新项目上也取得了突破: 三人篮球女子铜牌赛中,中国队以16:14战胜法国队,收获铜牌。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一大批经过专业培训的年轻运动员正脱颖而出。体育培训行业,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培训,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南方财经对话广东省篮球协会副会长、林书豪-李群篮球联盟创始人——李群。从中国男篮国手到国内首家标准化篮球教育机构的创始人,他对体育培训行业的前景怎么看?对广东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体育培训行业有何新机遇?
南方财经:林书豪-李群篮球联盟是中国首家标准化篮球教育机构,请问标准是如何定义的呢?
李群:从商业市场的角度来讲,不论任何的商业运营团体都会有一个标准。
在中国,在篮球青训市场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年的工作。但是如何去培养好青少年的技术、战术,包括赛事的运营,其实我们是没有标准的。在2016年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在教练培训方面,做了一整套教练员培训大纲,在青少年的训练体系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个完整的“1×7”这样的体系训练课程。包括赛事,在青少年赛事,三人篮球比赛方面,布局了一个全国性三人篮球赛事平台。
通过教练员、青少年球员的训练,以及赛事体系完整的结合,保证可以有标准化的输出,让每一个来到我们联盟训练的孩子,都能把他最好的天赋发挥出来,并且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各种篮球技术。
所以说,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的输出,让整个行业能尽快制定一个更好的标准,来完善整个市场的发展。
南方财经:请您分享一下您成立这个联盟的初心,您认为中国青少年的篮球教育短板在哪里?如何加强和夯实体育教育的基础?
李群:现在,我们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发展是非常重视的。
我们的抓手,其实是这两年出了非常多的政策,一个是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最近出的政策就是在中考体育方面不断提高中考体育的分数。这就是我们在国家政策方面有这样的一个抓手,来促成家长和孩子有一个共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
但是从青少年的角度来讲,或者说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为什么不能去从事体育锻炼呢?是因为,他们在体育方面没有形成很好的技能。比如说,我是一个篮球运动员,但是当我去打排球的时候,我到了赛场上,跟我的那些伙伴们一起打,我们被他打到10比0、20比0、100比0,那我不会参与了。因为我不能从这项运动当中体会到乐趣,那当我能够跟同伴一起玩起来,可能是10比9,最后我是输了,但是我能感受到乐趣。
所以说,为什么国家政策要让我们所有的青少年都参与体育运动,就是当我们从小参与体育运动的时候,他能够在任何项目当中掌握到一项基础技能,不论是什么体育项目,当他掌握到这个技能的时候,就会陪伴他一生。
我认为体育锻炼是长期性的,只有到你离开这个世界,你才会停止运动。所以说,我认为从小教他掌握技能。不论是什么项目,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
南方财经:请介绍豪群联盟的布局,接下来有拓宽的计划吗?例如涉及到更多的城市以及更多的篮球相关方面,譬如篮球训练康复师的培训之类的项目?
李群:豪群联盟刚刚发展的初期,我们也是比较传统性的,就是建场馆。之后,通过场馆来覆盖整个区域。
但是后来随着我们的体量不断发展,我们发现没办法监控到每一个教学点里的教练的授课情况和学员的训练情况。那我们曾经想过说要不要装摄像头,做录像,或许以后有高科技进行人脸识别技术识别,但是在现有阶段,我们试过了很多手段,都没有办法进行监控。
后来,我们就投入做了一个线上的管理系统,在整个体育培训行业里面,我们是第一个,现在还没有第二个。我们做的这个系统是非常庞大的,从整个投入来讲,我是不计成本地投入,我希望在我们不论有多少个教学点,有多少个教练或者有多少学员的时候,我们都能用数据化来分析教练员的执教水平,球员的技术水平和家长对我们企业的评价水平,就是通过整体的数据收集来达到高质量的监控服务和管理。
这个,在体培行业我们可能是第一个,但是以后我认为所有参与其中的体育项目都应该会往这个方向去布局。现在这个管理系统已经上线一年半以后,我们发现这个数据会越来越准,我们会涉及到的数据收集点也会越来越多。我希望,现在国家教育政策方向是这么支持体育培训行业的前提下,我们要全力投入,要不断扩大规模。
所以说,我们现在除了跟学校社区和一些体育运营场馆的合作以外,我们希望,通过整体的一个布局,从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的22个城市,在3至5年内希望能够进入到200个以上的城市,能够有1000个教学点来达到我们整个体量超过10万的一个目标,从现在来看,我们有16,000多的线上学员。在管理整个体系方面,我们已经做到越来越完善。
通过3至5年的工作细节把控和宏观规划,我认为到五年之后,当我们规模做到那么大的时候,我认为我们的整个线上系统的数据会更加准确,对教练的执教,球员水平的评估,也会更加精确,那我认为那个时候我们真正的做到了体培行业领先和中国首家标准化篮球培训企业这样的目标。
我也希望这个目标早日实现,也希望所有对热爱篮球的人跟我们共同携手,一起推动标准化的建设,最终实现,每一个参与者都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准,帮助我们的孩子有更好成长。
南方财经:豪群联盟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起步的体育产业,您认为大湾区的营商环境怎么样?发展的优势在哪里呢?
