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选官不走寻常路,举荐制与科举制并存,前期越好用后期越失控

水绿看历史 2023-03-01 07:10:0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举荐制度,作为几千余年前古代封建王朝所留下的独特的选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然而,伴随着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得举荐制度慢慢不再被统治者所采纳。到了宋代,举荐制度又得以复活,被统治者采用,并且此时与科举制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这一融合为此时的宋朝官场选拔了无数的精英才俊,也为宋朝经济政治得以繁盛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独一无二的宋朝举荐制

举荐制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法制度遗留下来的产物。通过举荐制度选拔的人员大多出自世家大族,这就映照了那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

而到了宋代,此类现象大有改观。伴随着科举制度的日渐盛行,举荐制度一改以往的选举制度,如远古社会的禅让制、西汉王朝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在举荐制度中,举荐者和被举荐者作为此类制度的双方,却仅限于在官僚系统内部中产生,而每一级的官员其自身的选举范围也不尽相同。

大宋王朝的举荐制为配合科举制公平性的特点,对自身选举过程要求极其严格。对于其举荐过程具有绝对的保密性和公正性。

而在官职认派方面,宋朝举荐制度也大有改观。以选人改官为例,“选人”如宋朝的判官、文官或者是推官,他们拥有推荐入京为官的资格。

但是,它的弊端也随之而来,不容小觑。并不是全部的“选人”都可以符合选人改官的各项要求。

相比于其他官职来说,其晋升的空间着实有限。而这其实并不利于宋代举荐制度的发展。

再以“差遣”为例,“差遣”作为一种随机分配的官员分配制度,对于其选择的对象没有其他特殊要求。

统治者为应对其各种特殊情况,需要挑选一方面人才得以接任。而此类方式一般通过大臣向皇帝推荐或者是由皇帝亲自考察与任命。通过严格选察,使得封建王朝的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行。

最后以“恩荫庇护”为例,宋朝时期,即使科举制度日渐昌盛,但在举荐制度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些手握举荐权力的官员为了谋取自身利益,于暗中将一些有氏族背景的“选人”与“文人骚客”当做已经考察过的人才,直接举荐给朝廷。

在这种风气逐渐横行之下,升官谋职成为了钱权交易的产物。高官大臣以权谋私,平民百姓再无出头之日。

于是,两宋后期的举荐制度已成为危害社会的最大“毒瘤”。

日趋衰败的宋朝举荐制

宋太祖赵匡胤秉承了唐代“科举制”的选官制度,却也重启了曾经风靡一时的“举荐制”,这使得科举制与举荐制彼此交流与融合。

同时,由于宋太祖因朋党黄袍加身,拥护称帝。因此,朋党与举荐制度在宋朝时期不可分离。而此时的朋党之风日趋慎重,于历史中这种现象被称作“君子之党”。

在宋代,推动举荐制走向衰败的还有以下几大重要因素。且看“世林之气”,许多大臣官僚通过自身表现出德才兼备的气质进而获得了举荐。

而这逐渐形成了世风日下的“士林风气”,这对举荐制度走向衰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再看“贸易”之道,宋朝具有举荐权的大臣官员结党营私,狼狈为奸。以“举荐书”为中心,他们纷纷展开暴利的“贸易”之道,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宋朝举荐制度走向瓦解。

而我们再看其举荐的标准,宋代官员的举荐标准即是通过推荐人的自主认知而进行筛选。这不仅导致举荐制度官员的升迁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更会促使举荐的公信力和公平性直线下降。

最后,我们再看,对于宋朝的举荐制度而言,几乎全部依靠官员自身的德治进行维护。而这种制度在当时的宋朝并没有出现专门的法律可为其进行约束与管理。

因此,当举荐制度在面临着官员腐败与权力金钱的诱惑时,德治几乎成为了空谈。

所以当我们以史为鉴时,无论是身处古代社会还是如今的社会中,法治要与德治遥相呼应,才能相得益彰,这有利于我们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幸福社会。

与科举制相融合的宋代举荐制

虽然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没有实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封建王朝,但是它的经济与政治成就同样值得青史载册。

从隋唐时代产生与发展的科举制度中,北宋统治者认识到了凭借一张试卷对于官员选拔是不可靠的。

他们在其过程中出现的作弊嫌疑与漏洞缺陷是无法阻挡消灭的。因此,重启举荐制度对于当时的宋朝而言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而最终统治者希望科举制度与举荐制度二者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彼此交流与融合,能够为宋代的朝廷培养并提供更多优质人才。

在宋朝,一个官员若想要最大可能性地发挥自身的政治能力,首先必须要通过科举制度来证明自身的才华,并且在其今后的政治生涯中还要接受来自各方的鉴定才能担任国家要职。

这样无论是在才学还是在道德方面都尽可能的避免了小人当政,祸害朝纲此类现象的出现。

该做法对于当今的社会依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例如公务员体制中对于才能与道德的培养选拔皆是受到宋代科举制与举荐制相互融合的影响。

而如今的中国也应如宋朝一般,从过往的历史中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结合自身的社会情况选择适合如今社会的正确政治之路。

正因为宋朝统治者清晰科学地考虑宋朝的国情与前朝政治制度发展的情况,将科举制与举荐制二者有机结合。

这使得宋朝即使在面临“积贫积弱”的处境下,却依旧有大批心系国家,有责任感的官员成功担任官职,并仍然挑选与接纳来往不断的清廉正直的官吏。

正因如此,宋朝更是成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没有遭受到农民起义而被推翻的政权。

正如罗马帝国虽已经灭亡数百年之久,但它自身的政治体制依然被如今的西方社会所借鉴与接纳。如“军事民主制”,这一制度的特点依旧被如今的西方社会所采纳吸收。

因此,如今的中国正如魏征所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学习宋代的选官制度,同时根据自身的政治定位与走向,开创美好和谐的新社会。

结语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司马君实如是说。在现在以及可能的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在这沉重的历史政治文化余脉中,依旧有着更多的社会价值等待我们思考与探寻。

此时的我们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历史早已依靠时间证明,我们现在拥有的即是全人类当前构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最佳选择。

而宋朝也用“亲身实践”向我们后人证明了官员选拔的另一个参考标准,让我们翻开史书的同时,对科举制度与举荐制度有了不一样的新奇看法。

而这在当今繁盛的中国社会中,对于其政治文化建设留下了一抹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东京梦华录》

《宋史》

《礼记》

0 阅读:1

水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