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语是:“红一方面军出帅才,红四方面军出猛将”。是的,这句话总结的非常到位。红一方面军出了8位元帅,朱、彭、林、刘、陈、聂、罗,另两位元帅,贺龙出自红二方面军,徐向前出自红四方面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084a559a2fbeb41e2e1b917c3a67210.jpg)
而红四方面军出来的将领,个个勇猛强悍,犹如蛟龙猛虎,徐海东、陈赓、王树声、许世友、陈再道、王建安、陈锡联、韩先楚等等,实在太多了,数不胜数。
在这些猛将当中,有五位后来授了中将军衔,算是中将里面战力最强,最能打的,人称“中将里的五虎将”,他们就是王近山、郑维山、陶勇、王必成、周希汉。
王近山,二野的头号战将,《亮剑》李云龙的原型人物,他的战术指挥能力得到大多数人的公认。他是湖北红安人,15岁参军,20岁成了师长。30岁就当上了纵队司令员,授军衔的时候才40岁。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将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47262465c00e40e4845ca87feb2a01b.webp)
王近山以勇猛和善打硬仗恶仗闻名,人送外号“王疯子”。他的指挥才能延续了红四的作战风格,无视一切阻碍,拼命往前冲。这种作风能迅速提高士气和部队的战斗力。所以他打的仗,像风一样开始,也像风一样结束。
抗战时,他担任过129师团长和386旅旅长等职。定陶战役曾立生死状,摧垮敌军精锐一个整编师。千里挺进大别山时,王近山指挥六纵一马当先,一路血战,不仅当先锋向前开路,而且在刘邓大军撤出大别山时,断后掩护让主力成功撤退。解放战争襄樊战役中,采用“猛虎掏心”战术,刀劈三关,不到两天就拿下城池,歼敌2万多人,俘虏敌军中将康泽和郭勋琪。
抗美援朝时,王近山任第3兵团副司令员,在上甘岭战役中,坚守阵地,最终打败了敌人,赢得了军威和国威。凭这种战术能力和战功,如果不是因为性格的原因,评为上将也是可以的。后来有人把他没有评为上将的原因归结为抗美援朝时180师遭受了重大损失。其实,这次失利后来经过伟人亲自调查,主要责任并不在王近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周希汉,被刘伯承元帅称为”军中赵子龙“。他的名气可能没有王近山那么大,但他却是解放战争时期俘虏敌军将领最多的人,是全军之最,堪称一位传奇人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9d78d758659d8ecab5a378bb4dbd30.webp)
周希汉14岁参加黄麻起义,15岁加入我党。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川陕根据地等多次反“围剿”斗争,表现非常出色。并且参加了万里长征。最早发现周希汉军事才能的是徐向前,当时周希汉还是一个团级干部,在一次战斗部署中,周希汉发现在一个关键位置竟然没有部署兵力,便向上面反映了情况。当作为副军长的徐向前知道后,便夸赞周稀罕说:“好好干,是块好材料!”。
他获得“军中赵子龙”的美誉,是在百团大战的时候,当时周希汉是386旅参谋长,有一次敌人大举进攻,我军指挥部在撤退的时候,因为手边只有警卫营保卫,无兵可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周希汉率兵杀来,与敌大战,击退了敌人,保护了首脑机关,因此获得“军中赵子龙”的称号。
解放战争时,周希汉共生擒61名敌军将领,其中有8名是中将。实力可见一斑。
周希汉将军最著名的一句话是:
“就那么一仗,司令写文章说是自己指挥的,政委说是自己这个政委指挥的,副司令又说是自己打的。一仗成了三仗。多荒唐啊!历史不是写出来的。”
陶勇,华野粟裕手下的”三剑客“之一。原名张道庸,陈毅元帅为他改名陶勇。安徽六安人。从小放牛,没念过书,16岁参加游击队,19岁加入我党。从普通战士到班长,再到后来的纵队司令员,一路凭战功升起来。经历了鄂豫皖苏区多次反“围剿”和红四方面军西征。在西征时被俘,后被组织营救出来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f83f1fe2646712b087ed7b1c9002c45.webp)
陶勇将军是一员猛将,作战豪勇,性格火爆,在战场上经常脱掉外衣,挥舞大刀,第一个冲锋在前面,和王近山有相似之处,被人称为“拼命三郎””。一起的战友们经常说:“陶司令打仗是英雄,喝酒也是英雄。”
陶勇在新四军是3纵司令员,参与了黄桥战役等许多重要战斗。解放战争时,是4纵司令员,华野的许多重要战役他都有参加。成为华野的王牌部队。
王必成,也是华野粟裕手下的”三剑客“之一。湖北麻城人。16岁参加革命,18岁年加入我党。红军时期,从一名普通战士凭战功升到了副师长,参加了鄂豫皖的多次反围剿和长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c5d08eeffc634eb4830d4da6d509971.jpg)
他的名气是在抗战时期打出来的,王必任新四军第1支队2团团长,指挥了大小战斗200多次,次次都是胜仗,由此威名远扬,被人誉称为“王老虎”,部队也被称为“老虎团”。
解放战争时,王必成更不得了,他在华中和华野,率领6纵,苏中七战七捷他打了五场,莱芜战役、豫东战役都是打胜利,孟良崮战役歼灭了敌军王牌部队74军,并且击毙了74军军长张灵甫。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更是战功赫赫。
郑维山,是湖北麻城人,13岁参加革命,15岁加入我党,一直随红四方面军转战南北,升至师级干部,善打大仗、恶仗,是当时威震川陕的少年猛将。1936年的西路军西征,血战河西走廊,几乎全军覆没,郑维山是幸存者之一,只身讨饭回到延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9743a135fb3769b9560b35f6f9ce5e.jpg)
解放战争时,他是华北军区大名鼎鼎的杨罗耿兵团的头号战将,攻集宁、战张家口、鏖战清风店、解放石家庄都有他的巨大战功。华北解放后,又随彭总的一野进军大西北,参加了兰州、宁夏等战役 。
郑维山被伟人盛赞:“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 名气之大,威震全军。
这五位虎将,个个英雄,都是百战之将,如果说非要选出一个最能打的,个人认为王必成将军最具潜力。
用户10xxx37
五虎将必须要有四野吴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