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因一堵墙阻止我家建新房,新房建成后,老爸给大伯留了一间房

星洲聊趣事 2025-02-28 15:12:43

(文中采用第一人称讲述这个感人故事,部分情节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感谢您的倾情阅读!)

天气渐暖,又是一年春暖花开之时。

大伯一家回到老家。

老爸新盖的房子,特意给大伯一家留出一间,给他们回老家住。大娘和老妈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大伯每天走街串巷和老乡们抽着旱烟,讨论着国际形势,晚饭的时候还没回来,原来又在别人家喝上了小酒。

大伯估计也没有想到,当初因为一堵墙阻止我家建新房。今天,我家的房子,成了他晚年回家的落脚点。

他却住在了老爸新建的房子里。

我叫尚万金,家住冀北农村。

小时候,一直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因为一垄地,几颗玉米秸秆,房前屋后的滴水沿,和左邻右舍吵得不可开交。

当然,村里的父老乡亲也都是一个样子。

我认为芝麻大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就成了西瓜。

如今,我已经快奔五了。

终于明白了父辈的生活,每一垄地都是他们的命根子,没有土地,收不到粮食,就要挨饿。

房前屋后的滴水沿,我的粪坑,我的猪圈,这就是我的财产,我的尊严。

物质匮乏的年代,这就是我的全部!

老爸兄弟姐妹四人 ,我有一个大伯,两个姑姑。当时的年代,四个孩子是少的,一般都得俩位数。

奶奶是爷爷的第二任妻子。

第一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到了老爸这里,在爷爷的儿子里排行老七,人称“七爷”,大伯,乡亲们称作“六爷”。(东北一带对男子的通俗尊称,与辈分无关。)

大伯和老爸相差两岁,先后成家。

爷爷为他们每人盖了三间房子。

这在当时是很多人家望尘莫及的。

因此,我们家被评为富农。听老爸说,爷爷奶奶还挨了批斗。

“六爷”和“七爷”成家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了。各自为自己的小家努力拼搏,为了填饱肚子,到也相安无事。

“六爷”和“七爷”也相继有了自己的下一代。

大伯家的姐姐和哥哥,我和妹妹。

每家都是一儿一女,妥妥的一个“好”字。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六爷”家大姐和大哥先后考上医学院。这在我们这个小村子里是首屈一指的,,相当于家里出来状元。

同为一爷之孙的我和妹妹,成绩一般。高中毕业后,勉强上了个大专,毕业给私企打工。

大哥和姐姐都留在了省城的三甲医院。

1997年二十多岁的我,到了成家的年龄。

新房子成了大事,没有新房,没有人提亲。

原来的老房子都是三间低矮的土墙瓦房,老爸打算推倒重建。

老房子的宅基地和大伯家的一样都是三分地左右,三间低矮的房子还能够用。

可是翻新后的房子,宽度和跨度大,宅基地就不够用了。

老爸准备建四大间大跨度的新房,跨度没问题。东西的距离,就得顶到和和大伯家的院墙上。

占了和大伯家的院墙半堵墙距离才够用。

习惯上,两家的院墙都是"伙墙",一家一半的。

遗留问题,我家和大伯家的院墙没有写明是“伙墙”。

大伯一面之词,说这堵墙都是他们家的。

老爸气不过,和自己的亲哥哥吵了起来。

生性老实,不善言辞的老爸,要不是一母所生,就要骂娘了。

最后,放下狠话,法院见!

虽然,放了狠话,老爸还是没有那什么做。

我们建新房的计划,搁置下来。

当时,大伯家的哥哥,姐姐都在省城上班了。

大伯认为他们家还没建新房,凭什么我们家要比他们家先建新房。

所以,想出这个法子阻挠老爸建新房。

2003年,大伯家大哥和姐姐在省城发展的顺风顺水,先后成家,有了自己的楼房。

大哥把大伯和大娘接到了省城 ,村里的房子卖给了同村的樊登。

同年,老爸和樊登协商,把我家的猪圈给了他家,我家占了半堵墙。

我家的新房终于建了起来。

新房跨度大,隔断出了六个房间。厨房,客厅一应俱全。

这年春节,大伯一家思乡心切。回来看望奶奶,奶奶家里没有房间住。

老爸让大伯一家来我家里住。

记得那天晚上,“六爷”和“七爷”都喝多了。

两个老兄弟,在奶奶面前,一起回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小时候的“六爷”和“七爷”是村里无人敢欺负的好兄弟。无论谁受了欺负,兄弟两个一定要把欺负他的熊孩子打的屁滚尿流。

成家后,“六爷”和“七爷”也是比着过日子。

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心里只有了自己的小家,不希望彼此比自己过得好。

离家的半年,“六爷”深深的体会到了,老家是他永远的牵挂,兄弟血浓于水的亲情,才是最真的情。

为自己当年,因为一堵墙阻碍“七爷”建房而愧疚。

“七爷”不计前谦,告诉大伯,房子的房间永远会为大伯留着,随时都能回来住。

这些年,大伯天气暖和了,逢年过节都会回来陪奶奶,一直住在老爸给他留的房间。

直到四年前,奶奶去世,大伯一家也很少回来了。

去年,大伯邀请老爸老妈去省城石家庄小住。哥哥,姐姐都在医院,顺便给他们做个免费的体检。

老爸的身体一切正常,老妈查出了甲状腺结节。

姐姐建议,不留后患,做手术切除。

大哥和姐姐把老妈安排在他们医院,找了最好的大夫给做了手术。

大伯和大娘在家里熬了鸡汤,做好了可口的饭菜送到医院。

直到老妈出院,在大伯家休息一段时间才回来。

老天眷顾,病理显示结节是良性的,老妈也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

没有了奶奶,大伯一家每年只回来一次。

“六爷”和“七爷”血浓于水的兄弟情不变,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时常视频聊天。

“六爷”把别人送他的糕点,舍不得吃,给“七爷”快递过来。

“七爷”把自家地里种的地瓜,小米带给“六爷”尝尝鲜。

……

年初,中央出了“一号文件”。可以回村修缮房屋了,大伯悔不当初。

早知今日就不卖老屋了。

老爸告诉大伯,我的房子一直有你的一间屋子。

0 阅读:0
星洲聊趣事

星洲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