李群:其实,我来了广东生活这么多年,在改革开放初期,可能很多产业发展的都是不太均衡,但是到了近十几年,我发现整个广东的经济发展是越来越好,而且越来越均衡。
而且近些年,从国家政策到广东省体育局的一些扶持,对体育产业方面是非常大的力度,希望能够培育体育产业,无论在广东也好,还是在中国,都能达到一个非常高的产值。但是,在我实际的工作当中会发现,其实在体育产业政策方面,(虽然)我们出了很多,但是具体怎么来扶持,这方面其实我们还是没有太多的手段和方法,来真正推动体育产业持续发展。
从我实际的情况来讲,第一个就是我认为体教融合是非常重要的,那我们原来叫结合,现在进入到融合,融合就是要变成一体,那一体的概念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现在一直以来就是教体两方面融合,一直说的很多,但是做,确实很困难,这个需要在高层的体制设计上,或者说在政策细节落地上,需要更多智慧来把它真正做到融合。
具体说到我们这个青训或者青少年的培养体系,那我们如何跟学校、社区和一些,体育场馆能够把它真正的有效利用起来,这个其实是我们在实际在体育产业方面如何去推动,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因为体育运动就需要场地,只有场地有了,你才有运动空间。
所以说,我认为在广东,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否可以拿出一个区来做这样的试点,就是如何让社会参与到学校运营,分清权责,通过试点形式来真正探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问题。
现在我们经常说,中国人均体育运动面积是日本的1/10,美国的1/5,但是,如果说我们能把学校运动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这会极大提高我们人均的体育运动空间。这方面我认为要去用开放性的思维,勇于承担责任地去推动它。
最后说到我们这样的一个企业,其实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我们很难跟学校进行联动,我们靠的其实是自身的专业性,我们可以给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团队的竞技能力。
但现在广州一些地区推动综合性运营,几所学校只有一个运营平台,比如说,一个机构把所有项目承接下来,之后他却变成了“二房东”,自己专业以外的外包给其他人,这样就很难保证质量。因为这样低的收费和这样的市场分配,可能就出现大家比谁做得烂,比谁做得差,因为只有这样它成本才低。像我们这样高质量的做体育培训,给孩子更好的训练的,很难做到那么低的成本,所以说这种项目我们是不参与的。
我们认为学校体育培训应该以运动项目划分来招标,比如说,广州市篮球培训机构可能有几个做的最好的,学校可以把它们作为篮球的投标方,足球培训做的最好的机构,可以把它们作为足球的投标方。选出最好的机构来负责这些区域的其中一部分学校的体育培训。这样的做法体现的就是:专业的人,专业的事,让匠人的精神能够发挥到极致,这样才有可能做到质量的保证。如果说,我们不把这个观念转换的话,很难保证质量。
最后说到整个体育产业,我认为这些年我们的体育产业、体育装备、体育制造,在全世界已经是(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和体量,但是体育培训行业其实只是萌芽,当然,我认为可能并不一定把它做到市场化的极致,但是我认为一定要把它做到专业化的极致。
只有这样,所有孩子都能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项体育技能,产业和体育人才培养就有很好的结合,这样才能看得到我们未来全民素质的提高,全民健康的提高。
当大家都能心情愉悦、身体健康的时候,我认为这个社会才是真正的进入到小康社会,才能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南方财经: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您对广东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李群:广东省体育产业,其实走到了全国的最前端,像制造业、装备业,包括场馆的运营,我们都有很多知名的企业,现在看,这些行业在现有的市场体量下,已基本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基本处于一个饱和的水平,是一个红海。
现在,其实大家看到这些年增长最高,就是体育培训行业。
那如何让体培行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我认为第一个就是场所,体育跟教育文化培训不太一样,它的场地需要的面积更大,质量、空间更高。所以说,这方面就需要我们有更好的政策,我们企业能够获得空间去给大家创造一个运动的环境。第二个,我认为就是如何叫我们的青少年更好的参与运动,就是我们在政策支持之下,要给我们这样的一些市场运营的群体,能够真正跟学校也好,跟学生也好,跟家长也好,有一个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
其实,我们不需要政府给我们钱,我们需要的就是给我们政策,让我们能够很好的,正常的像其他的企业一样,正常的去运营就好了。在这方面我认为政策的扶持不一定是在经济上,更多是给我们空间。
最后一个我认为就是在整个中国的大环境下,体育产业有各种各样的项目,但是真正能帮到青少年其实就是体培行业。
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营,让我们这些在体培行业做得很好,做得很精、很专的,能够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老师培训得更好,或者说在他师资力量不足,我们可以派我们的教练来承担一部分责任。
其实在西方国家大部分的学校都是这么做的,就是我自身的师资力量或者是我们的水平不够,可以外聘来帮助建立整个体系。通过这样的体系公私结合,把高水平的引入,之后教学生在课余可以参与到更高水平市场化的或者说专业化的培训。这样,一是解决了我们政府的负担,第二个,也解决了市场上,或者说我们一些体育行业的人员的就业的问题。
因为,我们的这个体培行业,在解决就业方面(作用)是非常非常大的,基本上像我们这样的一个产值不大的公司,我们要聘几百个员工,来进行落地的运营管理服务,包括教练员。
所以说,在这个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我认为大家共同目标就是,给更多人提供一个可以持续发展向上的目标这样的工作岗位。
那我认为体培行业,第一个就是有专业性,第二个可以不断的创造市场,来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最后有更多人参与到其中,最终实现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结合。
监 制:方晓茸 向秀芳
摄像制作:袁思杰 肖 航
海报设计:袁思杰
编 辑:李 群
配 音:洪凯宁
实习记者:吴映茹 王 仪 刘一同
古瑞浩澜 张乔乔 李汶谦
造型设计:吴映茹
新 媒 体: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丁海利
出 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作者:袁思杰 肖航 编辑: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