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派是嘉宾商学的标杆企业深度访学课程,陪跑了百度、科大讯飞、BOSS直聘、国盾量子、玲珑轮胎、老乡鸡等400+中国最具创新力的高科技和高成长企业及其创始人,在业内广受赞誉。
2023年3月9日-12日,嘉宾派深圳站访学圆满收官。四天时间里,嘉宾派在参加完第11季开学典礼和开年大课后,深入访学了华为、深创投以及华大基因三家各领域头部企业,同学们从剖析时代政策红利、解读企业高质量发展机遇、研究开放战略助力企业生态发展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学习和思考,通过深度访学,探索处于各领域头部的企业,如何基于自身的核心优势能力,洞察时代新变化,看准时代新要求,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下是访学精彩回顾,enjoy~
1、嘉宾派第11季开学典礼暨开年大课3月10日,嘉宾派第11季开学典礼暨开年大课开幕,深圳站访学正式开启。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嘉宾商学首席品牌管理专家、科特勒咨询集团(KMG)中国区总裁曹虎,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璇,为同学们开启了新年大课。
课程一:解读两会与企业家机会
授课导师:吴婷 嘉宾商学创办人
吴婷在嘉宾派第11季开学典礼演讲
在刚结束不久的两会上,关于经济增长、政府机构改革、消费投资等一系列话题均引发了强烈关注。2023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作为企业家又该如何应对?在开学第一堂大课上,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校长进行了深入解读。
“我给在座的企业家们提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关注国家给我们写的三份商业计划书。第一份是2035远景目标,第二份是‘十四五’规划,第三份是每年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这分别是长期、中期、短期的国家目标展示和政府成果汇报。”吴婷校长指出。
而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吴婷校长认为报告中最明确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了企业家们信心和相对的确定性。报告中既指出了要“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也强调了要“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
吴婷校长提到最近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一次交流中,王传福说在这么多年发展过程当中,比亚迪走了很多的弯路,经历了很多不容易,但是他从来没有觉得国家像今天这么紧迫地要发展经济。所以他对未来非常乐观。
除了信心之外,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了实体经济及制造业。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去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曾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进一步阐释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实体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吴婷校长认为,“实体经济就是我们企业家现在要踏踏实实去选择的道路。”
在嘉宾派第11季班级中,不少企业家校友都来自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比如世界轮胎12强玲珑轮胎,环保新材料科创第一股元琛科技等,全球最大的液压属具生产企业之一艾迪精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道恩股份等等,他们都在各自领域走在了行业前列。
吴婷校长进一步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高质量发展」五个字无疑是贯穿当中的主线。”这个词正式提出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被提到一个重要位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吴婷校长说:“高质量发展是有指数指标体系的,也就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吴婷校长为在场的企业家学员梳理了一些国家层面的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而相对于宏观层面产生的体系和指标,吴婷校长从微观层面,深入解读了企业家们关注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如何做好创新发展。
为此,吴婷校长特别总结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四段论。
首先是忘记创新:勾勒图谱、建立系统。
吴婷校长认为,企业创新第一步就是要忘记创新,然后努力地跨界学习,具有上帝视角的学习。“我们要学习历史,要学习时代,要勾勒行业的图谱,要构建我们自己的系统。”
