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女子从腹泻入院,到死亡仅12个小时!平时别小看“吃坏肚子”

诗槐聊健康 2025-03-29 09:46:59

“医生,我拉肚子拉出血了,会不会死啊?”25岁的晓雯捂着肚子,脸色苍白地站在诊室门口,声音里带着点颤抖。她刚从厕所回来,眼神慌乱,像只受惊的小鹿。那一刻,谁也没想到,这句半开玩笑的话,竟成了她留下的最后一句完整的话。12个小时后,她走了,留下一个悲痛欲绝的男友,和一群懊悔不已的医护人员。

很难想象,一次普通的腹泻,竟能在短短半天里夺走一条鲜活的生命。时至今日,杭州市某医院急诊科的张医生回想起来,仍觉得后怕。作为一名从业15年的内科医生,他见过无数病人,可这次的经历,像一记重锤,砸在他心上,也砸醒了所有人。

晓雯:活泼女孩的最后一天

晓雯全名王晓雯,25岁,是杭州一家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她身高160厘米,体重48公斤,留着一头齐肩短发,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同事都说她“脑子快、点子多”,是个典型的“95后”乐天派。她喜欢吃甜食,爱喝奶茶,平时忙起来饭都顾不上吃,但身体一直硬朗,小病小痛很少找她麻烦。她和男友阿杰恋爱两年,感情甜得像蜜,俩人刚攒了点钱,打算明年国庆结婚。

这事儿得从两天前说起。那天是周五,晓雯下班后有点蔫,回家路上跟阿杰抱怨:“肚子不太舒服,下午还发烧了。”阿杰摸摸她额头,果然有点烫,量了下,37.8℃。她摆摆手:“没事,可能吃坏肚子了。”前一天,她从冰箱翻出个放了好几天的橙子,剥开有点怪味,但想着“水果坏不了”,就吃了下去。

晚上,她开始拉肚子,一夜跑了五六次厕所。阿杰急了,拉她去附近医院。CT正常,血检显示白细胞偏高,医生诊断是上呼吸道感染,开了点退烧药和消炎药,让她回家休息。晓雯吃了药,烧退了点,可第二天早上又开始吐,拉肚子也没停。她皱着眉说:“这药咋不管用?”阿杰不放心,非要再去大医院看看。俩人一路吵着进了张医生的诊室。

从发烧到便血:病情急转直下

上午的急诊科忙得像菜市场,张医生刚送走一个感冒病人,正准备喘口气,晓雯和阿杰就闯了进来。晓雯捂着肚子,语气有点冲:“我发烧肚子疼,昨天看过了,他非让我再来!”她指指阿杰,满脸不耐烦。阿杰赶紧解释:“她昨天下午发烧拉肚子,吃了药没好,今早还吐了,我怕有啥问题。”

张医生一听“发烧”,本能警觉起来。这两年疫情闹得人心惶惶,他第一反应是排查新冠。可阿杰说:“核酸昨晚刚做,阴性,行程也没问题。”张医生点点头,问:“吃过啥不干净的东西吗?”晓雯摇头:“没啥胃口,就吃了点面条和水果。”张医生追问大便情况,她撇撇嘴:“谁会看啊?本来就没胃口,再看我还吃得下饭吗?”话没说完,她捂着肚子又冲向厕所。

几分钟后,她回来了,脸色比刚才还白,声音发抖:“医生,我刚看了,大便里有血!”张医生心里一沉。发烧、呕吐、腹泻、便血,这组合太像急性肠胃炎了,尤其年轻女性常见。可便血是个警报,他不敢大意,说:“得做个血常规和大便常规,查清楚。”

晓雯一听又要检查,炸了:“还查?我昨天刚查过!”张医生没吭声。他知道,病人不配合,医生不好强求。阿杰劝道:“多查查放心嘛。”俩人跑到走廊争论起来。张医生心想:“男友在,应该能说服她。”可没等他喝口水,阿杰冲进来喊:“医生,她晕倒了!”

