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19日的夜晚,邓公在医院之中停止了呼吸,一代伟人就此离世。
新华社的工作人员很快得到了通知,他们怀着极为悲痛的心情,将邓公去世的消息,通过广播发了出去。
等到第二天凌晨,噩耗便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北京城所有的街道都一片肃穆,很多市民自发的准备了花圈挽联,要送邓公最后一程。
突发意外邓公去世之前,那最后几周的时间里,也发生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
多年后,邓公当时的随身医护人员黄琳接受采访,讲述了病房之内的许多细节。
这场夺走了邓公生命的重病,来的很突然。
1996年12月,邓公如往常一样在家中起来,可却突然感到严重的呼吸不畅。
不一会儿,他竟然剧烈地咳嗽起来。
家人发现不对,立刻将邓公送往了医院,而医生诊断过后发现,这是由于邓公长期的帕金森综合征引起的。
过去,邓公的身体状况,其实相比于同龄人而言,还算得上理想。
他自从退休之后,便一直谨遵医嘱,坚持运动,所以一直到晚年,他还精力充沛,头脑清晰。
可是,在健康的表象下,却始终潜伏着隐患,那就是帕金森综合征。
这个病,邓公已经得了十几年。
这十几年来,黄琳等医护人员一直在想办法调理,可是,这种病是无法根治的。
而随着年纪的增长,隐患便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所有的症状都集中爆发了。
最初,大家没有想到,这次邓公的病会如此来势汹汹,毕竟邓公过去的状态一直都不错。
所以,他们乐观的认为,只要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邓公便能够平安出院。
可谁又能想到,这次离开家,进入病房之后,邓公便再也没有机会回家了。
邓公的病情发展得很快,医生不得不考虑最糟糕的情况,同时,制定了几十项手术方案。
邓公现在年纪大了,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危及性命。
所以,当时医生的压力也非常大。
这种情况下,邓公本人是最痛苦的一个,但邓公却一直表现得非常冷静,对医生提出的所有治疗方案,邓公和他的家人都是全力配合。
也正是邓公这种支持,才为医生增添了更多的自信。
黄琳回忆,每次他们把治疗方案拿去给家属签字的时候,对方总是毫不犹豫的就签,从来不会干涉医疗小组的决定。
能在这种紧张时刻,还始终保持冷静的病人及家属,其实是很少见的。
当时,他们给邓公进行输液的时候,血管非常不好找,有时护士一紧张,便会扎偏。
可这种时候,邓公也从来不叫一声痛。
而且,他总是微笑鼓励着护士再试一次,从不说自己要换人。
大家都祈祷奇迹能够出现,可是,邓公的身体还是一天不如一天。
医生把能想的办法都想遍了,可还是无济于事。
弥留之际邓公也早有预感,可是他对生死之事,态度一向十分豁达。
他还是尽力像往常一样生活着,虽然疾病几乎耗干了他所有的精力。
可是,清醒的时候,他还是会和大家聊聊天,
没有力气说话的时候,他就转过头,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
有一天,邓公注意到电视上在播放一部片子,他突然来了兴趣,便一直盯着电视。
他觉得电视里的那个人十分眼熟,于是,便问身旁的黄琳:“这里头的人是谁呀?”
黄琳仔细一瞧,便笑着回答说:“这个人就是您呀!”
原来,当时电视上播放的,正是刚刚上映的电视连续剧《邓小平》,一共有12集。
邓公因为病得重,已经听不清声音了,只能看一些模糊的画面。
于是,黄琳就陪着他,在他耳边为他讲述剧情,有时讲到一些赞颂邓公功绩的桥段,邓公就表现得有些羞涩,总说自己“受之有愧”。
这部电视剧,可以说在邓公最后的时光里,为他提供了一丝慰藉。
但是,很快,就连这样少数轻松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因为,邓公病情又开始持续加重,他一天之中清醒的日子越来越少,大部分时间都陷在昏迷之中。
有时即便醒过来了,也根本说不了话,无法表达出来自己的意思。
可他依旧表现的十分平静,在医生看来,邓公可以说是医院里接诊过的这么多病人之中,表现的最平静的一个。
他明明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可他永远一声不吭,仿佛害怕给别人添麻烦一样。
后来大家问他要不要留下什么话,但当时,邓公却笑着摇了摇头,说:“该说的都说过了。”
1997年2月7日,那是阴历新年的第一天,所有的医生、护士因为担心情况发生变化,都没有回家过年,大家一起聚在了病房里。
邓公的家人同样也在病房里守着,大家心里都明白了一个结果。
那就是,现在,靠医术已经无力回天了。
大家只能在这里无望的等待,可即便这样,医护人员们也并不愿意放弃。
他们在医院里吃了一顿简单的新年餐,最后,大家举起酒杯,一起说:“希望咱们医务界,在新的一年里能创造奇迹!”
而说完这句话,在场许多人都已经泣不成声。
邓公很坚强,如果是普通人,遇到这样棘手的病,可能根本就撑不过两个星期。
可邓公还是奇迹般地坚持了两个月,他是个相当了不起的战士。
为了不引起外界恐慌,邓公住院的消息是严密封锁的。
即便是和邓公住在一家医院的病患们,也并不知道这间病房里住的是谁。
医院对外放出去的消息是,病房里住着的,是一位出了车祸的首长。
所有人都想不到,病房里住着的,竟然会是曾经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而中央的领导们则接到了一份绝密命令,那就是二月份,大家都不许出京。
因为,此时医院已经下达了最后的病危通知,邓公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人世。
天人永隔到2月19日,邓公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呼吸衰竭,于是,他的家人将这一消息告知中央。
但邓公当时最牵挂的,并不是自己的安危。
在入院之前,他就反复叮嘱家人,绝不能够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耽误国家大事。
所以,在这个时候,大家也都并没有乱了阵脚。
中央在接到消息之后,一方面,派人随时紧盯医院的情况;另一方面则继续处理国家事务,没有让全国人民出现恐慌。
当时,众人还商议,要不要提前把消息透露给新闻界?