吴婷校长再三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别人踩过的坑你还接着踩,别人的优秀经验你一无所知,这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事情。”
2021年,吴婷校长曾带领嘉宾派校友前往美的集团访学,和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做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在访学现场,当聊到方洪波管理美的的灯塔时,方洪波给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主要讲述美国经济发展起落的书《繁荣与衰退》。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方洪波认为这本书里写的近代美国经济发展每一段历史,都是中国今天正在经历的,这对于管理今天的企业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历史都是惊人相似的往复,太阳底下也没有新鲜事。”吴婷校长总结,“这就是历史的长河,就是上帝视角的学习,通过对历史、行业的学习了解,去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图谱。”
其次是迁移创新:创新是抄出来的。
“抄作业”也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但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件事情。元气森林仅花费6年时间就做到近百亿的销售额,这是如何做到的?2022年,吴婷校长带领嘉宾派校友前往元气森林访学,在嘉宾派课堂上,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跟大家说了三个字“抄作业”。抄谁的作业?“抄巨头可口可乐就够了。”
任正非说过一句话,历史是连续性的,你的商业模型,跟之前这个行业最牛的公司的商业模型,改变的可能性只有1%,而不可能是50%,就跟人的物种进化一样,一点点进化。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也说,你们都在看变化,我在看不变。唐彬森也是这样,就抄那些不变的东西,把线下渠道做扎实,把下沉市场做好,把品牌做高,够了。
吴婷校长进一步解释:“这也是为什么我在7年前决定用‘案例教学’的方式给中国企业家打造独一无二的课程体验。第一抄作业是有效的,第二在抄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思考不同,很多灵感智慧,会因此被激发。”
然后是破界创新:创新是问出来的。
为什么破界很重要?吴婷校长以Google公司为例。Google公司有个有趣的细节,他们的零食区之间,隔有60米的距离。不要小看这个60米,它的设计是有依据的。这是部门之间间隔的距离,不同部门的同事汇聚在这里休息时,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从而产生创新灵感的可能性。这在芝加哥大学教授罗纳德·博特的研究里叫作“结构洞理论”。创新,会产生在不同人群的结构缝隙中。这些零食区,就是创新地带。
“所以越是有这种缝隙,越是有这种边界,就越容易激发创新。我们也希望嘉宾能够成为大家的结构洞。我们为什么要去学习不同行业的创始人在想什么,其实也是为了破界激发创新。”吴婷校长说。
如何实现破解创新?答案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并从“提出一个好问题”开始实现。至于怎么提出好问题,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基因》一书中,提出了“破坏性问题”的正确姿势:为什么不?如果,会怎样?
最后是自适迭代:创新是长出来的。
创新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十分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多数时间里,它都是在无人的黑暗环境里摸索,像是在挖掘一个深不见底的矿脉。所以很多企业并不是不知道创新的意义,而是缺乏持之以恒的创新决心。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想到和做到之间的距离,创新终究是长出来的,需要我们艰难地摸爬滚打,翻越过100座高山,才可能长出创新的硕果。
吴婷校长的演讲在嘉宾派企业家学员中反响热烈。嘉宾派第11季学员、凯翔科技合伙人薛帅表示:“对待国家规划要进行深度思考,经营的项目不仅要符合国策更要紧随国策。要充分挖掘所在行业的行业历史,找到源头,形成完整的‘产业世界观’及‘产业历史’。对待优秀的巨头要大胆模仿,敢于借鉴。对待商业里的诸多要素,要敢于质疑,大胆提问,在不断追问中找到那个关键点。”
吴婷在嘉宾派第11季开学典礼演讲
课程二:解读企业高质量发展
授课导师: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宋志平在嘉宾派第11季开学典礼演讲
“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现在提的比较多的一个词汇,既有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是建立在我们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之上的。” 宋志平指出,“过去我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快一点、大一点,希望能够快速成长。现在我们可能希望企业发展得好一点、稳一点,希望企业进行高质量的发展。”
