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温杀手”,科普妙招码住,下一个夏天有用!

寻琴观看商业 2024-12-18 03:21:21

当夏日的阳光炽热似火,高温天气常常让人酷热难耐。我们所处的世界,天气变化如同任性的孩童,时而酷热,时而严寒。夏天骄阳似火,仿佛要将大地烤化;冬天则寒风凛冽,冰冷刺骨。有些地方的气温更是像坐过山车,能在一天之内让你在毛衣和短袖之间频繁切换。

01

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脂质等物质相当 “挑剔”,它们需要适宜的温度才能正常工作。幸运的是,我们的身体自带一套 “智能空调”—— 体温调节机制。

在这套机制里,下丘脑堪称 “大总管”,它秉持着 “收支平衡” 的原则,身体产生多少热量,就要散出去多少热量,就像一个严谨的管家,精心维持着身体的热量平衡。

正常情况下,身体内部的内脏和肌肉如同勤劳的小蜜蜂,在持续工作中进行着无数化学反应,源源不断地产生热量,让身体逐渐暖和起来。

这时,下丘脑就像敏锐的侦察兵,察觉到热量增多,便迅速下达指令,让各个 “部门” 行动起来,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皮肤作为身体的 “散热先锋”,承担起了主要的散热任务。

血液带着热量奔赴皮肤,通过 “辐射散热” 这一高级方式,直接将热量向外散发,这也是平常身体散热的 “主力军”。除此之外,还有 “传导散热” 这种较为 “接地气” 的方式,就如同我们用手能把冰块捂化一样,身体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直接传递热量,而与人体接触的空气,凭借其 “来无影去无踪” 的特性,不断带走身体热量,此即 “对流散热”。

不过,这三种散热方法的效果与人体和环境或物体之间的温差密切相关。温差越小,散热难度越大,一旦外界温度高于体温,热量甚至会反向流入体内。

为应对这种棘手情况,身体还有 “秘密武器”—— 蒸发散热。当外界温度高得离谱时,身体会将水输送到皮肤表面,水蒸发时便能带走热量,从而实现降温。

想象一下,在酷热难耐的夏日,你匆忙奔走在滚烫的马路上,运动使身体热量急剧增加。但这次,大量热量涌到皮肤时,却遭遇外界高温的 “阻击”,热量被困,无法顺利散发。

下丘脑顿时心急如焚,急忙向血管发出指令:“血管宝,快扩张,保障热量运输,扩大散热面积!” 可面对汹涌而来的热量,这一举措也只是 “螳臂当车”。

无奈之下,下丘脑又向汗腺求救:“汗腺亲,快排汗,用水来助力散热,全靠你了!” 此时,蒸发散热成为身体的 “救命稻草”,成为主要散热方式。即便如此,热量的产生仍多于散发。

随着体温逐渐攀升,身体里的水大量被用于散热,体内留存的水分不断减少。脑袋里那些娇弱的细胞首先 “抗议”,在高热环境下,它们甚至会迅速死亡。

于是,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接踵而至,你不得不停下脚步。

而此时,心脏还在拼命跳动,试图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散热,所以即便你休息许久,心跳依然难以平复。高温还会干扰胃肠道细胞的正常工作,恶心、呕吐等感觉也会随之而来,这便是中暑的典型表现。

不仅如此,身体各器官在高温缺水的双重打击下,会逐渐出现各种损伤,如肌肉痉挛、低血压、肝衰竭等严重后果。中暑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重度中暑的诱因除了剧烈运动、发烧导致的产热过多,还包括外界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以及各种药物、疾病引发的散热功能障碍等。

02

倘若在路上遇到中暑患者,一定要把握中暑后的黄金半小时,争分夺秒降低患者体温。

具体做法可充分利用身体的四个散热途径:

首先,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有空调的环境,让患者平躺,视情况脱去衣物;接着,用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或把冷水喷洒在其身上,并持续扇风,借助蒸发和对流原理带走体表热量;还可以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敷上冰袋或湿毛巾;若条件允许且患者身体素质较好,可采用传导降温原理,将患者浸泡在冷水中,同时搅动水使其循环流动。

需要注意的是,冷水浸泡法虽降温迅速且效果显著,但务必将患者头部露出水面。此外,由于患者大量出汗缺水,应少量多次地为其补充水分,最好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切忌大量猛灌凉水,也不要服用退烧药。

藿香正气水对暴晒引发的中暑并无作用,因其乙醇含量高达 40% - 50%,服用后可能加重体内缺水,使中暑症状恶化。若发现中暑者已失去意识、神志不清,在进行降温治疗的同时,务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

中暑绝非小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当下一个炎炎夏日来临之时,希望我们都能安然度过。

文本来源@画渣花小烙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寻琴观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