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李大叔在半年前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血糖偏高,为了健康着想,他平时基本上都不吃甜食。
然而半年后复查时,李大叔的血糖指标不仅没下降,还超过了7.0mmol/L,存在演变为糖尿病的风险。
这让医生很惊讶,想知道李大叔平日里到底吃了什么,才会让血糖不降反升?
后经了解发现,李大叔是一个很爱吃面条的人,一天至少能吃两顿,并且每顿吃的分量也比较多,难道面条会让血糖升高吗?
一、长期大量吃面条对身体好吗“面条又不是甜的,怎么不能吃?而且吃面条对胃好啊。”当医生问李大叔为何喜欢吃面条的时候,他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其实不止李大叔,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觉得面条对身体好。
这有一定的道理,毕竟面条是用小麦磨成粉后做出来的,具备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物质。
只不过,含有的营养物质数量不少,却不见得含量一样多,因此将面条作为单一性食物来吃,会让给身体营养不良。
从这一点来说,哪怕李大叔没有血糖升高的情况,长期吃面条的他也可能会出现其它健康问题。
至于“面条明明不是甜的,为何还能让人血糖升高”这个问题,那是因为除去前面提到的多种营养物质之外,面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碳水化合物。
而碳水高的食物往往热量也比较高,在吃多了还不运动的情况下,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体重就会增加,显得身材很肥胖。
当人变胖之后,除去身体会感觉到沉甸甸的,少了一些轻盈感之外,还容易出现各种慢性疾病,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
别看面条本身没啥味道,不像糖一样甜滋滋的,但升糖指数却能达到81GI左右,属于高糖食物。
人在进食面条后,血糖水平会上升,寻求平衡的身体会在较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胰岛素,进而令血糖有所降低。
但如果是高血糖患者,血糖值就可能在胰岛素的作用下难以降低。
那么既然吃面条对健康会造成影响,是不是就不能吃了呢?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自然是要少吃一些升糖快的食物,不止是面条、米饭也不能多吃。
注意是“不能多吃”,不是“不能吃”,毕竟面条是很多人餐桌上的主食,适当地吃一些可以解馋,对健康的影响也几乎能忽略不计。
二、吃面条也有讲究前面有提到,面条是升糖指数能达到81GI的食物,这是因为淀粉在进入到人体后,会被转变成为葡萄糖。
随着这些葡萄糖在体内累积起来,就会导致在体检的时候,测出来的血糖水平偏高。
只是血糖水平偶尔偏高一两次,不能立刻认定就是糖尿病了,还需要进行综合的临床诊断。
至于怎么样吃面条,可以减少对血糖的影响,可以先从分量上进行控制,每餐吃的时候少吃一些。
而且务必要将面条煮熟了之后再吃,因为夹生状态的面条碳水含量比熟面条更高。
另外煮熟后的面条别急着吃,淀粉类的食物放凉了后,就会形成不那么容易被消化掉、且会令人产生饱腹感的抗性淀粉。
或者也可以在面条里面放一些消化速度偏慢的肉丝,两者配着一起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用面条的分量。
不过从营养的角度上来说,光有肉丝还不够,还可以增加一些蔬菜,如小青菜、蘑菇等,富含膳食纤维,也没多少热量。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可能在吃面条的时候,还很喜欢喝面汤,这种一口汤一口面的做法,也容易导致的血糖升高。
因为面汤里面基本上都是淀粉,并且比面条更容易消化,所以要少喝一些,那么是不是做成不带面汤的炒面或蒸面就可以了呢?
其实也不尽然,毕竟这两种吃面条的方式中,往往需要用到一些油,而油脂在体内也容易变成脂肪。
倘若不想发胖,饭后要配合一些运动,消耗体内多余脂肪以及热量。
三、控制血糖前先控制饮食血糖比较高且存在糖尿病风险的人,如果想要控制血糖,要先学会控制自己的饮食,不能再随心所欲地吃喝了。
至于怎么吃会更有益于健康,从蔬菜的颜色上可以做一个区分,记住“吃绿不吃红”这个原则。
通常绿色的蔬菜,如黄瓜、芹菜等,会含有较多的叶绿素,是一种能起到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作用的物质。
相比之下,红色食物多含有花青素,虽然也能抗氧化,但红色食物的含糖量也比较高,吃过之后血糖会明显增加。
保险起见,为了摆脱血糖偏高的困扰,如西红柿、赤小豆等食物要少吃。
与此同时,“吃干不吃稀”也是要掌握的一个原则,其中“干”的食物有馒头、米饭等,“稀”的食物则包含了面片汤、粥等。
不吃或少吃“稀”的食物,是因为这类食物比较软烂,吃了之后容易消化,升糖速度自然就会变快。
再就是不管是吃蔬菜还是吃主食,每次都要定量吃,时间也要尽可能保持在每天的同一时段。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血糖因饮食分量与时间不受控,出现一会儿高、一会儿又低了的状况。
并且定量意味着每餐不宜多吃,可以多分餐,一般分餐的次数越多,对血糖造成的影响会随之减弱。
虽然面条作为主食,已经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出现数千年了,但弄明白怎么吃面条更健康的人,占比还是比较少的。
其实不止面条,对于其他食物的吃法,老百姓也不见得都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