但最后,并没有这样做,因为大家还是愿意相信,邓公能够像过去无数次一样,挺过这一关。
可惜,这一次,奇迹没有出现。
在出现呼吸衰竭状况之后,邓公已经无法做到自主呼吸,只能靠医院的呼吸设备来维持生命。
可纵然如此,也坚持不了太久,随着夜幕降临,邓公的呼吸越来越衰弱。
医生们则开始与死神赛跑,哪怕已经看不到什么希望,大家还是围在手术台边,希望能够想到办法。
可以说,每个人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然而,抢救一直持续到九点左右,在用尽了一切办法之后,邓公的身体状态却还是没有发生丝毫的改变。
于是,在当晚9点08分,医疗组组长不得不含泪说出了“停止抢救”四个字。
话音落下,病房内外哭成了一片,有不少人因为情绪太过激动,险些昏厥过去。
大家完全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他们深知邓公的伟大,深知邓公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所以,所有人都希望,邓公能够永远陪伴着中国。
可是,死亡的结果,却不是任何人能够更改的。
对于所有参与了抢救邓公过程的医生们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最沉重的回忆。
这一天,中国失去了一个伟大的领路人。
邓公的夫人卓琳向中央转达了邓公最后的遗愿:“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
邓公生前的意思,是什么也不要留下。
所以,很快,邓公的秘书得到了一纸密令:要求他把邓公生前的衣物整理出来,全部集中火化。
秘书接到命令之后,便把邓公生前的衣服鞋袜都收集了起来。
邓公生前过得非常简朴,所以,留下的衣物数量很少。
而且,有好些衣服上面,都打着补丁。
作为国家领导人,邓公本该置办不少新衣服的。
可是,每次要做新衣服的时候,邓公总是说,要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自己的衣服不算什么。
所以,他的这些旧衣服,便陪伴了他十几年的岁月。
秘书在进行焚烧的时候,忍不住痛哭失声,他说:“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穿着破了的衣服。谁能相信啊?”
而在谈到对于遗体火化的问题时,出现了不小的争议。
因为,大家心里对邓公有很多不舍。
所以,很多人都提出,应该把邓公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或是另选地方来安置骨灰进行纪念。
如果什么都不留下的话,对大家未免太残酷了。
但作为邓公的妻子,卓琳深知,邓公想要的从来都不是后世的纪念。
他一生都为了中国鞠躬尽瘁,如今中国繁荣昌盛,邓公的理想已经实现了。
把骨灰洒向大海,是邓公作为一个唯物主义战士,最后的期望,他希望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交给祖国与人民。
所以,尽管许多人反对,但卓琳坚持,一定要按邓公生前的意思办。
最后送别于是,在经过反复讨论之后,人们终于决定,先做送别仪式,随后将骨灰撒入大海。
2月24日,邓公的骨灰从医院移到八宝山,这段路只有不到三公里,可是灵车却走的很慢很慢。
因为,沿途早就已经挤满了前来送别的人民群众,那天,北京的街道是黑白色的。
每一个前来送别的群众都眼含热泪,他们手中有的拿着花圈,有的举着邓公的遗像。
根据统计,当天前来送别的群众达到了十万人左右。
但是,尽管人数多,现场却并不杂乱吵闹。
大家都很有秩序地站在那里,用目光送别邓公。
因为害怕惊扰了这肃穆的氛围,人们连哭泣的声音都很小。
等到灵车驶出街道,群众们还默默的跟在后面,久久不愿散去。
他们把胸前的白花摘下来,放在一旁的松柏树上,群众们的这份不舍,正是对邓公一生奉献最大的肯定。
当一切告别事项完成之后,便终于来到了最后一个环节,那边是撒骨灰。
为了照顾群众情绪,这个消息并没有大规模的对外公开。
1997年3月2日,一架专机带着邓公的骨灰飞向高空。
护送骨灰的是,邓公的亲人,以及众多中央领导,骨灰盒上,盖着一面鲜艳的党旗。
飞机飞至1800米高空的时候,是中午时分。
人们看到,不远处的天空上,竟然显现了一道彩虹。
或许上天有知,要让邓公这场送别更加浪漫一些。
飞机停住,人们目视着卓琳缓缓地将一捧骨灰,从骨灰盒中取出。
卓琳眼含热泪,她和邓公已经走过了半生的风风雨雨,他们不仅是夫妻,更是革命战友。
而如今,卓琳却不得不面临这种残酷的死别场景。
她双手捧着骨灰,望着下方,却迟迟不愿意松手,口中一遍又一遍叫着邓公的名字。
站在卓琳身后的众人,望着痛苦追忆的卓琳,也忍不住落泪。
过了很久很久,卓琳才终于下定决心,缓缓地放开手指。
骨灰顺着风飘向了大海的方向,随着骨灰一起飘下的,还有早已准备好的花瓣。
骨灰撒大海,鲜花赠伟人。
邓公的女儿邓榕哭着说:“爸爸,您回归大海,回归大自然,您的遗愿得到了实现,您安息吧!”
生命短暂,肉体也终将消亡,但是,邓公的精神长存人们心中。
参考资料:
凤凰出版社《邓小平人生纪实》
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