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盘点丨刘庆淮教授:脑眼跨学科与人工智能创新齐头并进

有眼的视野 2025-02-24 02:15:49

编者按:律转星移,华章日新。回望2024年,江苏省人民医院刘庆淮教授团队秉持跨学科协作与临床转化并重的理念,在脑眼跨学科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及眼底病诊治研究等方向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成果展现了刘庆淮教授团队在眼科研究的深厚实力,有力推动了学科交叉的深入融合,更为眼科学发展注入全新活力。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些研究成果,感受它们为眼科领域带来的创新变革与无限可能。

代表著作《眼科OCT图像智能化分析及管理》

《眼科OCT图像智能化分析及管理》为眼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师提供了一部宝贵的指南。作为全球眼科影像分析的先锋,刘庆淮教授在书中深入探讨了OCT技术的智能化应用,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都有详尽阐述。

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OCT图像分析的前沿算法,还着重探讨了如何在临床管理中高效应用这些工具,以帮助医师更精准、更高效地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内容简洁明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从业者提供了一本实用性强、易于上手的指导手册。无论是科研人员、医学工程师,还是临床医师,本书都将成为他们了解眼科图像智能化发展的一部宝贵参考。

研究论文

2024年,团队在脑眼跨学科研究、人工智能及眼底病领域积极探索,累计发表或接收高水平SCI论文15篇。

曹秋晨、杨诗歌等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IF:15.3分)发表论文1,揭示脑源性β-淀粉样蛋白(Aβ)通过脑脊液沿视神经运输至眼部,导致视网膜变性。该研究在刘庆淮教授、肖明教授脑眼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为通过脑眼结合的角度为眼科、神经科的退行性病变探索新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脑眼结合的交叉研究对脑病及眼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茅希颖等开创了一种新的单细胞多组学分析方法(scMeT-seq)2,首次实现了单细胞水平代谢组与转录组的同步测定,为研究细胞代谢与表型的关联提供了全新工具。该成果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IF:14.3分)。

刘庆淮教授团队与南京理工大学的陈强教授团队合作发布OCTA-500数据集3,助力视网膜血管及微血管研究,并提出创新分割算法,推动眼科影像分析发展。该成果发表于Medical image analysis(IF:10.7分)。

陈雪、王颖等发表于EMBO molecular medicine(IF:9.0分)的研究发现4,FTO(一种肥胖相关蛋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通过调节内皮细胞功能、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发挥重要作用,FB23-2抑制剂可有效改善病理表现,提示FTO为DR治疗的潜在靶点。

吴心镜等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IF:8.2分)的研究发现5,Gremlin1(一种新型的促血管生成和促纤维化因子)在眼科血管生成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和纤维化,且抗Gremlin1抗体可有效抑制相关病理过程,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基金申请

刘庆淮教授团队专注于视网膜疾病研究多年,在2024年成功中标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包括三项面上项目和两项青年基金。这些高质量的立项涵盖了多个前沿领域,充分展示了团队在国家级科研基金竞争中的卓越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刘庆淮:LPL+小胶质细胞脂质代谢失调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管重塑中的机制研究

胡仔仲:糖化白蛋白介导MARCO+小胶质细胞活化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研究

陈雪:ALKBH3介导的LDHA m1A修饰调控RPE糖代谢在干性AMD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谢瞻:JWA功能肽通过双靶向整合素aVβ3/MMP2及核心序列D型变构增效抑制CNV的机制研究

范雯:CCR3拮抗剂通过CEBPD/PPARγ/FAO信号轴抑制wAMD血管新生和光感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学术传播

刘庆淮主任牵头创办的公众号“枢界脑眼”致力于打造脑眼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聚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开设多个内容板块,涵盖前沿创新、学术动态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目前,公众号粉丝已突破千人,单篇推文阅读量破万,成为广大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获取最新资讯与交流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

“枢界脑眼”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放的互动模式,推动脑眼科学的发展与传播,成为行业内的重要信息枢纽。

展望未来

科研领域既充满挑战,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刘庆淮教授团队始终秉持求索创新的精神,致力于深入揭示疾病的潜在机制,推动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紧密结合,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影像技术在眼底病诊疗中的应用。展望未来,团队将通过整合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进一步深化眼底疾病的机制研究,挖掘脑眼互动的临床价值,并为个性化治疗的实现提供支持,力求为眼科领域带来新的突破与进展。

参考文献

1. Cao Q, Yang S, Wang X, et al. Transport of β-amyloid from brain to eye causes retinal degener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J Exp Med. 2024;221(11):e20240386. doi:10.1084/jem.20240386

2. Mao X, Xia D, Xu M, et al. Single-Cell Simultaneous Metabolome and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Revealing Metabolite-Gene Correlation Network. Adv Sci (Weinh).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4, 2024. doi:10.1002/advs.202411276

3. Li M, Huang K, Xu Q, et al. OCTA-500: A retinal dataset fo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study.Med Image Anal. 2024;93:103092. doi:10.1016/j.media.2024.103092

4. Chen X, Wang Y, Wang JN, et al. Lactylation-driven FTO targets CDK2 to aggravate microvascular anomalies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EMBO Mol Med. 2024;16(2):294-318. doi:10.1038/s44321-024-00025-1

Horton ES.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on of Diabete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Presented at: Cardiometabolic Health Congress; Oct. 10-13, 2019; Chicago.

5. Wu X, Qin B, Cheng R, et al. Angiogenic and Fibrogenic Dual-effect of Gremlin1 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Int J Biol Sci. 2024;20(3):897-915. Published 2024 Jan 12. doi:10.7150/ijbs.85735

0 阅读:0
有眼的视野

有眼的视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