企业应该如何高质量发展?宋志平主要分享了五点。
第一:做强主业
宋志平讲述了做企业的四大主义。一是务实主义,不做虚头巴脑的事,而是扎扎实实把主业做好,学会通过深度学习、深度工作和深度思考来研究我们自己的问题。二是专业主义,聚焦专业,因为我们的精力、能力、财力是有限的。三是长期主义,做企业不是百米冲刺,也不是马到成功,做企业实际上是一个马拉松,是一个长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四是客户主义,因为企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客户服务,都是为了创造客户,所以客户是企业的江山。
除了四大主义之外,还有四大核心,就是企业一定要有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和核心客户。
核心业务,就是核心业务要做大做强,非核心业务尤其是有出血点的,要果断把它剪掉,不要在非核心业务上下很大的功夫。
核心专长,就是企业要明确自身的核心专长是什么,没有核心专长,就没有核心竞争力。这要求企业必须考虑内部环境、战略的判断能力和执行能力、所在行业特点等因素的差异,制定差异化战略,通过差异化竞争,塑造品牌知名度,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核心市场,就是要明确自己的市场究竟在哪里,是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还是区域市场,行业市场,明确核心市场后,然后精耕细作。
核心客户,是每个企业都要有忠诚的客户,客户不光是销售员去维系,企业一把手也要关心和关注客户。
在宋志平看来,企业的定位同样也很重要。至于如何定位,宋志平指出,“如果你是中小企业,就围绕专精特新做。如果你是大企业,就对标世界一流去做。”
第二:创新发展
“1912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里,对于什么是成长,什么是发展,进行了清晰的论述。熊彼特说从1辆马车到1万辆马车,这是成长,从马车到蒸汽机车,这叫发展,也就是发展是质的变化,这是一种创新。” 宋志平认为,增长是一个量的变化,不见得是创新。所以我们今天用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来区分增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其实和熊彼特书里的核心观点不谋而合。
熊彼特认为什么叫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新组合,新组合就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这个组合可能是技术的组合,也可能是商业模式的组合。只要是组合,就是创新。
宋志平进一步指出,“创新不必然都是高科技。中科技、低科技、零科技也是创新。在美国,高科技创新只占社会贡献的25%,中科技、低科技、零科技,它占有社会贡献的75%。”所谓的“零科技”,就是商业模式创新。“今天像京东、淘宝、滴滴,包括很多企业,实际上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宋志平归纳总结了几种创新模式。
第一种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就是原始的、独立的创新,但是这样的创新不太容易。像中国建材,过去这些年做了碳纤维,做了手机上的电子玻璃等,都属于自主创新,但时间都用得很长,投入也很大。
第二种是集成创新。集成创新实际上是借鉴的技术+自己的技术结合起来,集成起来,这是现在创新的一种主流模式。像京东方做的液晶显示面板,最早是在韩国收购了三条线,从那做过来,现在他做到占领全球市场28%。这种技术实际上属于集成创新。
第三种是持续性创新,企业的很多创新是建立在不停的改进上。他们不见得产品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在技术上不停地去改进。像水泥的诞生已经有180多年,工艺上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制作水泥的技术在不断地创新,同样的年产量下,中国过去一条生产线需要上万人,如今智能化的生产线,几十人就可以搞定。
第四种是颠覆性创新。央企就有很多被颠覆的例子,彩虹原来做彩色显像管的,后来被液晶颠覆了,乐凯是做胶卷的,后来被数码相机颠覆了,华录录像机,后来被DVD颠覆了。而现在,电动车正在颠覆汽油车。
第三:强化管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和西方企业差距较大,所以很多企业家都会学习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学习对象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美国企业以“创新+资本”为主,诞生了大量高科技企业,日本、德国企业则以“技术+管理”见长。
在宋志平看来,我们国家最近这些年主要强调了“创新+资本”,“我认为我们必须把两种都得抓起来。为什么?因为如果我们不搞创新+资本,我们的速度跟不上去,如果我们不搞技术+管理,我们的产品做不好。”
宋志平认为,企业的管理主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是组织精健化。组织精健化,要求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停的“剪枝”,要减层级、减机构、减冗员。要不停地瘦身健体,这个组织才能够精健。
第二件是管理精细化。不管技术多么高,不管处于什么样的新经济,如果企业忘记了质量和成本,企业就会失败,任何技术都救不了。
