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要美好,失能失智别来找。
预防信息十六条,老年朋友要记牢。
国家卫健委曾印发《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预防失能失智,首要一点是提高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要提高,首先正确知衰老。
获取知识和技能,渠道权威不信谣。
医疗器械保健品,慎重选用别中招。
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依靠细胞的自然运转我们的生命才得以延续下去。细胞每天都在为了维持生命体正常运转而进行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这当中产生了氧化废弃物自由基等,这些氧化产物会在身体里不断堆积,久而久之就会使细胞氧化,还会对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进行破坏,当身体的修复机制无法再对这些破损修复的时候,人体也会开始衰老了。同时衰老机制还和细胞分裂次数有关,1961年,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细胞分裂次数总是固定的,这说明了人类的寿命值是固定且有限的。
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在25岁时达到顶峰。这也就意味着,从25岁开始,人就开始衰老了。为什么30岁左右的人感觉不到自己衰老呢?这是因为:25岁之后到45岁以前,虽然一个人已经开始走向衰老,但衰老的进程比较缓慢。过了45岁后,衰老的速度开始加快;50岁左右时很多人感觉自己明显见老;60岁之后,衰老的速度再次加快。
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如同花开花谢,日出日落,不可避免。“就像一部机器运转时间长了,会出现老化一样,人的各个器官使用多年以后,也会出现老化。”
对老年朋友来说,有的人睡不好觉或者是觉少,可能是分泌的褪黑素少了;有的人吃不下,原因可能是口腔功能退化、牙口不好或者或者胃肠退化,消化功能减弱;有的老人总觉得喘不上气,可能是呼吸功能减退,也可能是心脏功能不好;有的人迈不开腿的话,有可能是骨关节退行性病变,也有可能是骨质疏松,还有可能是肌肉萎缩,甚至还有可能是神经系统的退化……
所以,中老年人不要追求和年轻一样的体检数据,既为难自己,也没有必要。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医生和专家建议,改善和延缓功能退化。
身体有了问题,比如说慢性病,我们不要期望短吃某种药或者什么偏方,短时间就可以解决问题。而是要循序渐进,不能心急。
老年人深受健康谣言的侵害。以上种种以讹传讹的谣言,都与我们获取的信息渠道有关。所以,大家最好从权威渠道获取健康知识。那么,哪些渠道比较权威呢?延缓失能失智项目组总结了三个渠道。一是传统官方媒体。传统媒体有多重审核机制,并有专家顾问团队,与完全追求阅读量和流量的社会媒体有很大不同,一般不会太离谱。比如“人民日报”“健康时报”“老年生活报”等公号。二是政府健康相关机构。卫健、医保以及宣传等政府部门的新媒体,发稿比较慎重。可能比起社会媒体来,保守一些,但健康类知识一般由众多专家作背书,还是比较可靠的。三是专业医疗机构新媒体。这里的专业医疗机构,指的是大医院或者专业委员会,相对来说很可靠。比如丁香医生、春雨医生等。以上三个渠道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甚至错误的健康知识,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可靠的。比之一些人云亦云的社会媒体,要好得多,也值得信赖。
另外,对于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的消息,要特别重视。特别是一些危言耸听的说法,要认清来源,谨慎查证。
关于保健品与医疗器械保健品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词语,许多老年朋友深受其害。除了保健食品外,还包括一些号称有保健功能的水壶、枕头、床垫、衣物、座椅等等。这其中,一些纯粹是欺骗,一些则夸大功能。
涉及保健品销售的花样繁多。从今年3.15各地发布的维权热点来看,保健品仍然是重头戏。不法商家迎合老年消费者的保健消费需求,通过采取养生讲座、“专家”访谈、有奖听课、低价旅游、“专家”坐诊、免费体检等手段,欺骗和诱导老年消费者盲目购买高价保健品。
我们主张慎重选用保健品和医疗器械,是指老年朋友们根据权威信息和医生的建议来选用,不要自作主张或者贸然相信商家的宣传。
从我们自身来讲,既然认识到了衰老的科学含义,那么就不要期望吃某样食品或用某样东西就一定能改变健康状况。如果急于求成,就会给黑心商家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