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慈禧、奕䜣发动政变,逮捕八大臣,八大臣的结局有多惨?

小姐姐讲史 2025-02-22 20:52:23

前 言

慈安、慈禧、奕䜣的结局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八大臣的结局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1861年8月22日即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凌晨三四点时,逃跑天子号称且乐老人的咸丰皇帝去了极乐世界。

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是走了,可他留下的烂摊子,尤其是他自诩的得意之笔的临终安排,很快就演化成一场刀光剑影的政变。

八个赞襄辅政王、大臣都是官场高手,却不想被两个年轻少妇和一个年轻小伙给收拾了。

他们的结局,令人嘘唏不已。

他们的失败,给清朝的中兴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八大臣如果在这场政变中获胜的话,那么清朝的国祚至少能延长二三十年吧。

一、咸丰得意之笔成为了败笔!

清朝的九一八事变,1860年9月18日,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咸丰皇帝眼看英法联军要拿下京城。9月22日,就带着孩子大小老婆脚底抹油往北跑了,把烂摊子留给了他的老弟奕䜣。

慈安

就这样咸丰皇帝还死要面子,逃跑不叫逃跑,叫北狩,也就是打猎去了。

在承德避暑山庄,他每天花天酒地,想逃避现实又深深为现实焦虑,前后也就11个月,这位皇帝就是驾崩了,只活了31岁。

两天前,咸丰皇帝病的下不了床。一天前,他在烟波致爽殿,召来心腹重臣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安排后事。

这是一场自以为精明的安排,但实际不仅不高明,反而让栋梁尽失。

这场安排有三:

首当其冲的是“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新皇帝人选解决简单,困难是重臣和后宫。

紧随其后的是“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这八人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就是八位顾命大臣,也叫赞襄政务八大臣或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

慈安、慈禧

最终安排是皇后慈安掌握“御赏”印章,皇太子掌握“同道堂”印章,可载淳才六岁,就有他的监护人懿贵妃掌管。

懿贵妃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慈禧老佛爷!

六岁孩子什么都不懂,那么未来左右朝堂的也只有两大势力。

一是未来的两宫皇太后。

一是未来的八位王大臣。

顺治驾崩后,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咸丰却安排了八位。

其用意很明显,一是集思广益,二是相互牵制,三是遏制两宫,这个不得不说很高明。

别看咸丰皇帝治国一塌糊涂,可安排后事上还真有一套。

画蛇添足的是,咸丰把自己的后妃吃亏,授予她们两个印章,军国大事没有这两个印章都无效的。

这两个印章此时作用高过了玉玺,更高过了八大臣的权力,成为了八大臣覆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是双剑合璧!

这样以来,咸丰的得意之笔就变成了败笔。

二、1861年,慈安、慈禧、奕䜣发动政变,抓捕八大臣。

咸丰皇帝是这样想的,后宫虽然有两枚印章,但她们不能干政,更不能垂帘听政。

这样以来,主外的八大臣没有最终拍板权,而主内的两太后又不能干预政务,岂不是相互牵制,友好合作?

咸丰皇帝想得挺美,可他忘了他心爱的懿贵妃不仅母以子贵,更是权欲很强而且很有手段的一个少妇。

恭亲王奕䜣

慈禧立即同慈安形成统一战线,并拉拢了给咸丰皇帝背锅的恭亲王奕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政变,抓捕了八大臣。

咸丰皇帝八月十七日去世,十八日载淳继位,尊两宫为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九月廿三日,咸丰皇帝梓宫回京,两宫皇太后和皇帝耍了个心眼子。

他们说,女人孩子瘦弱受不了颠簸之苦,他们就提前回京。

六天后,两宫皇太后和皇帝回到皇宫,而八大臣在运送大行皇帝梓宫时,又遇到了雨天,四天后才到京城。

就在九月廿九那天,两宫就完成了政变部署,让老七也就是光绪皇帝、载沣的父亲当时的醇郡王奕譞担任步军统领兼任善捕营事。

九月三十日,由在承德的醇郡王奕譞宣布八大臣的两大罪状。

一是英法联军进京,全怪八大臣。

二是八大臣阻止垂帘听政。

十月三日,大行皇帝梓宫回京,而肃顺在密云时就被逮捕了。

十月六日,八大臣悉数被抓,从此清朝的历史就进入了两宫和恭亲王联合治国的时代,最终由慈禧一言九鼎达47年。

三、八大臣的结局有多惨?

