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马志光,今年70岁,是一名老知青,我和老伴是初恋,我老伴是农村姑娘,当年我到农村插队的时候,刚好住在老伴家里,后来我们恋爱了,结婚后,我做了上班女婿,虽然当时我放弃了回城的机会,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现在回头再看,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并没有后悔过。
我出生在城里一个并不富裕的工人家庭,家里有兄弟姐妹三人,我的哥哥和姐姐从小读书就比我好,我是家里最调皮的孩子,经常给父母惹事,哥哥和姐姐高中毕业后,都去了工厂上班,我高中毕业后去了农村插队,成了一名知青,我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去农村插队我是自愿的,我插队的地方是在甘谷县新兴公社姚庄大队,当时我们一共去了二十五人,其中有五名女知青,我是1969年去农村插队的,我记得特别清楚,我们去的时候,老乡非常热情敲锣打鼓在村口迎接了我们,虽然那时候,大家生活普遍比较艰苦,但是,老乡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老乡之间没有攀比,他们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已经很知足了。
我们去的时候,知青宿舍还没有建成,队长把我们安排住在了老乡家里,我住在老乡王贵福家里,王贵福为人老实忠厚,有两个女儿,王贵福大女儿已经出嫁,嫁给了隔壁村的李老师。
王贵福二女儿王玉玲和我年纪一般大,王贵福把家里最大的一间房子让给了我居住,我当时非常不好意思,毕竟第一次在别人家里居住,我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让王贵福拿着,结果王贵福告诉我说,如果给钱,就不让我住了,我只好把钱收了起来。
王玉玲给我铺好了床铺,怕我晚上冷又给我拿来了一条新被子,王玉玲说的都是他们本地的方言,有时候我听不懂,我说话他们有时候也听不懂,还因此弄出了不少笑话,我平时吃饭也都是在王玉玲家里。
刚到农村,非常不习惯农村的生活,尤其是在生活上,可能觉得我是城里人,王贵福每天都会给我单独做饭吃,吃了两顿感觉挺别扭,我向王贵福提出不要给我搞特殊,家里做什么我就吃什么,其实,我对吃饭并没有那么挑剔。
在王贵福家里我也没有闲着,挑水劈柴,家里的农活我都会帮着干,王贵福一家人对我也非常好,并没有把我当外人看待,在王贵福家里住了三个月,我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来到农村后,我每个月都会给父母写一封信,母亲每个月也会从家里给我邮寄一些东西过来。
一转眼我在农村插队已经两年时间了,很多知青都已经探亲回过一次家了,我也十分想念父母,于是,赶在八月十五之前,我回了一趟老家,一家人聚在一起过了中秋节,我回去的时候,王玉玲给我准备了一些农村的特产让我带回去给父母尝尝,此时我和王玉玲彼此都心有所属,我这次回家也是想给父母说一下我和王玉玲的事情。
在感情问题上,我父母是比较开明的,父母并没有反对我和王玉玲交往,只是提醒我说,既然在一起了,就要好好对王玉玲,我回去的时候,父母给了我五十块钱,让我给王玉玲和父母买点东西。
我和王玉玲交往了三年,在1973年的时候,我和王玉玲结了婚,我是第一个在农村结婚的知青,我和王玉玲的婚礼很简单,老乡替我们布置的婚房,结婚后,我和王玉玲就住在了一起,村里人都羡慕王贵福,找了一个好女婿。
婚后第二年,王玉玲给我生了一个儿子,我给父母寄了一张儿子和妻子的照片,我和王玉玲结婚四年后,我才第一次带着老婆和儿子回家看望了父母,这次回去我给父母说了,我想留在农村的打算,父母并没有反对,告诉我说,不管到哪里,都要挺直胸膛做人。
在农村生活这些年,我改变了不少,不像以前那么鲁莽冲动,1977年,妻子王玉玲又给我生了一个女儿,这一年,恢复了高考,妻子本想让我参加高考,我觉得妻子照顾两个孩子太辛苦就放弃了,但是我没有后悔过。
1979年,我以留守知青的身份招进了一家食品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我在厂里上班,妻子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虽然日子过得很拮据,但是我们却感觉到无比幸福。
在这家食品厂我干了十年,到了1990年的时候,食品厂因为效益不好倒闭了,我也因此下岗了,下岗之后,我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回家种地,当时在农村大厨比较吃香,我跟着我们村的李师傅学了三年厨子,学成后,我们县城开了一家饭馆。
我开饭馆的钱都是哥哥和姐姐给我凑的,我哥哥姐姐条件都比我好,这些年他们也没少接济我和妻子,饭馆生意不错,靠着饭馆我还在村里盖了新房子。
我的两个孩子也非常有出息,儿子和女儿先后都考上了大学,我和妻子一人经营着一家饭馆,1998年,我把两家饭馆转让了,开了一家大型连锁超市,那时候,我压力也很大,为了开超市,我欠了不少外债,好在超市生意很好,三年时间我就还清了外债,赚到钱后,我在市里先后买了三套房子,儿子和女儿结婚的时候,给他们一人给了一套。
孩子成家后,我把手里的生意全部交给了儿子打理,最近几年房价上涨很快,在2010年的时候,我把家里的老房子买了一千多万,给我和老伴买了一套小两居室的房子,开始过起了退休生活,我这一辈子走的路,还算顺利,可能我比较幸运,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要重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