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10多年后沦为哑巴英语的我,不想孩子再走我的老路

萌芽研究我最行 2024-03-26 01:20:14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小时候我大概在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高中还参加了市里举行的英语大赛,区赛的时候被刷了下来,后来开始刻苦学英语。

本科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学的是双专业制,英语是按照英文专业的标准去学习的,也拿了专业英语等级考试8级的证书,后来以雅思7分的成绩去香港大学读研究生。

香港那几年,全英文环境,无论是生活、写论文、工作还是交流,大部分语言都是英文,可以说我的底子也不算太差了。

可是昨天回港大参加校庆,遇到国外教授,我们聊起了香港大学的百年树木变迁的话题,我的英文被秒成渣。

瞬间变成哑巴英语不止,说话磕磕绊绊的,还成了社恐患者,很不自信,最后真的是全靠教授“救场”,让我们的对话得以进行下去。

出现这样子的窘况我是有自知之明的,回到广州后这几年几乎不用英文,口头和写作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一夜回到解放前,学过的都还给老师了。

我清楚我如今的英语水平,能听得懂深奥的话题,阅读相关的书籍也没问题,听力和阅读还是有基础的,但是你让现在的我去自如发言、自由表达,稍微深一点的话题绝对是错漏百出、磕磕绊绊。

问题出在哪里呢?原因在于我一直以来学英语的方式,也是传统的中式英语学习方式,走的都是以应试为主线的模式。

的确,无论是背诵、记单词、语法的学习技巧我都有经验,真枪实弹打过仗的,哪怕是如今哑巴英语的我,我知道如果我想要下决心攻克它,我也会有办法。(所以默默立下了重考雅思的决心)

但因为这样子的学习方式,让英语成了我的一门学术工具,却割裂了英语更为本质的核心属性——“交流”,因此,我对英语很难有“表达自如”的熟悉感,都是需要才去碰,不碰就生疏,缝缝补补学一学。

其实我大学就知道应试的弊端,可是思维方式已经形成,要改不容易。

等我开始养育两个孩子,我是下定决心要改变我之前学英语的模式,一是很枯燥很无聊,二是也不见得能持久有效。

所以这些年,我对孩子的英语启蒙的核心理论,基本上是回归儿童心理学里对于孩子语言习得的研究规律。

在2007年,英国文化协会也曾科普过这个观点——

“年幼的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学习者;他们有自发的动机去学习语言,而不需要有意识的学习,这与青少年和成人不同。 他们有能力模仿发音并自己总结出规则。除非成人建议,否则他们不会认为学习说英语是困难的,这些成人可能是在较大的年龄通过基于语法的教科书学习英语的。”

这是给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的孩子的建议。不是给母语学习者哦,是第二外语习得者。

如果想看这本小册子的完整版,可以在文末点“赞”和“转发”,并在私信我回复消息“英语手册”就可以了,记得先看完全文再下载~

这几年的沉淀结果,老朋友们也知道的,Joshua哥哥裸考KET、PET、FCE、CAE,5年级前已经拿下了这几个证书,口语接近满分。而弟弟的成绩也不差, 口语满分,KP证书也是到手的。

所以每次大家问到我英语启蒙的建议,比如大童零基础如何学英语?孩子如果不是对标出国留学的话,要如何学英语?小童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更好地掌握英语?……我基本上是这两个观点:

1. 走原版英语启蒙路线。只要没有上初中,一切都来得及,零基础和薄弱基础的孩子,都可以重新出发,选一条更持久、更有趣的赛道。

2. 要创造足够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在生活中更自由、更自如地使用英语,当孩子的语言环境足够丰富,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去学习这门语言,无痛不费妈。

为什么要坚持这么做呢,我综合《How young children learn English as another language》的册子跟大家划个重点,给大家捋一捋英语启蒙中的高效和低效的学习模式。

01 早开始早受益

语言学习,早开始一定是早受益的。

和孩子是不是在国际学校没关系,只要能保证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在英语环境里,他可以自发地运用与生俱来的语言学习策略来去学习第二外语。

儿童的定义是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前,也就是说在孩子上初中前,学语言都可以使用“自然习得”的方式。因为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就会开始显著减弱,而且思维方式也会开始固定。

这也是为什么从应试的学习模式里转成“英语思维”的学习模式会很难,但英语思维和语感打好基础的孩子,加上一点点考前应试技巧和策略,考试成绩往往都会相当轻松得高分。

这是高维打低维的效果。

生活中丰富的语言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呢?

