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976年11月14日,农历976年十月廿日凌晨一两点,宋太祖宋老二赵匡胤驾崩,享年50岁,活到知天命之年!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宋史·太祖本纪》
癸丑,上崩于万岁殿,时夜已四鼓。——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二月十六日) -976年11月14日(十月二十日)】
这一年是鼠年,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属猪的!
37岁宋老三赵光义,在太监的通风报信下,凌晨两点左右赶到宋太祖的寝宫,随即继位,改名赵炅。
赵匡胤之死,有种说法是,跟赵光义染指宋太祖的爱妃花蕊夫人有关,那么继位的赵光义面对小他13岁的寡嫂宋皇后,又是怎么对待呢!
凉薄,无比的凉薄!寒心,彻底的寒心!
一、赵匡胤之死,有人说赵光义调戏了小嫂子宠妃费氏!关于赵匡胤之死,历来存在争议,有专家说赵匡胤是病亡的,有的学者说赵匡胤被赵光义害死的。
著名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家,河南商丘人刘洪涛,通过对赵匡胤家族的医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得出赵匡胤是因病去世。那么,他的家族有什么遗传病呢?赵匡胤又得了什么病去世了的呢?
1、赵匡胤因病正常死亡
刘洪涛的研究认为,赵匡胤家族有遗传性精神病(非专业的都叫蛇精病)躁狂忧郁症以及脑溢血造成的。
我虽然没看他的原文,这里试着分析一下。
躁狂忧郁症又叫双相性情感障碍,这个病拥有两个极端。从几周到半年不等会出现狂躁情况,狂躁结束后又进入了抑郁情况,就这样不断循环。
要知道,一个人的健康与情绪最重要。而躁狂忧郁症就会导致患皇(患者的升级版,我发明的词,嘻嘻)赵匡胤不是激动万分,就是悲观失落。
这种长期的过山车般的情绪起伏,对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继而会直接影响饮食、睡眠、交际等问题,会对身体健康进一步伤害。
别看,赵匡胤武将出身,功夫很高,那都是想当年,多年的养尊处优,别说髀肉复生了,整个人也大腹便便了。
脑溢血又叫脑出血,造成脑出血的原因首先就是肥胖、其次就是酗酒,脑出血很要命的,急性期占比30%~40%,在脑血管病重中致死率最高。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九三学社社员范学辉先生,通过道士从陕西赶赴京城为赵匡胤祈祷寿命的逸闻,证明了因为发病,医治效果不好,才请道士祈祷呢。
2、赵匡胤被赵光义害死
证明赵匡胤正常病死,只是历史逸闻,而证明赵匡胤被赵光义害死的,从北宋就开始就记载了。
最早记录这一历史是和尚,这个和尚是宋仁宗时期,名叫文莹,跟苏舜钦、欧阳修、丁谓是好朋友,曾写下好多书,其中一个书名叫《续湘山野录》,在这本书里明确记载:
雪雹骤降……召太宗……酌酒对饮……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太祖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将五鼓……太祖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这段话,大致是说十月十九日的初冬,天气陡然变冷,突然下起了雪和冰雹,皇帝赶紧叫来三弟赵光义,兄弟俩在内室里喝酒,其他人都回避了。
远远看见蜡烛的人影,赵光义突然离席躲闪。喝完酒都已经是三更半夜了,赵老二拿着柱斧戳雪,对赵老三说好做好做后就睡了。
那一天赵老三没有走,快到五更的时候,赵匡胤就驾崩了,宋太宗按照遗诏继位。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国内担任四川大学讲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王瑞来,通过分析得出文莹欲言又止,前后矛盾,正是身处当时的时代,不说真相对不起良心,全部都说出来又怕对不起自己的脑袋——被杀!这种模棱两可,让人更加相信,赵匡胤死的与赵光义脱不了干系。
柱斧
王瑞来又证明了柱斧就是柱拂子,有玉的,还有金属的,宋太祖也总爱玩柱斧。
柱斧还是行凶利器,宋太祖曾用柱斧的把子,把不同意见的大臣的门牙敲掉两颗。
柱斧无论是手柄还是斧头,都足以能让人致命。
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连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陈邦瞻说的更为明确,赵光义离开席位,左右躲闪,而赵匡胤的柱斧插到地上,大声对晋王赵光义喊道:好自为之!
