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解放军最年轻的军长,36岁被破格提拔为空降兵军副军长

历史有小狼 2024-09-15 03:20:13

他的人生堪称逆袭,出身平凡却心怀壮志。

从一名汽修厂学徒一步一步成为了解放军最年轻的军长,36岁被破格提拔为空降兵军副军长。

当有人问他为何选择参军,他总是淡淡一笑:“一时冲动,唤起了满腔热血。”

他是解放军最年轻的军长,36岁被破格提拔为空降兵军副军长

36岁的副军长

李良辉,河北深县人,出身平凡,却心怀壮志。

倘若旁人年过二十,早已认命,或许在村口的小路上,蹲在大槐树下,悠悠叼着旱烟,聊些无关紧要的俗事。

但李良辉未曾这般,他虽未能在十八岁之时穿上戎装,却在二十一岁的年纪,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荆棘密布的军旅之路。

1961年,一个极其寻常的午后,他的命运悄然转折。

在此之前,他不过是北京军区后勤部汽修厂里一名默默无闻的学徒,日复一日地在油污与机械间打转。然而,人生的转机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到来。

那些每天进进出出的军人,肩膀上缀满熠熠生辉的勋章,身姿如松、目光如炬,哪怕只是一瞬间的目光交汇,便已在李良辉心中点燃了那久已熄灭的军人梦。

他看得痴了,仿佛那一枚枚勋章正闪耀着未来的光辉,引领着他走向未知的战场。

于是,李良辉在21岁的年纪,背起行囊,决然投身军营。

他的母亲虽心中万般不舍,却终是理解了他的壮志豪情,默默支持着他踏上这条荆棘密布的军旅之路。

当年他选择的并不是平庸的生活,而是空降兵。

那是军中素质最为苛刻的一支劲旅,既要身轻如燕,又要胆大心细。

若意志稍有动摇,便注定难以通关。

然而,李良辉大约生来便是为挑战而生,凭借着那坚韧的体魄与灵活的思维,他顺利通过了空降兵的考核,正式成为了一名人民解放军。

起初,李良辉不过是军中一名不起眼的普通士兵,既无背景,又无依靠,似乎命运并未特别眷顾于他。

和平年代,战功不易显赫,军旅生涯也不乏无聊与艰辛。

然而,他从未抱怨,未曾懈怠,严于律己,训练时,汗水浸透军装;休息时,书本伴随枕边。

正因如此,这位原本毫无背景的年轻人,迅速在基层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士兵。

空降兵,兵如其名,降如鹰隼,瞬息万变。

这支部队是极其危险的,战时空降,落地即面临敌军的包围,和平年代的训练也同样如履薄冰。

跳伞、徒步,这些艰苦卓绝的训练,便是李良辉的每日常态。

他从未畏缩,甚至从未将完成任务视为终点,心中时时要求自己,必须将每一个任务做到极致,不容许丝毫懈怠。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曾经普通的士兵被提拔为排长,职位飞升如同火箭般迅疾。

