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一张老祖宗的珍藏配方,应对眨眼、清嗓、耸肩不犯难!

灵松谈育儿 2025-02-18 14:57:29

晓妍,7 岁。初次见到她,小姑娘在诊室里一刻不停,不是频繁眨眼,就是不由自主地耸肩,还时不时发出清嗓子的声音,妈妈在旁边满脸担忧与无奈。

细问才知道,晓妍被抽动症纠缠了一年多。

在学校,她常常因为不受控制的抽动动作,引得同学们侧目,老师讲课她也听不进去,学习成绩受到了很大影响。写作业时,抽动症状让她根本没法安心,本子上的字歪歪扭扭,错误连篇。

回到家,她也没法好好休息,抽动的症状持续不停,严重干扰了她的生活,家长带她去了不少地方,尝试了各种方法,效果却不尽人意,这才找到了我。

孩子频繁抽动,从中医角度看,多与肝风内动、脾虚痰聚等因素有关。

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复杂,饮食不节,爱吃甜食、油炸食品,又缺乏运动,很容易导致脾胃受损,痰湿内生。而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一旦孩子情志失调,肝郁化火,就容易引发肝风,与体内痰湿相互勾结,导致抽动症状发作。

经过仔细诊断,看她舌头,舌质淡红,舌苔白腻,再把脉,脉象弦滑。综合判断,属于脾虚痰聚、肝风内动之症。

于是,我给她开了一方: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山药、钩藤、蝉蜕、僵蚕、炙甘草。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二者共为君药;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陈皮理气化痰,辅助君药化痰祛湿;

山药补脾益气,增强脾胃功能;钩藤、蝉蜕、僵蚕平肝熄风止痉,缓解抽动症状;

炙甘草调和诸药。

过了一段时间,晓妍来复诊。妈妈说孩子眨眼、耸肩的频率有所降低,清嗓子的次数也少了些,可还是会时不时抽动,尤其是在情绪紧张的时候。

我查看她的情况,舌苔白腻稍有减轻,脉象弦滑也缓和了点。根据症状,我微调了药方,继续治疗。

随着治疗的持续,每次复诊都能看到孩子的进步。抽动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少,程度也越来越轻。她不再像之前那样时刻被抽动困扰,情绪也稳定了许多。

以前因为抽动,她总是有些自卑,不太愿意和小朋友玩,现在也变得开朗起来,主动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学习上也更专注了,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于抽动症的孩子,频繁抽动、情绪不稳是常见症状,而肝风内动、脾虚痰聚是重要病因。中医的魅力就在于能够精准辨证,开出适合孩子的药方,给孩子带来康复的希望。

1 阅读:60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