第三个是经营精益化。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有了精健的组织、精细的管理仍远远不够,还要学会从管理到经营的精益化,要在经营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诸多不确定性中,企业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不再是管理的问题,而是一个经营的问题。
第四:创造绩效
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客户,但创造客户对企业整个过程的检验是什么?实际上就是绩效。绩效是什么?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利润,第二件事是价值。
20年前,资本市场为公司估值,主要是利润率乘市盈率倍数,所以那时候企业就拼命做利润,甚至包装更多利润出来,而公司上市,也往往寻求整体打包上市。如今资本市场的估值系统早已发生重大变化,资本市场不再以利润为主要衡量标准,而是以公司创新能力和未来价值计算。所以很多大型企业,也开始走向分拆上市的道路。
第五:防范风险
企业经营,风险无处不在。所以做企业一定要有风险的意识,才能够行稳致远。宋志平主要提出了四种风险:周期性风险、资金链风险、大企业病风险以及经营性风险。如何防止这四种风险,宋志平给出4条解决方案:第一,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做企业;第二,不要盲目扩张;第三,有了危机的时候,不要掉以轻心,要抓早抓小,及时处理,不要失去最宝贵的时间;第四,解决问题要对症下药,不要有病乱投医。
嘉宾派11季学员、万合大数据创始人兼CEO杨昂表示:“一个水泥厂的案例,智能化的改造就能让原本上万人的生产线只需要50人,这就是创新智能化带来的质的变化。这就像我们公司业务用新的互联网模式赋能传统行业,做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加速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从宋老师的授课中,我充分理解了企业发展是质的变化,成长是量的变化。”
宋志平在嘉宾派第11季开学典礼演讲
课程三:解读科技品牌全球化打造
授课导师:曹虎 嘉宾商学首席品牌管理专家、嘉宾派第6季学员、科特勒咨询集团(KMG)中国区总裁
曹虎在嘉宾派第11季开学典礼演讲
“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叫数智化时代。我们今天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到洞察,到决策,已经形成了一个智能化的闭环。” 曹虎认为这个时代,品牌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难塑造,且更有价值。
数智化时代的品牌含义是:你如此之杰出,为什么不能让别人知道?要成为杰出的人和公司,还是要成为平庸的人和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你要塑造品牌,你要把你的杰出性、独特性、差异性让别人知道。
尤其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科技企业在打造品牌时,一定要注意八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杰出。“科技品牌往往都有非常明确的专注性和专业性。”曹虎认为科技品牌都会突出它在什么领域非常专业,长期致力于哪些领域。这帮助它构建了非常高的竞争壁垒。别人只要到了我这个领域,就得举手投降。
第二个原则:独特。今天市场竞争中最大的敌人之一就是平庸化。平庸化背后的深刻原因是同质化。今天的产品供应是过剩的,产品是非常雷同的,这个时候谁先塑造品牌,谁就能突出重围。
“塑造品牌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我们如何与众不同。”曹虎认为不能把独特性,简单地理解成噱头,或者说不能够为了独特而独特。你的独特性都是和顾客相关的,都是和顾客价值相关的。
曹虎指出,独特性的来源有非常多。它可以来自于我们的产品的独特的功能,来自于产品的使用场景,可以来自于我们不同的服务组合,甚至可以来自于背后不同的情感故事等。
第三个原则:个性。独特性讲的是产品如何能够匹配用户需求,个性指的是你可以把品牌理解成人。很多时候顾客喜爱一个品牌,或者和品牌建立联系,是因为顾客喜欢品牌的个性,喜欢品牌处事的方式,喜欢品牌说话的方式。
“品牌和产品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产品是冷冰冰的,不融入生活的。而品牌,它通过拟人,通过情感链接,通过情感故事,通过价值观,帮助产品融入生活。”曹虎说,这个时代,企业就需要像塑造一个人,或者打造人设一样,去构建品牌的个性。
第四个原则:讲述品牌传奇故事。每一个品牌都要有一个签名版的品牌故事,或者叫品牌传奇。“因为人们记住一个品牌,不是靠很多的数据,靠很多的广告,而靠一个经典的故事。”曹虎指出,这个故事可以是创始人的故事,也可以是企业发展中的故事。
第五个原则:高可见度。To C品牌的可见度往往来自于广告,来自于植入,就来自于这些硬性的东西。而科技类品牌在塑造高可见度的时候,大多数来自于内容营销,来自于用户使用后的口碑和公关。
“科技产品大多是数据化产品,它创造的价值,不是我要打广告再去购买,而是它本身通过使用之后的杰出体验,通过口碑的传播,可以实现品牌的高可见度。”曹虎认为,内容营销是品牌价值、品牌塑造的关键,而体验分享是科技品牌获得破圈的关键。