之后,他的升迁更是如破竹之势,直到36岁,便已跻身空降兵第15军副军长之位。

李良辉,虽已位居副军长之位,却未曾因此松懈下来,反倒更觉身负重任,步履如昔,学习之心愈加炽热。

后来在湖北驻防之时,他竟报名参加了全省高教自学考试,令人颇感意外。

但若细细想来,倒也并不奇怪。

李良辉天生便有一股韧劲,不肯轻易让步。

他不愿把学习局限在一时一地,而是抱着十年如一日的决心,开始了漫长的自学之旅。

十余载寒暑,他手不释卷,风雨无阻,竟先后取得四个不同专业的大专文凭,这般毅力,当真令人叹服。

旁人若是心血来潮读上一阵,或许还可坚持,但能在十年间如石上流泉般不断积累,那可不只是“有趣”二字能够概括的。

李良辉的自学之路,未必是为了什么头衔、荣誉,他也未曾指望过这般文凭能为他的军人生涯添上多少锦绣光环。

求知,求得的不过是工作时的一份清晰与踏实罢了。

倘若他当真是为了某种名利,便不会如此从容。

他心中所向,不过是知识的清泉,偶尔为自己解解渴。

正是这不倦的自我鞭策,让他成为了空降兵某部第一位能够自如操控自动化装备的指挥员。

两次参与阅兵

1976年,那年他不过36岁,正是人生中最意气风发的年纪,却已然顶上了“最年轻副军长”的头衔。

1981年的802演习后,他毫不迟疑地踏入了华北大阅兵的行列,亲自带兵参训,虽为将领,却与士兵同吃同住,分毫不差。

他自始至终没有一句怨言,与士兵们并肩作战,一起在那整齐划一的分列式中,昂首挺胸,接受检阅。

在那庄严肃穆的阅兵场上,受阅官兵个个如山般稳立,气势如虹。

列队整齐,步伐铿锵,一如中国军人的铁骨风貌,震惊了中外。

李良辉那时虽处艰苦环境,却目光炯炯、胸怀激荡,仿佛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余他与战士们的步伐声在天地间回荡。

三年后,1984年的阅兵仪式,李良辉再度被任命为组织工作的重要一员。

这两次阅兵深深镌刻在他的心灵深处。

几十年后,已过古稀的李良辉每每重温那年华北大阅兵的景象,仍旧激动得难以自抑。

“终生受益”,他常这样说道。

他虽早已脱下军装,但当年那铿锵有力的步伐、雄壮如雷的军歌、飞扬的旗帜,仍在他心头回荡不息。

1981年9月14日,解放军的军事演习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后便是那场万众瞩目的盛大阅兵。

作为空降十五军的副军长,李良辉领兵整齐排列,亲自接受了小平同志的检阅。

那时,国家刚刚经历百废待兴的复苏期,四周的安全形势未曾消停,军队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在如此背景下,这场阅兵不仅是一场军事展示,更是国家意志与军魂的象征,是一声掷地有声的回答——中国人民解放军,随时准备应对任何挑战。

