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木雕花窗好看又实用,工艺经久不衰,其延续千年的奥妙在哪?

水绿看历史 2023-02-22 17:06:17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木雕艺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而花窗在这个载体中又彰显着独具中国特色的美好韵味。

而这个美学价值在明清时期到达鼎盛,至今中国的万户千家都在使用明清时期木雕花窗的样式,那它到底又何特殊之处呢?

一、形之美

木雕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家的探寻过程中,曾在位居我国江浙地区的河姆渡人留下的痕迹中,发现已有木雕的雏形。

在商、周时期,门窗初有形状,人们将木头用纸糊起来,为自己居住的房屋遮风避雨,却对其美观性没有深究。

唐代的窗户构架多为固定形式,不可随意开关。到了宋代,开关窗广泛应用,人们在造型以及外观上做出了改变,用于装饰点缀。

直至明代,银代役的出现,工匠们才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花窗也至此走向成熟。

明代建筑不像现代建筑一样越建越高,相反,明代建筑大都比较低矮,但比例却十分讲究,跟主人的相对关系也更加密切。

另一点,明代木雕花窗工艺崇尚简洁,没有特别多的装饰雕刻,大都用圆形、直线、曲线等这些简单的线条构建而成,简洁却不简单,单纯却又严谨,尽显园林的端庄与典雅之美。

“今日偏知春日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花窗在古代有着诗意的象征,各路文人墨客对仅用几块木质结构拼接而成的物什赞叹不已,构建窗户所用材料各个大小相同,形状相一,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古代是难以置信的。

运用最简单的几何线条,仿佛赋予了呆板的门窗灵魂似的,其构图巧妙,雕刻精致,给人以难以言喻的视觉体验。

而到了清代,木雕花窗工艺更上一层楼,由成熟走向了鼎盛。清代的木雕花窗纹饰逐渐繁琐起来,不再简单的只用几何图形搭建,而是慢慢的具象化,窗户有了自己的形状。

飞禽走兽、枝叶花草、字形文书都成了清代木雕花窗的纹饰,人们对府邸的装饰性更加注重,将特殊的人、物、植、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糠,巧妙的融入到花窗工艺当中去。

使其形状栩栩如生,如龙凤、牡丹、铜钱、寿字等纹路雕刻。小小的窗框里竟包罗万象。

更绝的是,清代工匠将如此复杂的元素呈现在花窗之上时,却不显杂乱,反而有着规律的构图与排列。

清代诗人李渔说道:

“窗棂以明透为先。”

而清式木雕花窗就遵循了‘透’这个字,使其内部并无暗不见天的空间,外侧又窥探不得内部其景象。

一窗一世界,苏州园林的花窗,便是其点睛之笔,建筑大师贝聿铭祖籍便是江苏苏州,他曾说:

“在西方窗户便是窗户,它的作用就是采光和通风而已。但是在中国,它是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外面”。

每当正午时分太阳高挂之时,镌刻在窗上的绝美纹饰便显现在了房间中。抬眼望去,窗外的的园林风光尽收眼底。可谓是窗内窗外各成一景。

故以木雕花窗虽只是用木头加工而成,色彩却并不单调,它反而是一幅画,是以山川树木为骨,以日光月华为其着色,画的便是一幅天上人间。

二、材之美

明清花窗不仅形状样式上具有中国古典特色,其材质也是精挑细选。为何明清时期的花窗大多喜欢采用木质材料呢?