一会儿宋太祖驾崩,宋皇后看到赵光义非常惊讶,直接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托付于陛下了。赵光义也哭了,说:嫂子别担心,咱们有福同享。
那么,赵匡胤为什么想用柱斧砸死赵光义呢?清末光绪时期的野史《烬余录》给出一种说法,咱们姑且听之。
在赵匡胤生病睡着时,由自己最宠爱的爱妃,花蕊夫人侍寝。花蕊夫人是典型的四川大美女,深受后蜀后主孟昶的喜爱,被封为慧妃,赐号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
后蜀被宋朝灭亡后,这个倾国倾城的四川辣妹,成为了赵匡胤的最爱。
宋太祖把她安排到后宫,方便于随时随地能见到最爱的爱妃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姓费,也可以称之为费夫人。
赵光义向来好色,他曾强制宠幸李煜的爱妃,还被人画了图,这和今天的艳照有什么区别呢?还好那时没录像机。
当赵老二睡着后,赵老三了,兄弟俩先是喝酒,然后赵匡胤就呼呼大睡了,而赵光义公然向花蕊夫人伸出毒手。弄得花蕊夫人花枝乱颤,忍不住喊救命。
她的声音把还在打呼噜的宋太祖给吵醒了,皇帝立即问费氏怎么回事。费氏就哭哭啼啼的哭诉着,赵匡胤还不等赵光义说话,先是一巴掌,后来又是扔柱斧想戳死他。
本来赵匡胤都在患病,而且他比赵光义年龄大一轮,赵老二的出手反击。突然就让赵匡胤懵了,于是更加疯狂地投掷赵光义。
可赵老二年轻力壮,先是躲闪,后来硬是抢了柱斧,立即反击。
颇有点像《三国演义》里董卓发现吕布与貂蝉的事,董卓掷戟一样。
此时的赵匡胤体力很差,在赵光义的反击下,赵匡胤很快就驾崩了。
正值妙龄的宋皇后,又惊又怕,见到小叔子赵光义,赶紧臣服,连说我们娘俩儿都靠官家你了。官家在宋朝就是皇帝代称。
二、25岁的宋皇后成为寡妇。1、赵匡胤的最爱宋皇后
古人计算年龄往往都要虚一岁,严格来说赵匡胤驾崩时,并没有到知天命之年,因为他才49岁,赵光义37岁,宋皇后24岁。
也就是赵匡胤比赵光义大12岁,赵光义比宋皇后大13岁,赵匡胤比宋皇后大25岁。
赵匡胤兄弟四人,老大赵匡济、老二赵匡胤、老三赵匡义、老四赵匡美、老五赵匡赞,老大、老五去世的早,赵匡胤当上了皇帝后,他兄弟们连辈分用字的匡都得改,于是兄弟的名字,也就变成了老大赵光济、老二赵匡胤、老三赵光义、老四赵光美、老五赵光赞。
后来赵光义当了皇帝,尽管改了名,但老四还是得避讳光字,于是赵光美变成了赵廷美。
赵匡胤一共四个儿子,分别是老大赵德秀(小名留哥)、二赵德昭、老三赵德林(小名显哥)、老四赵德芳,老大、老三早夭。
咱们按书上来说,那时宋皇后只有25岁,比赵匡胤次子赵德昭还小一岁,比赵德芳大七岁。
宋皇后出身显贵,父亲是国公,母亲是公主,而国公的母亲又是公主。
宋皇后的父亲叫宋延渥,祖父叫宋廷浩。宋廷浩是驸马爷,其岳父为唐庄宗李存勖,其妻为义宁公主。义宁公主生宋延渥,宋延渥也是驸马爷,其岳父为后汉高祖刘知远,其妻是永宁公主(后封为秦国长公主)。永宁公主的大小姐就是后来的宋皇后。
宋皇后
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时,宋皇后虚岁才9岁。宋皇后小时候就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知书达理,勤奋好学。
3岁时,后周太祖郭威见到宋氏,非常喜欢这个奶声奶气,明眸皓齿的小玉女,当时就赐她霞帔。
16岁时,宋太祖赵匡胤召见宋氏,她的清纯甜美、婀娜多姿都深深的吸引这位大她25岁的皇帝,再一次赐她霞帔 。
开宝二年,公元968年二月,宋太祖赵匡胤以检校太师、推忠宣力保义功臣、忠武军节度使宋渥长女宋氏倾国倾城、贤淑聪慧,决定迎娶年方17岁的宋氏为大宋皇后。
宋延渥因延与其父的廷相似,大宋开国后改名宋渥。等到他女儿成为大宋皇后后,宋渥上奏宋太祖赵匡胤,浩与渥都是氵字旁,不利于避讳,遂改名宋偓。
宋偓军旅世家,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又是驸马世家,显贵无比,其女儿又母仪天下。《宋史宋偓传》称“近代贵盛,鲜有其比”,堪称三代外戚豪门。
少女皇后深受大叔皇帝宠爱,两人性格互补,和美融洽。
宋太祖和宋皇后
赵匡胤赳赳武夫,在妙龄丽人宋皇后眼里是宋朝第一大英雄的存在。
宋皇后盈盈娇女,在英雄帝王宋太祖心里那是宋朝第一美女的存在——堪称国花级国母。
