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xing)转”作为动词,表意指的是行走、转动的意思。但在晋西北方言中,常常用来表示一个人吃了饭,各种器官消化食物的过程。

晋西北古为边塞之地,与胡人交往甚密,在吃东西方面狼吞虎咽,不太讲究,更不会细嚼慢咽。在农忙、放牧时节,往往烧土豆、南瓜、玉米充饥,席地而坐,野外烧烤,半生不熟,也不讲究卫生,有时吃得太急,或者食物生硬,不易消化,人们为之“难以行转”、“行转不动”、“行转不了”。

人们吃食物,当食物从口腔吃进去之后,刺激唾液腺分泌,然后用牙切割嚼碎,唾液与食物混合在一起之后吃进去胃里,然后再胃内消化吸收,当食物进入胃肠道内,胃肠道通过蠕动,将食物与胃液融合在一起成为粥状,胃肠道蠕动,还能把食物送到十二指肠小肠内,在胆汁和小肠液的作用下消化吸收,完成食物的消化过程,吸收有用的,排泄物用的。

古时晋西北条件有限,人们不考虑食物营养、口感,野外也没有水喝,只要吃饱就万事大吉。但大快朵颐,狼吞虎咽之后,生冷、坚硬的食物难以消化,整个过程紊乱时会出现腹痛,腹胀,呕吐,恶心的症状。这时候年长者就会劝年轻人和小孩,你慢点吃吧!这样吃下去,行转不动。久而久之,“行转”一词就流传下来。“行转”也作“转行”,例如:“今天上肆宴,吃的肉多了,行转(转行)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