朝堂之争都是你死我活,甚至动不动都是夷三族、灭九族、千刀万剐什么的。

可由慈安、慈禧、奕䜣、奕譞发动的祺祥之变,他们的死对头八位王、大臣

(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并不仅没有夷三族、灭九族、千刀万剐什么的,不少人也只是撤职了事,最幸运的也只是免职。

八人可分为御前大臣和军机大臣,御前大臣是皇亲国戚,军机大臣是科举考神。

御前大臣:端华、载垣、肃顺、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

最幸运的八大臣是排名第三的景寿

景寿是名字,其姓名是富察·景寿,他是咸丰皇帝的妹夫,他的老婆是道光帝的六女儿寿恩固伦公主。

富察·景寿

景寿的爷爷是明瑞,明瑞是傅恒的侄子,傅恒的姐姐是清高宗孝贤纯皇后。

明瑞征伐缅战功赫赫,被封一等诚嘉毅勇公。

景寿在八大臣中存在感很低,加上他特殊的外戚关系,他的无能反而成为了最大的幸运。

他只是被削职,削职就是免职,而且还保留着一等诚嘉毅勇公的爵位,和驸马爷的身份。

第二年也就是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复出任蒙古都统,三月升为御前大臣。

两年后,(1863年)七月再赐紫缰,十月授领侍卫内大臣。

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掌管神机营事务。

光绪十五年(1889年)六月去世,谥端勤,享年60岁。

看看有关系的他就是不一样,免职不免爵,免职不革除身份,而且从第二年就开始复出,并不断升迁中。

富察·景寿堪称不幸中的幸运者,他是八大臣中最幸运者,更是御前大臣中的最幸运者。

2.不幸中的幸运者匡源,罢官归隐,教书育人

军机大臣中的最幸运者是山东胶州人匡源,他是个聪明人,他的伯父是举人匡锡嘏,非常看好他,他从小就是神童。

13岁考取秀才,24岁中举人,还是前三名,25岁幸运的遇到恩科,一举考取进士。

匡源人品好,能力强,虽然进入中枢,成为军机大臣的一员,后来还是顾命八大臣之一,但他的作用仅限于批谕、章奏、拟旨的写手。

匡源

也正是这个原因,辛酉政变后,他直接罢官,并没有进一步处罚。

罢官后,回到山东老家,为家乡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做出了贡献。

1881年去世,享年66岁。

3.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有秋冬——焦佑瀛

天津人焦佑瀛学历就不如匡源,只是个举人出身,但他文武兼备办过团练。

他和匡源一样,也就是皇帝的专职写手。他和匡源罪状一样,都是反对老佛爷垂帘听政,可能他更激动一些吧。

当时是要他充军的,后来还被特赦了。

回到家乡的他,更为低调,基本上过得更隐居的日子差不多。

在他的家乡的逋园,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焦家大院。

所谓逋园,有幸免死,逃亡在故乡的意思。

焦佑瀛

因脸上有麻子,被人成为焦大麻子。

焦大麻子过得比焦大幸福多了,整天小桥流水,田园般的惬意生活,没事听听小曲,吟吟诗什么的。

比起有工作的匡源,失业在家的焦佑瀛比较惨了一点哈,更惨的就是杜翰。

4.家庭连连出事,杜翰郁郁而终。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的杜翰,他存在感不高,但他老爸可厉害了。他老爸就是咸丰皇帝的老师杜受田,可以说没有杜受田就没有咸丰的皇位,更何况咸丰还是皇子的时候还是瘸子呢!

从这方面来说,慈禧对杜受田是尊敬的,但恭亲王奕䜣对杜受田是憎恶的。

也正是杜受田的关系,加上杜翰是学霸,深受咸丰皇帝器重。他身为八大臣之一,当时两宫和奕䜣对他的惩处是,罢官还发配新疆,幸运的是还没走,就被赦免了。

杜翰

从此,他就把自己关在家里,胡思乱想。他想到九年前父亲杜受田去世,三年前杜堮去世,加上自己被革职,心里郁郁寡欢。

想想自己家是“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如今这般田地,心中更加郁闷。

1865年,他的亲弟弟杜䎗病逝,他一下子就彻底垮了,1866年杜翰悲伤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比杜翰更倒霉是当属于穆荫。

5.花钱受罪,回家就病亡的穆荫

穆荫是满人,隶属满洲正白旗人,姓托和络氏,也就是托和络·穆荫。

他这个和和珅一样,都是官学生出身。所谓官学生就是八旗官学,如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等等。您可以里理解,皇家贵族高等学校,经过考试就可以当官了,完全不用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的考考考。

托和络·穆荫很优秀,工作认真,能力很强,经验丰富,故而很早就成为军机处大臣。

八大臣中排名第五,军机大臣中名列第一,位高权重的他,对两宫想要垂帘听政的想法,其反对态度最为坚决。

也正是这个原因,两宫对他咬牙切齿,把他发配的新疆。后来,考虑到要不是他,那些个御前大臣,尤其是载垣更是狂到不能遏制。

就这点来看,咸丰帝的临终安排,的确起到了御前大臣、军机大臣、两宫(含皇帝)相互牵制了。

托和络·穆荫

两宫就以皇帝的名义,放他一马不发配他去新疆了,让他去军台效力。什么是军台效力呢?

