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用四个字给出答案:张郃二三十回合败给马超赵云,却为何能跟张飞大战三五十回合?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5-02-14 11:28:49

曹魏五子良将中最让人琢磨不透的不是于禁而是张郃,因为于禁就是个“责人严待己宽”的“猪身上的乌鸦”,虽然曹操一度看走眼并对他委以重任,但是最后还是发现自己被骗了:“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比于禁更令人难以捉摸的,是跟于禁同为五子良将的张郃张儁乂:曹操活着的时候,张郃几乎每战必败,但是到了三国中期,也就是曹操、刘备和关羽张飞谢幕后,张郃却成了三国一流“名将”,连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也在张郃那里碰了硬钉子。

三国正史中在街亭击败马谡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张郃,诸葛亮也没唱过空城计,张郃是怎么死的,不同史料也有不同记载,所以咱们只好抛下正史只看演义,来聊一聊张郃与赵云、马超、张飞的交手记录,看看这三次单挑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

有人说五子良将之首是于禁于文则,但是按照《三国志》的记载,五子良将之首是张辽张文远,第二是乐进乐文谦,第三是于禁,第四是张郃,第五是徐晃徐公明。

不管是以正史为依据,还是拿演义来说事儿,于禁的表现都不可能为为五子良将之首,即使仅按级别来算,他也不如“特进(享受准三公待遇)”张郃。

轻言大义者,临难必变节。于禁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为了“整肃军纪”对夏侯惇统领的青州兵大开杀戒,还杀了向他投降的老朋友昌豨,为的就是在曹操面前树立执法严明不畏权贵不徇私情的形象,如果不被关羽捉去现了原形,那么他的谥号就可能是“肃”而不是“厉”了。

于禁谥号为“厉”,谥法规定: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暴慢无礼曰厉;愎狠遂过曰厉。

张郃谥号为“壮”,谥法规定: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死于原野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谥号等于盖棺定论,于禁被贬得一无是处,张郃却可能被抬得太高,我们细看《三国志》就会发现夏侯渊之死,张郃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军阳平关,渊率诸将拒之,相守连年。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读者诸君都精通古文,所以谥号的解释和夏侯渊的死因,不用笔者来解释,如果咱们只以《三国演义》为依据,可能同样看不清张郃究竟有多大本事:张郃二十回合败给马超,三十回合败给赵云,却能跟张飞硬抗三五十回合而不败,莫非张飞的武功还不如赵云和马超?

潼关渭水之战,于禁和张郃的表现得很拉胯:“马超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得八九合,于禁败走。张郃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

张郃于禁纷纷败走,撇下曹操被马超追得割须弃袍,要不是曹洪舍命相救苦战五十回合不退,一直撑到夏侯渊赶来,曹操当时可能就挂掉了。

在此前的穰山之战中,赵云一枪秒掉河北四庭柱中的高览,然后“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郃。郃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

张郃并没有替高览报仇的意思,而且可能不知道高览已经挂了,要是他早知道高览死得那么痛快,可能看见赵云就跑了。

张郃看见赵云就跑,这事儿还真发生过:汉中之战,张郃和徐晃围住了来烧粮草的黄忠,“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张郃在马超和赵云的枪下,表现得十分“脆弱”,但是面对张飞的丈八蛇矛,他似乎却显得很有“霸气”,甚至在迎战张飞前,还口出大言:“曹洪曰:‘巴西守将张飞,非比等闲,不可轻敌。’张郃曰:‘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此去必擒之!’洪曰:‘倘有疏失,若何?’郃曰:‘甘当军令。’洪勒了文状,张郃进兵。”

张郃立了军令状,表现得也确实很拼命,跟张飞进行了两次单挑,而且都不是在单挑中被张飞击败。

张郃第一次与张飞单挑:“两军摆开,张飞出马,单搦张郃。郃挺枪纵马而出。战到二十余合,郃后军忽然喊起,原来望见山背后有蜀兵旗幡,故此扰乱。张郃不敢恋战,拨马回走。张飞从后掩杀。”

张郃与张飞第二次交手:“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张郃不见救兵至,正没奈何,又见山上火起,已被张飞后军夺了寨栅。张郃三寨俱失,只得奔瓦口关去了。”

从这两次交手记录来看,张郃的武功都不弱,跟张飞打三五十回合一点问题都没有,要不是出现意外情况,可能一百回合也分不出胜负。

最后张郃还是被张飞,但张郃是输在智谋不足而非武功不济,他在张飞面前耍心眼儿诈败诱敌,结果张飞将计就计,又把张郃痛扁一顿,张郃的三万大军被张飞杀得只剩下十多个,连一匹马都没逃出去。

张郃跟赵云马超单挑,见势不妙马上脚底抹油开溜,但是跟张飞单挑,却是死缠烂打,好像不被戳个透明窟窿都不肯罢休。

熟读三国的读者诸君当然不会认为张飞的武功不如赵云马超,因为吕布活着的时候,能跟他大战一百回合不败的只有张飞一人而已,张郃之流连跟吕布交手的资格都没有,赵云马超比许褚强点也有限,许褚也就能跟吕布打二十回合而已。

既然不是张飞武功不如马超赵云,那么为什么张郃在张飞面前表现“神勇”,却在马超赵云枪下有点“不堪一击”?这个问题读者诸君肯定心中自有答案,笔者认为,还是《三国志》给出的那四个字最精辟:“郃识变数。”

张郃这个家伙,实在是很聪明,他知道啥时候该拼命,啥时候该开溜:跟赵云马超单挑的时候,他只是曹营参战诸将之一,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没必要拼命,但是面对张飞的时候可就不同了——他在曹洪那里立了军令状,作为大军主将出战,赢了全是他的功劳,输了,曹洪就会要他的脑袋。

关羽说张辽的武功不在自己和三弟翼德之下,张郃曾与张辽在官渡大战无数回合不分胜败;被赵云一枪秒杀的高览,在官渡之战时,也曾与许褚捉对厮杀而没有落败;许褚跟马超打了二百三十多回合,却在汉中被张飞一矛戳中肩膀——说许褚是醉酒战斗力下降只是借口,当时许褚早就该醒酒了。

大将的武功战力忽高忽低,其实说怪也不怪,“郃识变数”就是最好的答案:为什么而战,是立功重要还是保命重要,这对三国时期的大将来说极为重要。

三国混战,说白了还是同室操戈,武将和谋士转换阵营就像在总公司下属的分公司调动工作,给谁干都是干,所以张郃于禁不像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那样是为自己家创业,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武功战力,当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张郃绝非等闲之辈,所以他二三十回合败给马超赵云,极有可能不是真实战力的体现,于是最后留给读者诸君的问题就出来了:如果张郃退无可退只能拼命,他能跟马超赵云打上多少回合?如果仅以张郃为参照物,能否说马超武功高于赵云、赵云武功高于张飞?

0 阅读:10
半壶老酒半支烟

半壶老酒半支烟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