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写给日本的圣旨,内容霸气、字迹精妙,被岛国供奉至今!

卿文 2025-02-01 14:46:34

在隋唐时期,日本曾经派遣大量使者前来学习中国文化,将佛教、儒学、汉字、建筑、艺术等都引入了日本。

但到了明朝后期,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后,其野心膨胀,试图先占领朝鲜,再入主中原。

丰臣秀吉很快就派遣大军进攻朝鲜,朝鲜向明朝求援,接着明朝就同日本爆发了军事冲突。

双方停战后,万历皇帝便给日本降下了一道圣旨,里面内容十分霸气,字迹也相当精妙,至今在日本依旧被很好地保存起来。

一、万历朝鲜战争

丰臣秀吉是日本战国历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统帅和统治者,性格上也存在着非常矛盾的一点。

一方面十分暴戾残忍,曾经下令对一些主动投降的士兵的家属,采用极刑全部处死。

另一方面又比较善良爱民,一直都很关心当时非常严重的军队人口买卖问题,并出台了最为严格的人口买卖禁令。

不管怎样,丰臣秀吉凭借着自身卓越的军事才华和战略眼光,成功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完成了统一日本的历史任务。

从某一层面上来讲,丰臣秀吉和我国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几分相像之处。

两人都是出身底层,又都是通过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地爬到了权力的最顶峰,并都结束了一个混乱的时代。

两人在性格上,也都兼具有残忍暴戾和善良爱民的矛盾点。

但两人也有很不同,那就是丰臣秀吉比起朱元璋来说,还要更加的自信和癫狂。说好听点就是自信,说不好听点就是认不清自己。

朱元璋在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任务之后,便老老实实地固守国土,治理国家,即便在军事上有出击蒙元,也只是为了解决隐患,让明朝北部边境变得更加安全而已。

但丰臣秀吉就不一样了,他在完成了统一日本的任务之后,野心一下子就膨胀到忘乎所以的地步。

不肯老老实实待在日本,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而是想着要侵占朝鲜,甚至对中原有所企图。

在这种巨大的野心之下,丰臣秀吉很快就出兵狠狠地朝鲜一顿。朝鲜挨打之后,便向自己的大哥明朝求救。

故而明朝这边也迅速出兵,进入朝鲜半岛打日本。

这场战争从1592年一直打到了1598年,前后历经了两个阶段,最后以丰臣秀吉病死,日本方面难以为继结束。

中朝联军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战争对于各方来说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明朝来说,战争获胜,固然值得高兴。

但其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难以承受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都被消耗掉,大大削弱了自身的国力。

其原本就处于王朝后期的下坡路了,这场战争更是让其在下坡路上滚得更快一点。

而对于日本来说,丰臣秀吉的霸权梦想破灭,刚刚才完成统一的日本又陷入了严重的内斗中去,并最终导致德川家族取代丰臣家族,成为新的实际统治者。

二、万历皇帝的圣旨

话说回来,在战争的首阶段告终之后,明朝便与日本展开了一次谈判。

由于在谈判中,有明朝官员向万历皇帝诈称,丰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退出侵朝日军。

万历皇帝闻之,大喜过望,遂降下了这道圣旨。

圣旨中,万历先是将自己作为中原皇帝的威严给展露出来,表示凡是上天覆盖、大地承载的地方,没有不尊重并服从皇帝命令的。

从四面八方,直到海边的日出之地,没有人不遵从皇帝的旨意。

接着又表明,中原的先祖皇帝是对日本有恩的,日本现在所拥有的扶桑之地,就是中原的先祖皇帝赏赐的。

再接着又提到了,由于你丰臣秀吉愿意尊重中国,愿意派遣使者向西而来,表达了仰慕和归顺之心,又北上叩击万里长城的关隘,表达了愿意归附的愿望。

所以你丰臣秀吉的此番归顺热情,着实难却。我身为中原皇帝决定,顺了你的心愿,册封你为日本国王。

最后强调,要丰臣秀吉恭敬地遵守条约,感受中国皇帝的深厚恩情。不要改变你的忠诚和诚意,要恭敬地服从中国皇帝的命令,永远尊崇中国皇帝的教诲

丰臣秀吉也是一个骄傲的人,他看到万历皇帝在圣旨中如此高高在上的姿态,对此十分愤怒,并没有接受册封。

并在不久后再度发起了侵朝战争,开启了万历朝鲜战争的第二阶段。

三、圣旨被岛国供奉至今

这道圣旨的内容,其实挺稀松平常的,并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丰臣秀吉在看完这道圣旨圣旨后,也确实感到很生气。

但令人意外的是,其依旧还好好地保存到今年,至今仍旧放在日本的大阪博物馆,被好好地供奉着。

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道圣旨由翰林院学士所写,字字精致典雅,兼采多位书法大家的笔意,如欧阳询、柳公权等。

书写过程中既有轻重、疾徐变化,又用笔方圆兼备,转折处如尤显张力与韧性。

再加上其整体布局工整严谨,跌宕有致,即便抛弃其所具有的历史研究价值,也可以称得上是明代书法艺术的典范之作,是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书法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这道圣旨虽然没能够成功阻止丰臣秀吉的继续侵朝,但却见证了中日历史上的第三次战争,以及明朝对日本的强硬态度。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明朝维护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象征。

同时圣旨的字体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书法艺术价值也很高,堪称“台阁体”的典范之作。

再加上其历史研究上所具有方非凡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日本那边,至今仍然,将其好好供奉在博物馆里的主要原因。

0 阅读:22
卿文

卿文

喜欢听故事的,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