清朝的邮政机构除大量驿站外还有站、塘、台,其中台又包括军台,主要集中在西北。如阿尔泰军台都统所属军台四十四,库伦大臣所属军台二十五等。军台效力就是每月给军台交钱三十三到四十三两不等,而且还要承担一些邮政任务,严重的话干得可都是苦差。

匡源、杜翰、焦佑瀛他们都没有这个苦差事,只有托和络·穆荫花钱又受罪。

三年后,花了一大笔钱,算是回家了,但很快就死了。我猜想,工作上的劳累,生活上的困苦,精神上的压力,还有到家后的激动,才病死的。

穆荫是不是很惨了,你来看看载垣。

6.常务副皇帝的后裔载垣,赐死后铁帽子王留给了他人。

穆荫是满人,载垣不仅是满人更是皇族。他的天祖是号称常务副皇帝的十三阿哥和硕怡亲王允祥,其世系依次为康熙13子怡贤亲王允祥→允祥7子怡僖亲王弘晓→弘晓2子怡恭亲王永琅→永琅长子怡恪亲王奕勋→奕勋2子怡亲王载垣。

其实怡亲王的爵位本是他大哥怡亲王载坊的,可载坊就活了五六岁,他才幸运地成为了新的怡亲王。

爱新觉罗·载垣

他是铁帽子亲王,又是八大顾命大臣排名第二,他同样对两宫非常强硬。

十月初六被捕后,两宫以皇帝的名义,罢他官职,夺他爵位,要他性命——三尺白绫,自挂于大梁之上,只活了46岁。

他的爵位,由怡贤亲王允祥的4子宁郡王弘晈4世孙载敦。

这里说一句,载垣是道光皇帝留给咸丰帝的十大顾命大臣之次,而端华是咸丰帝留给同治皇帝的八大顾命大臣之首。

道光皇帝驾崩前,任命了十个顾命大臣载铨、载垣、端华、僧格林沁、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文庆

7、两代顾命大臣端华,断子绝孙被赐死!

载垣是两代顾命大臣,端华也是,端华紧随其后排名第三,但在咸丰帝所立的顾命大臣则排名第一,超越了载垣。

载垣祖上是铁帽子亲王,端华祖上也是,不过端华的结局比载垣更惨!

端华,全名为爱新觉罗·端华,为第八代和硕郑亲王。端华的远祖是努尔哈赤亲弟弟舒尔哈赤,舒尔哈赤的儿子的6子济尔哈朗靠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不仅成为了铁帽子亲王,还成为了排名孩子多尔衮之前的摄政王。

爱新觉罗·端华

端华从三等侍卫干起,用了二十年就成为了总理行营事务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

端华是咸丰任命的八大顾命大臣的首位大臣,他的结局却不少最惨的。

最初两宫皇太后准备将端华等三人千刀万剐,后来对端华施行赐死。

赐死之后还把他的铁帽子王的待遇给拿掉了,更倒霉的是端华一共4个儿子都夭折了,后来还不得不从弟弟肃顺的儿子中过继。

8、八大顾命大臣中能力最强,下场最惨就是肃顺,曾国藩都为之叹息。

正如努尔哈赤和舒尔哈赤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一样,端华和肃顺也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两人的父母分别为和硕郑慎亲王爱新觉罗•乌尔恭阿、瑚佳氏,端华是老三,肃顺是老六。

和硕郑慎亲王的长子、次子、四子、五子早亡,留下的是老三、老六、老七、老八四个儿子。基本上可以说是端华是老大,肃顺是老二,肃顺虽然没资格继承王位,但他却是和硕郑慎亲王最优秀的儿子,也是八大顾命大臣中最优秀的大臣。

爱新觉罗·肃顺

他有雄才伟略,高瞻远瞩,有一点不好,脾气太大,性子太直,为人急躁。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深受咸丰皇帝重用,颇有怡亲王当年那种常务副皇帝的派头。

曾几何时,连懿贵妃都想拉拢他,奈何他看不惯未来的慈禧,从而为慈禧所嫉恨。

有很多史料显示,咸丰皇帝后来对慈禧有所厌恶,肃顺曾参与立子杀母的阴谋中,想让慈禧成为第二个钩弋夫人。

慈禧没死成,而且后来政变成功了,曾经骄纵的肃顺成为慈禧最痛恨的人,故而慈禧对他不是赐死,而是直接拉到北京菜市口,让侩子手当着天下臣民的面直接屠杀!

肃顺成为死的最惨的那个,肃顺的主张对外强硬,对内笼络重用汉族精英。

他对《瑷珲条约》深恶痛绝,态度强硬,他活着清朝就能少失去更多的土地。

郭嵩焘、王闿运、尹耕云、高心夔、李寿蓉、盛康等人。其他还有李鸿裔、龙汝霖、邓辅纶、莫友芝、许振祎、吴汝纶、赵树吉、刘树堂等这些人都是他的好友、贵宾。

在当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笼络的汉族精英也为后来的同光中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曾国藩听闻肃顺被杀,怆然而涕下曰:

“此冤狱也,自坏长城矣。”

辛酉政变最大赢家是慈禧老佛爷,最大输家是肃顺大臣。倘若辛酉政变失败的是两宫,那么清朝很可能会多存在二三十年吧。

0 阅读:16
小姐姐讲史

小姐姐讲史

讲述精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