第六个原则:塑造领导地位。做品牌靠的是对心智和认知的垄断赚钱。企业一定要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面,做到头部。“如果你不能够形成垄断,形成品牌认知垄断,你实际上是面对着同质化的竞争。”曹虎表示,选择细分市场,塑造领导地位,这些都是领导者必须要做的事情。
第七个原则:不要闷声发大财。“好的品牌、成功的品牌,都要有价值观。企业的产品要对某种社会价值,某种社会事物,某种大家关切的共同话题有所帮助。”曹虎认为,有价值观的企业,有价值观的品牌,往往能够形成更高的股东投资回报率。原因在于,在价值观层面的共鸣,是最高层面的顾客共鸣,顾客忠诚度会更高。研究发现,在今天这样一个顾客忠诚度下降,而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时代,顾客忠诚度每提升1%,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是17%。
第八个原则:体验。“今天的品牌不是靠广告打出来的,是靠什么?是靠顾客的口碑,是靠顾客电子化的口碑,靠内容而得来的。”曹虎认为,企业的好口碑主要来源于卓越的顾客使用体验。
过去企业要依靠口口相传实现销售增长,非常困难。因为口碑的传导效率太低。但是今天好的体验会激发好的口碑,可以产生病毒性的传播。因为今天的社交互联网,各种点评网站,能够扩大一个产品好的口碑和坏的口碑,从而带动消费者的购买和选择。
嘉宾派第11季学员、中科大量子化学教授、机数量子科技联合创始人江俊表示:曹虎老师的课让我知道做品牌要凸显专注,打造独特性,针对人群定位彰显个性,营造有仪式感、戏剧性、价值观的传奇故事,塑造领导地位,承担更美好社会责任,注重客户口碑。
曹虎在嘉宾派第11季开学典礼演讲
课程四:解读全面注册制
授课导师:周璇 嘉宾派第2季学员、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周璇在嘉宾派第11季开学典礼演讲
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2月17日,全面注册制制度规则发布实施。“全面注册制改革之下,国内A股将会迎来一个全新变化和格局。”周璇表示。
在以往,企业能不能上市、发行多少钱、每股多少钱等,都以监管机构给出的结果为准,这样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市场没有发挥作用。所以,周旋认为注册制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把能不能上市这件事情,依然交给监管机构来决定,但上市之后发行多少钱,则由市场来判断。
周旋表示,简单理解注册制,就是把原来纯粹由监管机构“从头包到脚”的审核发行过程,交给充分的信息披露要求+尊重市场对股价的判断,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信用。
在注册制的影响下,A股各大版块也在发生一些变化。
首先是主板。“有一个关键词值得企业注意,那就是‘业务模式成熟’。这意味着,新的商业模式,还没有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可能就不适合了。而成熟但不够大的,也不适合。”周璇表示,主板适合成熟、稳重、规模足够大的企业上市。
其次是科创板。“我们简单地看三个字,它最大的特点叫‘硬科技’。”周璇认为,科创板对企业财务规模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的,但是它强调了“硬科技”。也就是说,适合科创板的企业,一定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
再次是创业板。“创业板针对的范围叫‘三创四新’,简单来说就是,成长型的创新创业企业,规模稍微小一些,比如互联网类的企业、模式创新类的企业,就可以放到这里。”周璇认为创业板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框”,只要涉及到创新、创意、创造的企业,哪怕规模不算很大的新业态,都可以放在创业板里。
最后是北交所。针对北交所提到了一点是“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财务规模不够大的传统企业,也可以上北交所。
周璇还分析了注册制给资本市场带来的三大变化。
第一点变化是“审核权力部分下放交易所”。以前,在核准制时,企业递交文件是递交给中国证监会,而现在直接递交给交易所就可以。周璇认为,单从这点上看,权力确实下放很多。
第二点变化是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方式。目前,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涨跌要看市场、看卖家。周璇表示,由于境内的投资人中散户占比例较高,这给企业带来了挑战。具体的挑战是:企业上市的前5个交易日,有可能会出现非常大的波动。
第三点变化是上市门槛降低了。“过去纯粹的一个上市公司‘壳’可以卖到十几二十多亿元,但是现在上市门槛降低,借壳不如自己去上市。”周璇认为“壳”资源的价值将会大幅降低,同时这对并购的活跃度,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嘉宾派第11季学员、深圳市易师傅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创始人石青表示:“深入了解了注册制的基本情况,更加坚定了公司上市的信心。”
周璇在嘉宾派第11季开学典礼演讲
2、深入访学:高质量发展时代的企业战略我们正在迎接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过去40多年来,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巨浪下,解决的是摆在眼前的“从无到有”的问题。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早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需要从解决“从无到有”转向“从有到优”,不只要向经济发展要速度,更要向经济发展要质量。
