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能力还是有的,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能与曹操,刘备这两大枭雄相抗衡,且不落下风,这没有两把刷子怎么都说不过去的。至于说他不讨喜,当然也是有原因,首先他作为富二代,没有像秦皇汉武那样开创伟业,终日只是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这难免就让人感觉无雄心大志。特别是白衣渡江这事,争议很大,也确实为他埋了不小的雷。
孙权一来他的基业来源于父兄的打拼,跟他关系不大,周瑜,鲁肃等人本来就是孙策的好友,他们投奔的是孙策,不是孙权。二来孙权此人胸无大志没有格局,他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然后乘机偷袭,搞点小动作,再多占点地盘,小富即安就行了,大的格局他是没有的。可以这么说,孙权压根就没想过统一全国的事,他只想偏安一方。刘备,曹操,都有统一全国之心,唯独孙权没有,就这一点,他就比不了刘备,曹操。能不能统一全国是一回事,有没有想法是另外一回事,孙权居然连想法都没有,可悲可叹。
背刺盟友这事,太不地道,直接导致了夷陵大战的爆发。孙权这人,和袁绍差不多,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夷陵之战,幸亏还有陆逊,倘若夷陵之战吴国大败亏输,孙权现在的历史评价还要不堪,对蜀国和吴国而言,夷陵之战是双输的局面,得利的只有曹魏,经此一战,两国都是元气大伤,对曹魏再无根本性的威胁。
刘备可不仅仅是坚韧,刘备的雄心抱负,还有人格魅力千百年以来都是罕有人及的,看看陶谦孔融陈登曹操袁绍刘表这一干人杰对他的态度就应该明白,作为一代枭雄,如果说刘备有缺点,那就是年轻时不太好好读书,阻止了他更大的作为。刘备集团就没有人才梯队,荆州派彻底在夷陵凋零后,仅剩的诸葛亮和益州东州派的全部心力就放在压制益州本土派上,而益州本土派从刘焉时代就视东州派为外来户矛盾重重。诸葛亮艰难地选拔人才,也是因为益州本土派处处和他唱反调,成天叫着投降。
孙权集团被江北士族渗透之深,从张昭和诸葛瑾就能看出来。张昭是投降派的领袖,但赤壁之后,张昭权势有增无减,甚至还能强势打压军事派的周瑜鲁肃,使得东吴前两大都督都早逝。后诸葛瑾时代,诸葛瑾本身是诸葛亮的哥哥,政治成分就有问题,但依然在张昭之后架空孙权,顺利和夷陵战败后的季汉和解,其子诸葛恪更是一代权臣。东吴的士族势力比同期季汉比较,一个是架空,一个是激烈对抗,都没有曹魏方平和。
孙权是奔着割据和分裂的目的去的,和历代的华夏主流截然相反。曹操无论怎么欺压汉帝,但名义上始终尊从汉帝的天子之位。刘备则更直接,以汉帝的衣带诏讨伐群雄,无论是不是真的,但名义上却是最站得住脚的复兴汉室。只有孙权是从最开始就只想着分裂一方,打出的旗号和汉室没任何关系,也没想过推翻汉室新建王朝,完全是一条咸鱼作风,甚至为了领土还做出背叛盟友的行为,从大义到道义,孙权输了个干净,既没进取之心,又无道德之念。
孙权的成功固然是父兄奠定的基础,但是他自己整合江东内部、稳固东吴的手腕还是功不可没的。孙权开发江南,给濒危的南迁中原文明创造了生存环境,给后来的南北分治奠定了基础,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是有一定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