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宋史》
宋皇后柔情似水、小鸟依人、盈盈笑语、谦卑有礼,每每皇帝下早朝,宋皇后在宫门口,头戴凤冠,身着霞帔恭迎皇帝的大驾,等到皇帝归来,好酒好菜都在桌上,赵匡胤太爱这位贤惠的皇后了。
可在最后的时刻,这位妙龄皇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兄弟继位了。
2、25岁的宋皇后成为寡妇
司马光虽不认为赵光义谋杀赵匡胤,但也不认为赵老三是赵老二的第一继承人。司马光在其著作《涑水纪闻》明确记载,并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涑水纪闻》
话说,赵匡胤刚刚去世,已经是凌晨 一两点了,宋皇后马上叫太监王继恩(王继隆是司马光写错了)去叫秦王赵德芳,其实当时的赵德芳并没有封王,而是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谁知道这个太监总觉得赵匡胤让晋王赵光义接班,他私自决定不去叫赵德芳,而去叫赵光义。
他一个人就去开封府了,却见到一个太医贾德玄在开封府门前,太监觉得很奇怪,就上前问及原因。贾德玄说:“昨夜是十来点的时候,我听到有人敲我的们,喊着晋王要召见我。我披上衣服,跑到门口,却一个人都没有。这种情况出现三回,我怕晋王生病了,就匆匆忙忙赶到开封府,随时等候他的召见。”
太监觉得很惊讶,就说明来意,两人一起进入开封府,见到了赵光义。
赵光义听说哥哥驾崩了,很惊讶,一时也拿不定注意是去还是不去,就说:公公,你别急,我给家里人商量商量。
这都商量了俩小时了,还没音。太监急了,对着院子喊:赶紧吧,再不走,赵德芳去了,这皇位就是他的了。
赵光义听到这里,一咬牙,一跺脚,走,走,走!三人踏雪而行,直奔皇宫而去。进入宫门后,太监对晋王说,殿下您先等等,我去里边先说说。德玄也急了:还说什么,直接进就行,免得夜长梦多。
王继恩
三人也就直接进宫,宋皇后听到寝殿响声,就说:德饭来了吗?太监说:晋王来了。宋皇后还有点不相信,一看到赵光义,喊了几遍官家,一边行礼一边哭: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
赵光义也哭了:皇嫂不要担心,咱们一起享受荣华富贵。
三、赵光义是如何对待寡嫂的男人的嘴,骗人的鬼!赵光义一继位,并没有称她为皇嫂,承认她的皇后地位不假,但并没有给她上尊号。只是很寒酸给皇嫂加了个年号,因为她是开宝二年成为的皇后,赵光义就令众人称呼她为开宝皇后。
第二年就让宋皇后收拾收拾搬家,而让自己的夫人明德皇后李氏搬入中宫,宋皇后就像打入冷宫一样。
若不是宋皇后家族势力强大,握有兵权,且战斗力很强,宋皇后的情况会更糟糕。
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对侄子赵德昭、赵德芳还有宋皇后的父亲宋偓都有提拔,不少都是看起来很美,其实就是明升暗降。
三年后,宋太宗被征契丹,高梁河一战结果大败,宋太宗那叫一个狼狈,找了一辆驴车,疯狂地跑,被网友们戏称高梁河车神。
大家找不到宋太宗,还以为他天子死社稷了呢!都在商量立赵德昭当皇帝,结果刚商量好,宋太宗就回来了。
弄得大家都很尴尬,赵老三憋了一肚子的气。按照惯例,战士出征,无论胜败,都是要奖赏的。
浴血奋战而又从战场回来的将领们,等啊等,盼啊盼,一直没音。上朝时,赵德昭就去找他的皇帝叔叔,旁敲侧击地提醒提醒,谁知道宋太宗直接来了句——等你当了皇帝再奖赏吧。
他这话说的太诛心了,让赵德昭无地自容,皇帝没当成,还引来猜忌。
赵德昭回去就自杀了,他用自杀来彰显自己的清白。赵德昭死了,享年29岁。
这让宋太宗尴尬极了,也就猫哭老鼠假慈悲地掉了几滴眼泪。
如果说,赵德昭是宋太宗“无意”,那八贤王的原型两年后,又死了,只有23岁。
历史文献都记载着,赵德芳是病死的,可有太多的人认为赵德芳是被毒死的。
又过了三年,也就是984年,赵老四赵廷美日子过得一点都不美,在宋太宗的诬陷、打击下,忧愤而死,可以说也是被逼死的。
984年这年,宋太宗所有的皇位潜在竞争者,全部死去,年龄最小的也就是赵德芳。
赵德芳
别看赵德芳年龄最小,宋太宗的他的猜忌最大。倒不是赵德芳允文允武,雄才大略,有帝王风范,而是他血统最正,人心所向。
想当初,宋皇后在宋太祖去世时,不是派人找年龄更大的赵德昭,而是派人找刚满18岁的赵德芳。
要知道赵德昭比赵德芳大8岁,从年龄上更符合当皇帝,为什么舍大取小呢?