国家战略定位的转变,对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不只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从高速发展往高质量发展转型。未来,只有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才能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深刻认识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变局”,正视自身快速发展中积累的结构性“困局”,为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突破。
深圳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阶段,无论是政府、产业、创投还是民营企业都走在了时代的前沿。那么,在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时代之下,深圳政府、产业、创投和企业有哪些战略变革和策略调整呢?
嘉宾派聚焦“产业共同体”模块,围绕“高质量发展时代的企业战略”这一主题,带领学员走进三家标杆企业: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中国本土创业投资管理机构的引领者——深创投;生物医学领军企业——华大基因,开启深入访学之旅。
通过深度访学,我们将学习并探索,处于各领域头部的企业,如何基于自身的核心优势能力,洞察时代新变化,看准时代新要求,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 余承东:开放战略助力生态高质量发展
3月11日,嘉宾商学创办人吴婷带领60多名嘉宾派企业家学员走进华为,开启深圳站访学。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华为终端BG 首席战略官、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邵洋,嘉宾商学首席科技战略导师、嘉宾派第11季学员、华为终端前首席战略官芮斌亲自为嘉宾派学员进行了系统授课。
在嘉宾派课堂上,余承东谈论了关于大国战略、全球化、科技、造车、华为公司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等内容。余承东告诉嘉宾派校友:“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公司标准是,不仅有产品,还要有行业标准和专利话语权;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公司,不只要有产品、标准和专利话语权,还要有自己生态。”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CEO余承东和部分嘉宾派校友合影
华为终端BG 首席战略官、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邵洋,讲述了华为终端的高端化和品牌化的一路发展历程,分享了智能化产业的发展和4个万亿赛道: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汽车及其产业链、AR/VR及内容产业链、全屋智能等空间行业,科技产业四大投资风口:国际竞争力、应用场景力、自主创新力、持续发展力,还现场邀请了大家前往“方舟一号空间智能实验室”参观。
华为终端BG 首席战略官、全屋智能产品线总裁邵洋与嘉宾派校友合影
嘉宾商学首席科技战略导师、嘉宾派第11季学员、华为终端前首席战略官芮斌,从产业的高度,解读了华为战略发展史,复盘了华为从专业化企业、多元化企业、平台型企业,逐步演化到生态型企业的过程,并讲解了华为经典的 BLM模型、五看三定等标杆工具。
在芮斌看来,一个好的战略比好的战略更重要,华为的战略不是规划出来的,是长出来的。“华为原先的领先业务是运营商、企业网业务。随着3G的兴起华为有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就是消费者业务,比如手机和电视。随着5G时代的到来,华为下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变成了三个:第一个是云业务,第二个是鸿蒙生态,第三个是新能源汽车。”芮斌认为华为的这些新业务,都是在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这就是生长战略。
华为终端前首席战略官芮斌在嘉宾派授课
华为生长战略总结起来有4个步骤,分别是:战略洞察→制定→解码→执行、监控与评估。
“战略洞察就是五看:看环境、看客户、看伙伴、看对手、看自己,目的是找战略机会/机会窗口。战略形成就是三定:定目标、定策略、定控制点。”芮斌表示,战略分解就是要制定年度经营计划与预算,包含体系目标、行动策略、行动计划、财务指标、组织KPI、预算体系。接下来就是战略执行、监控与评估。
“华为最早不是toC业务,而是toB业务。它是围绕着电信运营商提供产品,而不是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芮斌表示华为的战略转型的成功,有赖于生长战略的落地。
最开始,华为终端业务就面临着好几种纠结和冲突。第一,产品是做成“高端”还是“低端”?第二,不明确品牌想要传达什么东西?第三,销售渠道怎么选择?第四,商业模式如何去定?第五,如何实现工程师文化到消费者文化的转型?
