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我军有一支特殊的队伍,队伍成员的平均年龄不到18岁,被人称为“红小鬼”,但是却能征善战,骁勇异常。在革命的特殊时期做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最终因为损失惨重,只能撤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50e302f8ad1f1a490217c69f7b1e065.jpg)
这支队伍只存在了532天,仅仅一年半的时间,成为了一段光荣的历史。它就是——少共国际师。因为存在的时间短,说起少共国际师,可能没其他部队那么出名,但它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d2d119fccc98b4ca332de0a523ca9e3.jpg)
1933年,老蒋对中央苏区根据地疯狂进攻,为了保卫苏区,中央红军决定创建“少共国际师”,在政治宣传下,成批的团员、少先队员和劳苦青年加入,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就聚集了1万多人,其中很多都是低龄的少先队员,最小的只有14岁。这些战士主要来源于中央苏区的闽浙赣等地。作为红军中最年轻的部队,少共国际师主要负责掩护中央和给主力垫后的任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91758e190e4f66402d056c149a8cb20.jpg)
8月5日,少共国际师在江西博生县成立,周总 理亲自为他们授旗。少共国际师的组建,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些青少年在加入之前,许多人已经配合红军打过仗,有的做过侦察、站岗和警戒,有的还打过游击。但是他们没有真正的战斗经验,只有满腔的热血和忠诚。虽然为红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却需要迅速训练成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8799291f5297fe11b24d55bb2d579d6.jpg)
陈光任少共国际师的师长,年仅17岁的萧华被委任为政委,周总 理曾鼓励萧华:“年轻干部带年轻的兵,这样的部队更有朝气”,萧华成了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委。他们二人对部队迅速展开了紧张的训练和政治思想教育。
没过多久,由于工作需要,陈光调走,吴高群接任师长。可惜,在团村战斗中,吴高群不幸牺牲。然后由原红7军团参谋长曹里怀接任师长。后来,又由于革命需要,曹里怀调走,彭绍辉成为第四任师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3e44e95d820c5398a6c7937e285cc4a.jpg)
少共国际师成立后,经过训练没多久,就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斗,包括将军殿、团村、大脑寨、驿前、广昌、拿口、石城等战斗。尽管他们年龄小,但他们的和战斗力和意志都非常强。在湘江战役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少共国际师面对敌人的飞机和重炮,拼死完成任务,伤亡惨重。战后统计,部队人数从1万多人减少到不足3000人。虽然牺牲巨大,但成功的掩护了主力部队,完成了战略转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482f6a53969688426ab258afca3d72d.jpg)
遵义会议后,征召兵源困难,兵力严重不足的少共国际师只能撤编,和红一军团合并,取消了番号。从1933年8月5日到1935年2月10日,少共国际师仅仅存在了532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半时间,但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担任了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许多人成了开国将军,据统计,少共国际师,一共走出15位开国将军,比如萧华、曹里怀等人。尤其是萧华,他后来成了开国上将,他的表现,无疑是最出色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0abae361e0448144c2669298af5cc0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