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常告诫学生:考研不考名校,考编不考乡下。说明研究生学历比毕业院校层次更重要,考编更看重岗位不能盲目上岸。否则学生会陷入进退两难之地,体会不到工作到乐趣,又不忍心辞职。
前几年,有不少大学生为了尽快考上公务员,不惜报考偏远地区的岗位,入职后对工作环境大为失望。有的干脆离职重新择业,有的只能选择认命,留在当地结婚生子,家长肠子都悔青了。现如今大学生对岗位的选择更加慎重,宁可多考几年也不去偏远地区。
只不过很多学生忽视了选调生的录用规则。选调生堪称公务员队伍中的天花板,但是报考阶段是不能选择岗位的,只能大体选择工作所在地和岗位性质,具体岗位都要服从分配,而且都要从基层做起。武汉大学一位女硕士生,就因为忽视了这一点而自食其果。
选调生不满嘉峪关离职,武大回应充满求生欲:个人选择,不代表群体武大表白墙上一篇关于选调生吐槽岗位分配的帖子引发关注,小顾系该校2023届德语专业硕士毕业生。通过选调生考试,被分配到嘉峪关工作。小顾对此十分不满,她当时报考的工作地点是兰州,她本人户籍也在兰州,没想到天不遂人愿,岗位定在了边陲之地。
她在小作文里大肆吐槽嘉峪关,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排斥感,甚至不愿意去报到。经过家长的劝说才勉强入职,等她真踏上去工作的列车,父母也心疼不已。
事后该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导师说起自己的遭遇,导师替她鸣不平,劝她不要做这样的工作,老师也无法接受自己培养的研究生,日后留在偏远的乡镇结婚生子当“野妇”。
该帖子走红后,那些想考选调生苦于没有机会或者被刷掉的学生直呼身在福中不知福。选调生本就是要从基层做起,然后慢慢提拔的。该帖子不仅贬低了嘉峪关,也让那些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和公务员感觉被冒犯。
相关单位也关注了这篇帖子,选调生分配工作十分公平,之所以她没留在兰州而是去了嘉峪关,主要是她考试成绩不佳所致。该女生早在上个月已离职,取消了她的选调身份。此事对武汉大学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学生转述老师的言辞有失偏颇,担心影响学校声誉。
校方对此事表示遗憾,不过全国有3000多名选调生出自武汉大学,他们都扎根基层服务国民,这样的事情纯属个人选择,不代表武大其他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群体。母校希望该女生通过此事能真正成长,学会担当。学校也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上岸思维”值得反思,不能见惯繁华后又厌弃乡土这位研究生导师劝学生放弃选调生的理由,看似三观不正但确实是实话。她也是真心为学生着想,如果不合适不如尽早放弃,早日重新出发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若是在学生报考选调生以前,老师就能提前劝退,或许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选调生没有明确的专业限制,满足报考条件的985毕业生都可以公平竞争。不过德语专业硕士生到基层工作,能有用武之地吗?语言类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受国外文化思想影响,很难扎根基层,选拔这样的学生到选调生,也是筛选工作不够严谨所致。
从这也能看出,很多大学生都把选调生和公务员当成升学考试而不是入职考试,以为和考大学一样,只不过换个地方享受生活罢了。实际上公职人员更多的是要服务于民众,而不是去享受生活的。若是没有摆正上岸思维,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就想退缩,这样的学生不适合从事公职工作。
尤其是要去偏远地区工作的公务员和选调生,不能既要享受稳定的待遇又嫌弃工作环境艰苦。城市里长大的学生,更不能见惯繁华又厌弃乡土。若不能接受就不要盲目报考,可以鼓励更多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后回来建设家乡。
写在最后人人都知道体制内工作稳定,但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为啥公务员有这么好的福利待遇。铁饭碗不是对高学历毕业生的奖励,而是为那些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的公职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工作的回馈。体制内从来都不需要精致利己主义者,妈宝男、小仙女报考需谨慎。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享受体制内待遇就要学会付出和奉献,这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身份。此事也提醒选调生和公务员考核部门,要把学生的报考态度纳入考核范畴,避免大量学生上岸后又离职,把机会让给真正想为人民服务的考生。
今日话题:如何看待选调生不满嘉峪关岗位离职一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