而华为最终的选择是把终端调整为三个面向:面向消费者、面向中高端、面向开放渠道。这三个面向至今都影响华为的整个终端业务,也标志着华为整个终端业务的起步。
任正非曾说:“抓住了战略机会,花多少钱都是胜利,抓不住战略机会,不花钱也是死亡。”对于华为和其他企业来讲,机会点就是命脉。芮斌总结华为的整体战略规划路径分成三个部分:进入期、成长期、生态期。
第一个阶段是产品战略(进入期)。就是做极致化产品,对标苹果做中高端,采取华为和荣耀双品牌的策略。在聚焦精品,极致产品化上,华为P6是一款把美颜功能做到手机里面最优的机型,这源于对女性用户喜欢爱自拍的洞察。华为mate7主打大屏,电量大,它的目标人群是商务人士。
“这个阶段也引入了赛马机制,就是两个团队做同样的事情。当时是华为和荣耀两个品牌在竞争,现在荣耀品牌基本上已经从华为剥离出来,从华为的‘Make it Possible’到荣耀的‘勇敢做自己’。”芮斌表示这就是华为第一阶段以产品为聚焦的产品战略。
第二个阶段是用户/品牌战略(成长期)。华为加大了软件、硬件一体化,构建自己新的竞争力,在用户经营上做高端品牌构建。华为每年把15%的收入投入到研发,包括材料工艺、情景感知、增强基础功能、交互上的创新。华为光是在手机镜头上就投入2000名工程师,用压强的方法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这就是实现软硬一体化的步骤。
“在用户经营方面,华为通过内容、服务来建立起新的商业模式。在粉丝经营、售后服务上,能够创新建立新口碑,让海量的用户持续获得超出预期的体验。如华为运动、华为视频、华为阅读、华为应用就全方位的展开了用户经营,华为运动就是其中做的最好的一个产品。” 芮斌表示产品销售的结束,是新商业模式的开始。
第三个阶段是智慧生态(生态期)。构建生态,布局未来和全场景的智慧终端。“华为不会选择跟明星在一起提升品牌,因为品牌不能去迎合,只能提升。所以华为在高端品牌的构建上,选择和保时捷、莱卡合作,逐步的提升自己的品牌。”芮斌认为这背后的逻辑是:构建生态,把云管端变成了云端芯,然后云和芯能够结合在一起,围绕着云和芯构建自己新的生态逻辑。
深创投党委书记、董事长 倪泽望:创投机构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创投最开始是一个单一的投资公司,实际上1999年我们注册资本是7个亿,没有管理别人的钱。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投资集团,拥有一体化的基金群体系。这其中包括天使投资,VC 投资,PE投资,并购基金,母基金等等,基本涵盖了股权投资各种商业形态。” 在嘉宾派访学课堂上,倪泽望简要回顾了深创投的发展历史。
深创投党委书记、董事长倪泽望在嘉宾派授课
深创投是一家紧紧跟随国家战略的投资机构,90%以上的投资项目和投资资金布局在硬科技,包括智能制造、信息科技、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领域。90%以上的项目投资在初创期和成长期,这是深创投作为风险投资机构的显著特征。
“深创投之所以能成为国内最大的投资机构,是有自己一些独到的做法和秘诀的。” 倪泽望表示,深创投有一支强大的研究队伍。早在2003年,深创投就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近几年每年大概能够选聘 20 名左右的博士进站,所以是深创投最重要的投资团队的人才来源。
博士后出站以后,大部分都会留在集团工作,成为一线投资人。这个人才储备计划,为深创投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
在深创投,研究员几乎都是有理工科背景的博士。他们来做行业研究,对行业的洞察力非常强,对技术的判断也非常精准。国内一些知名投资机构,也会定期到深创投来沟通交流,希望在硬科技方面,多一点互动,多一点学习。
“创业投资是个高风险行业,所以我们除了打造了一整套严密的管理体系、审核体系和决策体系外,为了最大程度避免风险,我们的秘诀是:强制跟投。” 在课堂上,倪泽望给同学们分析了强制跟投的逻辑。首先投资团队要强制跟投,强制跟投的钱可能五、六年甚至十年以后才有回报。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经理就会更加勤勉尽责、最大限度避免损失。“这可以说是深创投最重要的一个秘诀,那就是所有项目,投资经理必须自己也出钱投资。” 倪泽望表示这可以让员工减少打工者心态,更重视对项目的评估。
