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宋词里·2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11-20 03:04:00

生活在宋词里·2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1997年初夏,我有幸来到山东省诸城市,学习这里的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经验。

诸城的历史颇为悠远,今诸城市境远古时属“东夷”腹地,出生于城区舜王街道诸冯村的虞舜,即由东夷人部落首领,由尧帝禅让为帝;春秋时,南部属鲁,北部属齐,鲁庄公二十九年(前665)冬,鲁国在石屋山(今庙山)东北、潍河之南城“诸”,取名“诸邑”,战国时,市境分属齐、鲁,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49),楚灭鲁,齐长城以南少数地区入楚,其余大部先已属齐;秦行郡县制,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琅琊郡,归属琅琊郡;西汉初年,置“诸城县”;隋开皇五年(585),改胶州为密州,治东武,十八年(598),改东武县为诸城县。此后,密州、诸城县沿置不废。宋兴,密州归宋。

来到诸城,思今怀古,不免想到密州,更不免想到曾任密州知州的苏轼,想到苏轼在这里的词作。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朝奉郎、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骑都尉”苏轼受任“知密州军州事”,即密州知州,十二月初三,到达密州。

苏轼在密州任职两年零一个月,共在这里填词20首,其中最为人称道、传播最广的为出猎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秋词《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超然词《望江南·超然台作》等四首,前三首更被当代著名学者夏承焘论为:“猎余豪气勃燕然,月下悼亡忆弟篇。一扫风花出肺腑,密州三曲月经天。”因之得称“密州三曲”。

苏轼到任密州的第二年,密州大旱,苏轼率随从到城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归途射猎习武于山东南麓黄茅冈,激发了作者少年时期就有的立志报国的豪情,创作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词。全词为: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较早的一首“豪放词”,题材和意境都具有开拓意义,苏轼本人也为之颇为自得,曾致书好友、词家鲜于侁,自述“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摆脱、跳出了以五代温庭筠、宋初柳永为代表的传统“婉约”风格,作者以“揽辔澄清”之志,写慷慨豪雄之词,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为艳科”、“以婉约为正宗”的范围,使词的创作进入了广阔的生活天地。从此,凡可以写诗的内容,无不能够入词。

“词至东坡,其体始尊”,被时人蔑称“诗余”的“长短句”、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因苏轼和他的“豪放词”的创作而逐渐确立。

《江城子·密州出猎》,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意

0 阅读:1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