其一,中国气候适宜树木生长,木材资源丰富,随着门窗的普及,随处可见木头便成了中国工匠做工的首选材料。

其二是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木源于自然,讲究的就是自然大道,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代表。

再者是木质的可塑性强,明清时期花窗繁琐的工艺设计使其能使用的材料并不多见,金属太过于坚硬,无法雕琢。

岩石过于沉重,不适用于当时朝代门窗可开关的便捷性。反观木材,坚硬程度适中,简单的工具即可雕刻出精致的纹饰。

材质轻软,人为挪动也不费时费力。且树木独有的气味、纹理和色彩也深受国人推崇。如明代宫廷大量伐用的楠木,楠木经久耐用,埋在地下几百上千年不会腐朽。

古皇帝的棺木多是采用楠木制成。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楠木有着冬触暖,夏碰凉的特点是其他硬木不具有的。

当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时,楠木花窗沾水还会散发出阵阵幽香。其特点被发挥的淋漓尽致,无不体现历来工匠的经验与智慧。

三、意之美

明清木雕花窗纹饰的艺术却又不止体现在‘美’,更多的体现在‘意’。那个时代科技并不发达,人们的信仰依托于鬼神之说。

但凡认为美好的事物,都会通过想象力赋予吉祥的寓意。而日常生活中的花窗,便成为了这些寓意的载体。

如故宫交泰殿花窗上的的龙凤纹饰,古话说‘龙凤呈祥’,龙凤纹饰在清代上至宫廷、下达民间,都是众人推崇的祥兽,代表着古人对风雨的期盼,运用到花窗之中不仅有风调雨顺的含义,更代表着百姓的安居乐业。

又如牡丹纹饰,自唐代以来,牡丹就大受世人所爱,被赋予富贵荣华之花,繁荣昌盛之意。到了清代,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越发之深,牡丹又被赋予吉祥之寓。

清代富贵人家,牡丹纹饰相当普遍,象征着地位的显赫与家庭的大富大贵。

清代的花窗纹饰表现形式并不单一,反而十分讲究,会以多种元素结合构建在花窗之上,再将这些元素通过谐音、理念、象征、文字以抽象的方式表示出来。

如蝙蝠可以与各个文字组合成吉祥纹饰,很多人会反驳,在这个疫情当道的时期蝙蝠是不祥物,怎么会变成寓意吉祥的纹饰呢?

实则古代人喜欢讨口彩,“蝙蝠寓意遍福”,是福禄的象征。白居易在诗中写道:

“千年鼠化白蝙蝠”

蝙蝠其实又是长寿的代表。

比如将寿字与蝙蝠结合在一起,寓意福寿双全,将万字与蝙蝠结合一起,寓意福寿万代,将五只蝙蝠放在一起,寓意五福捧寿。

四、传承之美

花窗作为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被国人慢慢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去,将古典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形成了一种独属于中国式浪漫的审美。

如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运动员依次而入,而脚下的大荧幕上便是中国传统的花窗纹饰。

用张艺谋导演的话说:

“我们研究了近千种古代传统门窗,无论在哪个角度拍照都很好看。”

真正的将中国传统文化搬上了世界舞台。

近年来,国家支持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保护也从未更断,深入研究古人创作花窗纹饰的技术与理念,并运用于生活当中,明代的简约风格至今还受大众推崇。

从市场需求来看,顾客们不再只追求新奇的事物,更需要一些具有民族自豪的,带有复古元素的生活装饰。

清代那些繁缛的吉祥纹饰放到现代也是出类拔萃的存在。‘直接照搬’都能引人注目,再加上现代思想开放,思维发散的厉害。

这使得如今的文创产品在具备中式风格的前提下,又进行着有意义的创新发展。

所以,在这个机械工程遍布的年代,手工雕刻制品更加昂贵更加难得,每一起手,每一雕刻都是在前辈所走过的道路上带着新思想开辟新河流。

结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信息潮流的更迭,无可避免的使部分人忽略中国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

但随着国家对于文创的大力支持和传统工艺接班人的鼎力宣传,花窗纹饰工艺不仅仅只局限于部分保留的古建、园林中。

它正一步步走近大众的视野,所接触之人无不感受到它那扑面而来的经久不衰之美。

可以说它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源流的瑰宝,也是后世人需要保泰持盈的重要财富。

参考资料:

《明史》

《清史》

《明清木雕考》

0 阅读:6

水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