深创投每年年初会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在会上,深创投会复盘过去一年的成功项目和失败项目。而其中的一个环节是专门为优秀员工设计的,就是为上年度最优秀的员工颁奖。奖项叫:金牌投资人。
“这个奖励的含金量很重,不仅有奖金、有提成,还会升级基础工资,晋升管理岗位,总之就是给荣誉、给奖励、给发展空间。” 倪泽望分享了公司激励员工的办法。金牌投资人不是公司投票评选出来的,而是按投资人当年的业绩确定的。评价标准也很简单,比如2022年度,他一年给公司创造收益3.5亿,同时满足年化收益80%以上。达到这两个标准的人,就是公司的金牌投资人。所以,1%的跟投,有时候是种限制,所以如果一个经理真觉得某个项目好,可以加大跟投力度,努力获得这个奖励。
“深创投能够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创投诞生和成长于深圳这片创业热土。” 倪泽望认为,深创投的发展跟深圳的地域属性息息相关。几乎每一轮在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都出自深圳。通信时代,华为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甚至全球第一;互联网时代,腾讯是全国第一;新能源时代,比亚迪又脱颖而出了。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或者产业浪潮到来,深圳成为引领者,而且带头突出重围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
因此,坚实的人才储备、科学的管理逻辑、严谨的跟投和奖励机制以及肥沃的创业土壤,构建了深创投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华大基因投资负责人吴宗泽: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对于企业发展拥有巨大意义。作为国内领先的基因科技企业,华大基因在基因测序及相关领域有显著的成就和贡献。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投入,华大基因在基因测序技术上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为公共卫生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大基因一向重视技术和研发上的投入。为巩固和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华大基因重视产品和服务品类的创新和升级迭代,在生育健康、肿瘤、病原感染、慢病管理等多个检测服务领域,以及多组学大数据服务领域都有大量研发项目布局。华大基因的成功经验不仅适用于基因科技领域,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一切生命来源于基因,华大基因表示将继续推进基于核心专利技术及人群大数据的生育健康、肿瘤筛查、感染防控、慢病管理等产品研发,致力于将基因科技惠及人人。
“华大基因的成功经验和成就,充分体现了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启示,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助力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吴宗泽在嘉宾派访学课堂上说。
华大基因投资负责人吴宗泽在嘉宾派授课
华为、深创投、华大基因这三家企业在各自的赛道领跑,都在高质量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它们能够持续领先的背后,贯穿着企业在战略落地和组织管理上的尝试和实践。此次深入访学,是一次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思考,也是一次对企业稳健发展的探寻。在追寻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嘉宾派将秉承自身的价值观,与所有校友们一起:
行价值之旅:有方向,不迷茫。
获破界之识,有方法,不跌坑。
得莫逆之交:有伙伴,不孤独。
以上是本次深圳站访学课程回顾。想实地感受,并与400+位上市公司、独角兽、隐形冠军等各赛道头部企业成为校友?欢迎报名标杆企业深度访学课程嘉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