- 足够多的听力输入环境

- 大量的真人互动口语环境

- 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环境(可以是阅读可以是沟通,关键是地道)

其中,外教、真人的对话沟通是高效的语言环境,动画片、卡通片是低效的语言环境,而阅读和听力是持久度高的语言环境。

为什么真人互动的口语环境很高效,因为语言习得有一个核心,是孩子需要和成人多互动,他先理解活动的意义,然后从成人的表达、动作中获取意义,从而内化并掌握这门语言。

02 语言培养三阶段

不少家庭在重新接受新的英语学习方式时,包括年龄比较大的大童学英语,家长都会担心孩子会不会吃不消转不过来,但这是必经的过程,是符合一个孩子学第二外语的基本规律的。

孩子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静默期。

刚开始孩子会比较沉默,开口较少,他可能听得懂,也可能只能听懂一些。这个时候,口语对话是单向的,这个窗口期很重要,因为孩子需要成人不断地示范、引导,来让孩子多积累、模仿语言表达的策略。

我们用的外教课上外教针对低幼孩子的互动,都是以激励、激发为主要的方式,但孩子的语言环境是丰富的,能输入相当多知识。

第二阶段是开口期。

当孩子意外或者突然开始迸词语的时候,孩子就会开始进入开口期,往往都是通过意外的形式激发的。

比如之前我有听一个学员家长说,孩子上外教课沉默了两三次课,结果第四节课,外教在屏幕前考他一道题,问他:“你想好了就点击确认,你想好了吗?你想好了点击确认”,但那天家里的鼠标刚好突然失灵了,孩子怎么都按不了,被外教连续问太囧了,结果孩子破天荒喊了一句:“我按不到!鼠标坏了!”

恭喜孩子,其实孩子已经在过去的三节课里,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语言,他已经记住了自如的英语表达,第四节课被激发了出来后,后面的语言学习自然就流畅了。

进入开口期后,孩子跟成人的互动也就会越来越多了。

第三阶段是掌握期。

当孩子开始表达后,孩子就开始根据其接触英语的频率和经验的输入质量,开始逐渐创造完整的句子。这其实是第二阶段的延续,一开始也会磕磕绊绊,是逐渐爬坡的过程。

这个时候孩子会开始掌握理解能力,包括上下文推理、分析能力,他们可能会不认识一些词语,但能理解词语大致的范围,并在沟通中完善这部分的理解能力。

这个过程会夹杂着错误,比如单词、语法、表达准确度等问题,都是正常的。孩子要学的不是反复纠错,会让孩子失去积极性,而是有人能够不停示范正确的方式,让孩子潜移默化中去完成“自我纠错”。

让孩子通过丰富的话题讨论,让语言内化在思维里。

第三阶段是没有天花板的,孩子会随着时间的累积,持续积累这方面的能力,而在这个阶段,越丰富的语言环境,越有利于这方面的发展:

比如听力,音频输入越多越好;

比如阅读,孩子能保持大量原版阅读的习惯;

比如口语,孩子有更多的跟真人英文互动、真实表达的语境。

……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自然而然拿起一本英文书就可以津津有味看起来,他/她的英语水平提升,绝对是会超出你想象的。同理,语文学习也是一样,能看深度文学的孩子,文学素养的积累也会更扎实一些。

我家孩子现在就是这种状态,特别是Joshua,英语已经内化到他的思维里,所以他现在无论想学什么,通过英语,他都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体系。

△用英文来学数学思维

我相信他这个能力,是可以持续一辈子的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剑桥英语等级证书里,专门给儿童、青少年准备的KET到CPE的证书,有效期是终身的缘故。

03 条条大路通罗马,坚持才会胜利

的确,英语学习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我家孩子这种原版英语学习的方式,也会有一些理念不同的家长会说,“不合适中国孩子啊”“国内考试会很差”“以后中高考会吃亏”“很看孩子语言天赋”之类的观点,但我想说的是,这些看法都太片面。

哪种方法能从语言本质上去培养孩子,哪种方法的效果就会更持久和深刻。诚然语言学习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早期能选择更长久的方式,还是建议大家回到语言学习本质,来带孩子走这一条语言启蒙之路。

不少孩子学太多东西,都是奔着结果,家长为了考个证书使出了各种招数,孩子证书是拿到了,可是这能代表孩子语言水平就到了那里吗?我自己是专八+雅思7分的证书持有者,我现在的英语水平可能还不如我家老大。

当你见过了更好的学习方式和其所带来的世界,你就会发现资源是有高低之分的。走过的弯路,总得花一些时间去把坑补上,那为啥不在还能掉头的时候,就选择一条更为通透的方向呢?至少坑也浅一点。

所以我给初中之前孩子的英语学习就两个建议:

回归到原版教材,以及有条件就上一对一外教课。

学语言,首选直播课(比如我们用的Lingostar,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因为外教的真人互动,是最高效的语言环境,没有之一。体系就跟着原版教材走,知识面才可以更新迭代。

还有一点是:坚持。三分钟热度啥也学不会,两天晒网三天打鱼,孩子也是边学边丢。

Yours,萌芽。

作者萌芽,国家积极心理学协会会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教养力》《这样养育,孩子才有自驱力》作者,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0 阅读:0

萌芽研究我最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