12小时生死线:抢救无果

一切太突然。张医生冲过去,晓雯瘫在走廊长椅上,意识模糊。急救车推来,检查体征:体温38.7℃,心率113次/分,收缩压75mmHg,PaCO2(二氧化碳分压)28mmHg。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暴增,降钙素原超标近200倍——这是细菌感染的铁证。张医生脑子里闪过两个词: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脓毒血症是啥?简单说,就是细菌入侵血液,引发全身炎症。严重时,血压骤降,器官缺氧,发展成休克,死亡率高达30%-50%。晓雯的情况,十万火急。张医生一边通知家属,一边安排抢救。去甲肾上腺素上机,升压;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备着。可她血压还是掉,心跳越来越弱。

抢救室里忙成一团,张医生满头汗。半小时后,会诊医生摇头,下达病危通知书。12点整,心电图拉成直线。12小时,从入院到死亡,像按了快进键。阿杰呆站在那,没哭没闹,几分钟后,他腿一软,晕了过去。

水果里的“隐形杀手”

为啥一个年轻女孩,腹泻会要命?答案藏在她吃的那个橙子里。事后调查,那橙子在冰箱放了五天,表面发粘,切开有怪味。家属回忆,晓雯没洗就吃了。化验证实,橙子被沙门氏菌污染,这种细菌常见于变质食物,能引发严重感染。

张医生叹气:“冰箱不是保险箱,低温只能减慢细菌繁殖,不能杀菌。那橙子早成了细菌窝,晓雯吃下去,细菌直奔肠道,钻进血液,酿成大祸。”食源性疾病,也就是食物中毒,成了这场悲剧的元凶。

脓毒血症:被忽视的“沉默杀手”

脓毒血症不稀奇,却常被误判。它起初像感冒或肠胃炎,发烧、乏力、腹泻,症状稀松平常。可一旦细菌入血,炎症失控,器官挨个“罢工”。晓雯的白细胞高、降钙素原飙升,都是警报,可她拖了一天,错过了黄金抢救期。

张医生说:“她入院时已经休克,氧供不上,抢救再快也回天乏术。”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脓毒血症死亡的人数超百万,很多人像晓雯一样,没当回事。

悲剧为何发生:误判与拖延

回过头看,这场悲剧有太多“如果”。如果晓雯早重视腹泻,早去医院;如果第一次就查大便,没当感冒治;如果她同意复查,没耽误那几分钟……可现实没如果。张医生自责:“我该再坚持点,逼她查。”可他也无奈,医患沟通是个坎,强求容易起冲突。

根源在哪?一是意识淡薄。晓雯觉得“拉肚子没事”,吃了变质水果不自知。二是误诊。基层医院把细菌感染当呼吸道问题,延误了时机。三是拖延。她和阿杰争执那几分钟,成了生死分水岭。

敲响警钟:别小看“吃坏肚子”

这事儿听着吓人,却离我们不远。食源性疾病每年害苦无数人,尤其夏秋季,细菌活跃,稍不注意就中招。怎么防?张医生给出几招:

肉类:熟食冷藏别超24小时,生肉冷冻前用保鲜袋包好。蔬果:别洗了再放冰箱,密封储存,最多3天,吃前洗净。主食:米面常温通风保存,别受潮。剩菜:保鲜盒密封,24小时内吃完。

症状咋认?潜伏期短,几小时就发作,腹痛、腹泻、呕吐是标配。夏秋多细菌中毒,冬春小心肉毒或亚硝酸盐。怀疑中招,别拖,赶紧去医院。

写在最后:珍惜每一天

晓雯走了,阿杰后悔没早点带她看病,张医生后悔没多劝一句。一个橙子,一次腹泻,12小时,生命就没了。这悲剧像警钟,提醒我们:别小看身体的“小信号”,别拿健康赌明天。愿晓雯安息,愿我们都平安。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脓毒症诊疗指南(2020年版)》.《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控》.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



0 阅读:18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8

用户10xxx98

2
2025-03-29 17:16

矿:。。/!

诗槐聊健康

诗槐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