他站在阅兵场上,心中却仿佛看见了那片广阔的未来,军旗飘扬,战士们的身影穿梭在中华大地,所到之处皆是万家灯火的和平与安宁。

这阅兵场上的一举一动,不止关乎现在,更关乎未来。

那时候的训练,确乎是苦的,苦到骨子里,苦到汗水浸透衣裳,眼眶却不曾湿润一分。

训练伊始,要求士兵们腿上绑着沙袋,沉甸甸如一块铁砣。

每次抬腿,都仿佛要将脚踝从地上撕扯开来,还不能打弯,只能笔直如竹竿般抬到规定高度。

胳膊上也同样绑着沙袋,要求手臂平展如一根铁棍,前后距离、敬礼角度都得一丝不苟,用夹板卡住,动弹不得,仿佛生怕你能逃出一寸空隙。

这高强度的训练,一旦开始,便如无休止的长河,日日奔腾不息。

每日十小时只是基础罢了,十二、十三个小时也时有发生。

累不累?那自然是累的。

苦不苦?已难以用语言描述。

然而再苦,也没有比革命前辈更苦。

李良辉每每想到战争年代的战士们,风餐露宿,枪林弹雨中拼命前行,便觉眼前这点辛苦不过小儿科了。

何况,领导干部带头挥汗如雨,大家也不好意思叫苦,索性都咬紧牙关,拼了命地坚持下去,竟也个个都硬是扛了下来。

更妙的是,训练的效果好得出奇,仿佛这些苦难是烈火,反而锻造出了精钢。

训练中,皮鞋一个月便走坏一双也不奇怪,毕竟每天行走,磨损自是难免。

然而,那时候的物质条件有限,能再发一双新鞋也未必可能。

于是,各连队便成立了修鞋组,也颇具创意。

有人鞋坏了,修鞋组的人便将其他不能穿的鞋拆了,东拼西凑地给补上。

这鞋虽不美观,但却依然耐穿,步伐如铁,训练照旧。

在李良辉眼中,1981年的华北大阅兵不仅是一次军事实力的展示,更是一次军魂的升华。

它不仅彻底改变了国内外某些人对中国军队的陈旧看法,还昭示了这支军队永远忠于党、永不变色的信念。

真正的军人

阅兵精神照亮了李良辉未来的军旅生涯。

后来,李良辉升任空降15军军长,训练极严。

凡是军中之人,无论职务高低,哪怕是电影放映员也不能幸免,皆得跳伞,军长带头跳。

这便是李良辉的作风,光说不练,那可不行。

一次,他亲自率领一排兵士,带上两天的干粮,空降至山中险恶,野兽出没,溪流曲折的神农架莽莽大山,开启了一周的野外生存训练。

他开创了我军在“三无”(无通信引导、无气象资料、无明显地标)条件下,超低空400米跳伞的纪录。

后来,他调任宁夏军区副司令,本以为在这偏远之地能稍事松懈,谁知这位副司令一上任,便又掀起了狂风骤雨。

宁夏军区没有直属部队,他便将全省的武装部部长、政委们一同召集,统一睡上下铺,早上出操,晚上紧急集合,黑暗中摸索着打背包,哨声一响,营区里如同炸了锅。

那些部长、政委们,早已大腹便便多年,少有这般折腾,被练得汗流浃背。

李良辉似乎不打算就此罢手,最后一个课目更是别开生面。

他从空降15军调来一个连队,让大家亲眼目睹空降表演。

那场面,堪称轰动。

自此,哪怕不知道谁是司令、政委的人,也都知道有个“李副司令”,这位本该在宁夏静候退休的人,却硬是把全区的军事训练搞得热火朝天,翻天覆地。

调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后,他更是频频现身边疆哨所,顶着沙尘与酷暑,亲自指导战士训练。

那风沙扑面,仿佛要将人骨头都打碎,他却依旧站得笔直,将这份铁血精神深深植入每一个角落。

2000年9月8日,乌鲁木齐市西郊西山路段一声巨响。

一辆满载准备销毁军用弹药的车辆突然爆炸,火光冲天,硝烟四起,炸得人心惶惶,现场一片狼藉,至少73人死亡,300余人受伤,30余辆汽车化为残骸,房屋也在火光中扭曲。

李良辉作为军区司令,责无旁贷,终被解除了职务。

2001年到2003年,李良辉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头顶依旧罩着那副司令的光环,脚下却已踏上了“即将到龄”的边缘。

那些年,他的步伐依然铿锵,但人们心里似乎已有了某种默契。

这位“李副司令”,不过是短暂的过客罢了。

就这样,当他去河南考察时,当地驻军领导便陪同着,满脸堆笑地一路讲着那些荤腥的段子。

李良辉未曾吭声,脸上虽不露声色,但心里早已如积云压顶。

他一向是个刚正不阿的军人,这些庸俗不堪的调笑,本就让他极为不快,可碍于场面,他只是默默忍耐着,大约心中还存着一丝善意的期望,期盼这些人能适可而止。

可偏偏,那些自以为幽默的段子没有尽头。

到了中午饭桌上,有人肆无忌惮地继续胡言乱语。

李良辉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只见他猛地将碗筷狠狠一掼,发出一声震天响,桌子微微震动,所有人都为之一惊。

他怒声斥责:“你们都是党的高级干部,你们庸俗!”

话音未落,他愤然起身,离席而去,留下满桌的饭菜和一群目瞪口呆的官员。

人们后来议论纷纷,谁曾料到,李副司令的脾气竟如此火爆。

从此以后,不仅黄段子绝迹,连吃饭时再也没有人敢陪同。

老虎虽老,雄风犹在,隐忍间透着威慑。

他用那一摔,不仅摔碎了饭桌上的庸俗之风,更摔出了军人的铮铮铁骨。

即便行将退役,他的胸膛里依然跳动着那颗炽热的心脏,犹如当年初入军营时那样,满腔热血,激情澎湃。

当有人问他为何选择参军,李良辉总是淡淡一笑:“一时冲动,唤起了满腔热血。”

真正的军人,不只是靠枪炮威慑敌人,更是靠内心那股永不言败的精神,哪怕身处高位,哪怕已至暮年,依然如此。

身虽老,心却不老,军人该有的尊严与风骨,一丝一毫都未曾减损。

参考资料:

最年轻的受阅副军长李良辉:参加81年阅兵是我人生之幸2017-07-31 中国青年网

0 阅读:0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