诚然有宋皇后立年龄更小的,利于自己的地位安稳。可以做到,内靠赵德芳,外依父兄。
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赵德芳血统纯正。
赵德昭是赵匡胤的原配孝惠皇后贺氏所生,但贺氏在958年1月25日就死了,她的皇后是追封的。
而赵德芳的生母是赵匡胤第二任妻子是为孝明皇后王氏,她在958年嫁给了赵匡胤。960年大年初四,34岁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在开封的崇元殿继位。
这一年的八月十七日(960年9月10日),王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虽然赵德芳出身在生母册立之前,但王氏才是真正的开国第一皇后,就凭这个,谁都争不过赵德芳。
更何况赵匡胤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还一步步为他铺路,可惜赵匡胤死的突然,要不怎么也轮不到赵光义啊!
赵光义侥幸得到帝位,他最感激是王继恩、贾玄德,最不放心的就是赵德芳,最恨的则是宋皇后,。
这就让赵光义王继恩、贾玄德感激,贾玄德虽然贪婪成性,但宋太宗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
而对于赵德芳,他一直在处心积虑地让他突然去世,而对于宋皇后的惩罚,活着只是打入冷宫,死后却是受尽委屈。
987年,在西宫那边郁闷非常的宋皇后,再次搬家,这次她搬到了东宫。
说是东宫,其实还是冷宫,只有几个太监、宫女为伴,想出个门溜溜也不行。
989年,宋偓去世,宋皇后彻底没了依靠。
六年后,也就是995年5月30日,郁郁寡欢的宋皇后,终于撑不下去,从而香消玉殒,离开人世。
宋皇后
礼部为宋皇后拟定谥号为孝章皇后,宋太宗也批准了,可作为小叔子,理应为皇嫂成服。
所谓成服就是为亲人为死者服丧,穿戴帽子、帽穗子、上衣、下裳、额带、腰带、丧鞋这样的丧服。
宋太宗却寒了宋皇后家的人心,寒了天下臣民的心。
面都国丧,赵老三不仅自己不为皇嫂穿丧服,更禁止文武百官临丧。宋太宗如此行事,谁都不敢劝说,翰林学士王禹偁私下对宾客表示“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被人告发,遭到了发配贬官。
宋皇后的梓宫(棺材)放在宋太祖已去世的妹妹燕国长公主的家中,就那样放着。
两年后才祔葬太祖永昌陵的北边,神主(牌位)放在别庙而不是太庙。
说起来,皇帝和皇后那是必须合葬的,神主也必须放在太庙之中才行。
宋皇后死后也没能与宋太祖合葬,她的牌位到过了七八十年后才升祔太庙,那已经是宋太宗的玄孙宋神宗时期了。
试想,如果赵匡胤早早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封王,扶持赵廷美的势力,从而对晋王赵光义的势力是一种遏制。正是赵匡胤过于重用赵光义,才导致尾大不掉的,后来他想迁都洛阳都遭到了赵光义的反对而作罢,可见那时的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奈何不得赵光义了。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赵匡胤能欺人孤儿寡母而黄袍加身,他的弟弟何尝不是欺他孤儿寡母,夺取皇位呢?
只不过,作为皇权的牺牲品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还有宋皇后付出的代价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