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吃饭八分饱”这句话,几乎成了养生界的金科玉律。可你知道吗?对于65岁以上的老人,这个观念可能并不适用,甚至可能影响健康。有研究发现,老年人长期吃得太少,可能会加速肌肉流失,增加跌倒风险,降低免疫力,甚至影响寿命。

65岁后吃饭到底该怎么吃?如何才能既满足健康需求,又避免“吃撑”带来的负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老年人饮食的那些门道。
“八分饱”真的是健康的金标准吗?小时候,父母总说:“吃饭别吃太多,八分饱就行。”这句话流传了几代人,甚至成了健康饮食的共识。但到了老年,这个“八分饱”的标准,真的还适用吗?
这个说法来源于对“过度饮食”的警惕,而不是针对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年轻人新陈代谢快,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八分饱确实是个不错的控制标准。

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降低,食欲也会随之下降,如果再刻意控制饮食,很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肌肉流失,甚至增加骨折风险。
有研究指出,65岁以上的老人,如果长期吃得过少,蛋白质摄入不足,肌肉流失速度会加快,导致“肌少症”,从而影响行动能力。老年人并不是“吃得越少越健康”,而是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充足。
65岁后,吃饭到底该怎么吃?这5点很关键!1. 别再“怕吃肉”,优质蛋白要吃够!很多老人一提到肉,就觉得是“发物”,怕长胖,怕胆固醇升高,干脆不吃。但蛋白质是维持肌肉和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65岁以上的老人,每天至少需要摄入1.0~1.2克蛋白质/公斤体重。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老人60公斤,他每天至少需要60~72克蛋白质,这相当于一块鸡胸肉+一杯牛奶+一颗鸡蛋的蛋白质含量。
优质蛋白来源:
鱼肉、鸡肉、牛肉(红肉适量,白肉优先)
鸡蛋、大豆制品(比如豆腐、豆浆)
奶制品(低脂牛奶、酸奶)
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肌肉流失的速度会加快,久而久之,走路变慢、站不稳、容易摔倒,甚至影响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65岁以后,别再把肉当“洪水猛兽”,合理吃,才能健康。
2. “饭要软、菜要烂”?小心越吃越难消化!很多老人牙口不好,或者消化能力下降,就喜欢把饭煮得特别软,菜炖得特别烂,甚至每顿饭都喝粥。但你知道吗?长期吃过于软烂的食物,反而会让消化系统变“懒”,削弱肠胃蠕动能力,导致便秘、消化不良。
正确的做法是:
米饭可以换成杂粮饭,比如小米、燕麦、糙米等,增加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

蔬菜不要煮太烂,稍微焯水或蒸煮后食用,保证营养不流失,也能锻炼牙齿咀嚼能力。
适量摄入坚果和水果,比如核桃、杏仁、苹果等,有助于增强咀嚼能力,预防牙齿退化。
3. “少油少盐”没错,但千万别吃得太清淡!很多老人为了健康,刻意少放盐、少放油,甚至连一点调味品都不加,觉得吃得“越清淡越健康”。但过度清淡的饮食,会让食欲下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甚至可能引发低钠症,影响心血管健康。

正确的做法是:
适量用油,比如橄榄油、亚麻籽油、茶籽油,保证健康脂肪摄入。
盐可以少放,但味道不能太寡淡,可以用柠檬汁、醋、香料(如姜、蒜、胡椒)来调味,增加食欲。
多吃富含天然钾的食物,比如香蕉、菠菜、紫薯,有助于平衡血压,减少低钠风险。
4. “饭后百步走”?小心胃下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对于老人来说,饭后立刻运动,可能会增加胃下垂的风险。

65岁以后,胃部的支撑组织会逐渐松弛,如果饭后立刻走动,重力作用下,胃容易往下移位,导致胃下垂,引发消化不良、腹胀、胃酸反流等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
饭后先坐着休息20~30分钟,再进行适量活动,比如散步、轻柔的拉伸。
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弯腰、跳跃等动作,以免影响消化。
可以用热敷或顺时针按摩腹部,帮助促进胃肠蠕动,减少消化不良的发生。

年轻人可以饿一顿饱一顿,但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变慢,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如果饿了才吃,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甚至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正确的做法是:
每天定时定量吃饭,即使食欲不好,也要保证三餐规律。
少量多餐,如果一顿吃不下太多,可以增加1~2次加餐,比如吃点坚果、酸奶、水果等。
早餐一定要吃,不吃早餐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以前,我们总以为“吃少一点”才健康,但65岁以后,吃得对,远比吃得少更关键!适量增加蛋白质、不过度清淡、不过分软烂、饭后适当休息、保持规律饮食,这些才是老年人真正需要的饮食策略。
别再盲目相信“八分饱”了,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才能真正吃出健康、吃出长寿!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年营养与健康指南》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老年人营养不良的防治》
国辉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