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便成为大家对于郭沫若的第一印象。而这句话,很多人想到的是出自大文学家鲁迅之口。
若说起郭沫若与鲁迅,这二人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大文豪。抛开种种过往,鲁迅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
探讨这个问题前,先和同学们简单介绍下,鲁迅与郭沫若这二人的生平履历。
鲁迅原名周樟寿,出生于浙江绍兴,卒于1936年,他乃中国近现代文坛第一巨匠。少年时的鲁迅,曾立志当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并随之东渡日本留学。
受到新文化冲击后,鲁迅认为学医并不能救国,于是投身文坛。以文风犀利而著称,深受其他文学大家的赞赏。
郭沫若出身背景,与鲁迅颇有些相似之处。这二人都曾去过日本留学,喜欢写些批判性的文章,企图让百姓摒弃封建时期的糟粕思想。
如此说来,鲁迅、郭沫若即便当不成朋友,也应该没有深仇大恨。可事情的转折点,就发生在1927年。
当时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等人联合成立的创造社,试图网罗鲁迅。毕竟当时的新月社,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创造社不甘屈居下风,鲁迅因其写作风格独树一帜,若加盟创造社,必能壮大其声势。以成仿吾为代表的创造社元老,对其抛出橄榄枝。
但不知为何,1927年底至1928年初,创造社首先对鲁迅发难。
1928年3月,冯乃超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艺术与社会生活》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对鲁迅进行了非常猛烈的批判。
紧随冯乃超的,便是其他创造社的骨干人员,他们将鲁迅比作“绍兴师爷”。同学们想想,鲁迅本就独来独往,不甘屈居他人麾下。创造社又如此猛烈批判鲁迅,梁子也就此随之结下。
当时郭沫若正被蒋介石通缉,不得已逃亡日本,继续进行“文学革命”。
而远在日本的郭沫若也没闲着,他在1928年4月,以笔名“杜荃”发表了一篇《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
这篇文章直接将鲁迅比喻成人人厌恶的法西斯,1928年之后,郭、鲁虽称不上老死不相往来,但也不可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一谈了。
郭沫若《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批评鲁迅的<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一九二八年,六月,一日:以前说鲁迅是新旧过渡期的游移分子,说他是人道主义者,这是完全错了。 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鲁迅势单力薄,面对创造社这些骨干成员猛烈冲击,他并没有发表任何过激言论。只是在与友人的信件来往中,委婉地指出了郭沫若有些不地道,将郭沫若称为“流氓才子”。
到了1929年至1930年,为了祖国文学复兴,鲁迅与郭沫若一前一后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这两人算是暂时放下过往,力往一处使。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寓所因病去世。据友人介绍,当时身在日本的郭沫若听闻此讯后,一时嚎啕大哭,悲痛万分。
1936年11月底,郭沫若亲自写下三篇悼念鲁迅的文章与两副挽联。鲁迅去世之后不久,郭沫若将鲁迅定义为——中国的伟大人物。
从鲁迅和郭沫若这二人种种纠葛来看,其实也没有外界说得那么不堪。
无非就是,鲁迅是偏“左”的新潮派思想,郭沫若有些保守。再加上成仿吾、冯乃超等人从中作梗,也让郭沫若与鲁迅有些渐行渐远,二人始终无法达成思想统一。
可鲁迅去世后,郭沫若多次发表文章,号召大家要多学习鲁迅先生的斗争精神,也算是冰释前嫌。
回过头再来看看,这句“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是从何时流传出来的呢?
翻阅鲁迅先生所有的文章,包括他给友人的私密信件里,都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出处。
鲁迅虽言辞激烈,爱抨击时政,不过,鲁迅总喜欢拐着弯的骂人。说得更通俗点,以鲁迅如此扎实的文学基础,他在骂人一事上,比普通人都要高雅许多。
再说,鲁迅一生中只骂过一个人是狗,那就是梁实秋。起因就是,鲁迅觉得梁实秋乃欺世盗名的伪君子,他就是一条资本家豢养的走狗,所以鲁迅才会对其破口大骂。
至于这句“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是何人说的?目前也没有找到确凿答案。反正在网上倒是挺流行这句话了,但若细细想来,可能新月社等人的嫌疑最大。
因为鲁迅,包括郭沫若与新月社很不对付。新月社里的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人,与鲁迅、郭沫若都发生过不愉快。
1928年至1930年之前,鲁迅和郭沫若,将新月社这些人骂了个狗血喷头,叶圣陶、朱自清、茅盾都遭到牵连。
那只有新月社里的这些人,才无时无刻不想着抹黑郭沫若与鲁迅。由于鲁迅“油盐不进”,骂人的本事又高强,再加上鲁迅和郭沫若又有些间隙。
于是新月社便想来个“负面营销”,故意撺弄鲁迅和郭沫若两人掐起来,他们好隔岸观火。
所以,不排除是新月社的这些人移花接木,刻意煽风点火,说出了这句话。
近几年,许多不明就里的同学,看到了一些不经过实际考证的报道,便武断地将郭沫若划分到“卑鄙小人”行列中。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为顾全大局,写出了一些“违心”文章。包括郭沫若申请开挖明皇陵,这些都是他的个人污点。
然而,郭沫若能在1927年,白色恐怖最高潮的时期,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发表文章批判蒋介石。从这点上看,郭沫若也不至于遭到鲁迅如此的辱骂。
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鲁迅与郭沫若虽曾笔墨相讥,可大家都为了同一个目标,顶多私下骂两句出出气,但不会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地步。
至于鲁迅和郭沫若的关系,原文《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曾提到过:例如我和茅盾,郭沫若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记些鲁比茅如何,郭对鲁又怎样,好像我们只在争座位,斗法宝。
所以关于“远看是条狗,近看是郭沫若”这句话,只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刻意杜撰的“闲话”,大家勿要当真!
拿着卢布被豢养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