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近些年来已经成为一个热议话题。各个地区也不断出现因为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悲剧。因此,及时发现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能够采取正确合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十分重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
学校,作为一个能接触到大量未成年人的场所,更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帮助未成年人解决此类问题,避免悲剧发生,帮助每一个未成年人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未成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等。多数问题都是因为生长环境,人际关系,以及产生心理问题没有办法及时疏导导致的。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阶段的升学和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大量研究表明,许多高中生已面临学习、升学、就业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挫折[1]。因此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案
我们学校推出的励志教育《成长册》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通过填写《成长册》,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能够单独的面对自己,面对一天的学习生活,对自己的一天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学习生活中不敢说出口或者无法表达的事情,通过成长册写出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出口。同时,在填写成长册之前,还对学生进行了五分钟听冥想乐,给学生进行正念教育。通过正念教育,学生能够更加的关注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关注自我,以更加积极的状态面对生活。
三、具体措施
(一)了解成长册记录的内容与意义
成长册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以及使用价值,是一个让学生自己记录学习、生活和心理的文本。通过成长册的记录,教师在批阅学生填写成长册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显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必要时与学生家长联系,能够切实的帮助学生,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通过成长册,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过程,能够发现学生隐藏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成长册的应用还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心理问题的识别和预防方式
学生成长册在帮助教师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定期查看学生的成长册,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进行对比和查看,发现学生存在的异常情绪,或异常行为。例如出现过激言论,情绪起伏过大,对学习丧失兴趣,或出现消极言语等等,及时通过书面言语或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干预和解决出现的心理问题。同时,成长册也帮助学生、教师和家长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从而帮助教师制定适合学生本人的学习方法或沟通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教师在批改成长册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教师应定期学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切实帮助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变化,及时调整帮助学生的方法。
(三)心理健康的评估和个性化干预措施
教师在批阅学生的成长册的过程中,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跟踪。教师可以通过成长册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健康状态,及时评估和跟踪学生心理状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同时,通过定期的翻阅学生的成长册,教师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思想状态以及心理健康问题。此外,也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种方式,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心理情况,促进家校合作。

在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制定个性化的,适合学生本人的心理干预措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保障心理健康干预的正常和顺利进行。例如,面对经常出现焦虑的学生,教师应该详细了解,出现焦虑的来源,采取相应的认知疗法,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如果出现情绪问题,教师可以在学生写的成长册中找到蛛丝马迹,了解导致学生情绪问题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提供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如果再次遇到此类问题,该如何调节心情和情绪,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四)、成长册促进家校合作
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能够多方面的为学生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成长册在家校合作中提供了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桥梁,通过成长册,教师可以及时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发展状况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学校在组织家长进校园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成长册向家长呈现出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和进步,引导家长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与家长一起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除此之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还可以提供多种方式,例如:设立心理咨询热线,以及微信等联络方式,能保证家长与教师及时沟通。
(五)案例分析和研究结果
在批改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中,经常看到学生在成长册中写到,某一个科目学习起来很困难,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该学生开始态度消极,言语过激,并出现厌学,不想上学的情况出现。作为任课老师,发现此种现象第一时间与其班主任进行联系,告知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该学生平时一直是一个感性,细腻的女生,所以我用书面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用文字的形式“面对面”沟通。并提出,愿意和她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其班主任也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多力合作下,该同学在学习上重新燃起斗志,虽然,在学习中还有很多困难,但不再是消极逃避,而是选择勇敢面对。


四、研究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在不断发生变化和发展的,成长册的及时更新换代显得尤为重要。还要求教师在批阅成长册的过程中要扮演一个朋友的角色,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在成长册中进行交流,不能出现学生不敢在成长册中说真话,不敢表达情绪,更要避免学生把成长册当成任务完成。这样的成长册对教师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失去了意义,也无法给学生提供切实可行和及时的帮助与干预。同时,也可以借助数字化手段,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成长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意义和展望
通过此次对学生成长册的研究,发现成长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帮助十分重要,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了解学生,与家长良好沟通的平台。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学习过程中,学生成长册的形式能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