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释读:“㚄鼎”铭文

神秘的先秦时代 2024-10-19 19:44:27

西周金文释读:“㚄鼎”铭文

时代:郭沫若定为成王时期、唐兰定为昭王时期、刘启益和马承源等定为康王时期。

著录:《攈古录金文》2·3·79;《奇觚室》16·5;《吉金文录》1·12;《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录8;《殷周金文集成》2731(摹本)等。

收藏:钱坫旧藏,今下落不明。

尺寸:据《十六》记载:“高九寸一分,身高四寸五分,足高三寸,耳高一寸六分,口径八寸。”

器形纹饰:腹似盆,柱足,颈微内缩,腹较深,微向外鼓。形制朴素,仅口沿下饰弦纹一道。

字数:鼎铸铭文5行33字,(重文1)。

铭文释文:王令遣截东反夷,㚄肇从遣征。攻单(战)无商(敌),省于人身,孚(俘)戈。用乍(作)宝尊彝,子子孙其辶永(永)宝。

注释:

王:有成王、昭王、康王等不同说法。

遣:郭沫若释读为“遣”。金文常见,用作人名或族名。铭文图片系摹本,第二个“遣”字摹写有误。铭文中第一个遣字字形与“遣叔盨”(《殷周金文集成》4416)的“遣”相近。

截:此铭文陈梦家释读作“才邑戈”,《说文》云:“故国,在陈留”。“才邑戈”,经籍写作“载”,铭文中应作动词用,假借为截或裁。如《诗·常武》云“截彼淮浦”,《广雅·释言》“截,制也。”

东反夷:即东夷。西周政府认为东夷反叛,故出兵征伐。反,于省吾释读作“叛”。

㚄:人名,本器器主。

肇:始也,首次。金文常见,如“白椃虘簋”(《殷周金文集成》4091)铭文云“白椃虘肇作皇考剌(烈)公尊簋,用享用孝,万年眉寿,畯才(在)立(位),子子孙孙永宝。”

攻单无商:白川静释读为“攻吅册(上吅下册)无啻”;陈梦家释读为“攻登无敌”;杨树达释读为“攻战无敌”。本文从杨树达先生所释。

省于人身:白川静释读为“省于尸”,“身”连下句作“身孚戈”;刘心源释读作“省于氒身”;吴闿生释读作“相于氒身”;杨树达释读作“伤于氒身”,认为“勇于战者往往为敌所伤”;陈秉新释读为“省于人身”,《礼记·大传》:“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郑注:“大事,寇戎之事也。省,善也。善于其君,谓免于大难也。”省于人身与此义近,是说㚄在此次战役中作战勇敢,未受到伤害。本文从陈秉新先生所释。

孚:俘字初文。《说文解字》云:“俘,军所获也。”战争中获人、获物均曰“俘”。

辶永:走之底一个永,古“永”字。

“㚄鼎”铭文大意是:周王命令遣去攻打反叛的东夷,㚄首次跟从遣出征。在这次征伐东夷的战争中,㚄英勇善战、攻战无敌,毫发未伤,并俘获了敌方大量兵器——戈。㚄用这些青铜戈重新熔铸为青铜鼎,并铸铭文以纪念其事,子孙后代永远珍藏。

0 阅读:1

神秘的先秦时代

简介:先秦史、古文字、文博考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