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洋海古墓发现颇有雄风男子墓,身边铠甲用上了仿生学,但专家却为墓主认了洋爹

瑞知道讲故事 2024-11-02 11:16:48

2013年,考古队对新疆洋海古墓群进行了发掘清理。在编号为127的墓葬中,一位二次葬的神秘男子竟“颇有雄风”,身边用上仿生学技术的随葬品更是让人们对“古代战神”有了更多想象。

洋海墓地的名字“水汽很足”,但实际上,这墓群位于荒漠戈壁滩,还与高温灼灼的火焰山相隔不远。而洋海这个名字来自于所在地洋海夏村。经探测,这一片戈壁下竟然有数千座墓葬,时间跨度1400多年,最早的与中原西周王朝相当,而晚的也要追溯到汉初期。

而这样大规模的古墓群走进人们视野,是因为一位老农的勤劳。1981年冬,一位农民为了挖坎井而不顾冷风辛苦劳作。但几铁锹下去,却挖出了芦苇、香蒲和骷髅……

在古墓被发现后,当地文物部门前来踏勘,结果发现了成片的古墓群。这样连绵是古墓群令人惊叹,但因为当年条件有限,大面积发掘被暂时搁置,只依靠定期巡视对墓区进行保护。但没想到,洋海发现古墓的消息,为当地带来了一场灾难。

几年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成了盗墓者的乐园。人们都知道,新疆吐鲁番盆地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多风少雨,夏季气温奇高,能保存下来的古代遗物异常丰富。这样的条件下,这古墓群和巨大的地下宝库没有区别。

也正是在这样极大的诱惑下,当地盗墓十分猖獗,不仅古墓中的文物被盗墓贼“过了筛子”,墓葬中稍微完整的古尸也成了被倒卖的“宝贝”。

2003年,因为不堪盗墓贼的侵扰,考古部门对洋海墓地三块墓区的五百余座墓地进行探测与清理。二号地块上127号墓“一鸣惊人”。

那一天,考古队先后清理了几处墓葬,但可惜的是,这几座平民墓不仅因下葬条件有限保存状态一般,而且因为二次葬和盗墓贼的侵扰,墓中的骨骸七零八落,有的甚至头颅也“丢了”。所以当考古队揭开了127号墓看到保存良好的墓葬环境时,众人都高兴得不得了。

图片出处:Wikimedia

这墓葬位于一个小土坡上,相比其他1米左右深的小墓,127号墓竟达到了2.3米。揭开木质沙档后,保存完好的墓中环境显露出来,竖穴直壁,墓底有一张四腿尸床,床上有腿骨、髋骨、脊椎骨等,而颅骨滚落在床下,显然,这也是一座二次葬的墓穴。但墓穴中,人们却发现了非常丰富陪葬品,床西有羊头,床中南有木马镳,另外床侧还有骨扣、陶罐、木钵等。这些随葬品都彰显着墓主人是一位能骑善射的人。而随葬品中,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墓葬中的一大块皮制品。

起初,人们以为这是一块马鞍,但取出来才发现,这竟然是一件凸显仿生学奥秘的皮制铠甲!

这皮甲用两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优质熟牛皮制成,是将牛皮做成皮片,一片片叠压,用牛皮制成的绳索穿缀而成,短的皮片长2.5厘米、宽1.5厘米;长的皮片长7.8厘米、宽1.6厘米,均厚0.3毫米。

皮甲分为左肩、右肩、前胸、腹块、左肋、右肋、后背、垂缘几部分(区分不同部分还有一个小插曲,确定是颈部位置是因为发现了生物油脂,也就是包了浆。)以皮条穿缀成排后,又穿缀在熟好的整块皮面上,形成背衬来增加整体性与牢固性。

这件铠甲的甲片看起来像相互叠压的鱼鳞一样。新疆少水产品,有这样的一套铠甲令人惊叹,那这样的设计,难道只是因为向鱼类“致敬”吗?

实际上,这铠甲虽然看上去没有传统甲胄那样威风,但实际上实用性很强。

首先,这是一件易穿脱铠甲,犹如一件围裙,穿戴不需要其他人辅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铠甲穿脱太方便了,所以盔甲的主人有时候将这铠甲垫在马鞍上。(铠甲上有磨损压塌‘屁股印’,这也是起初人们将它认作马鞍的原因)。

其次,这铠甲很轻便。据准确称重,这铠甲不足五公斤,即便考虑到脱水等原因,这铠甲也比钢铁青铜的甲胄轻便的多,但即便轻量级,这铠甲却因为类似鱼鳞一样的叠压皮片而拥有了防风、抵御行刺和袭击的作用,性价比非常高了。

这样的一件铠甲,真是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但新的问题来了,这样的铠甲与中国古代“主流”的甲胄风格迥异,这铠甲是舶来品还是中国铠甲的变形?

史料记载,3300年前洋海等地区生活的是姑师人(后改称车师),他们以吐鲁番盆地的车师前王国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车师后国、车师都尉国、车师后城长国,地跨天山南北,影响远及西域内外。

而在皮质铠甲中,人们发现了木刺。对这木刺以及墓葬内生物类随葬品进行碳十四测定后,人们基本确定这铠甲的年代介于公元前786年至534年。

那这样一副铠甲属于什么人呢?对于这一点中外还有不同看法。

有西方专家认为皮甲是亚述装备,因为与大英博物馆的石像对比后,形象类似公元前7世纪新亚述帝国军队的装备。并推断,这皮甲的主人是在外服役的士兵,他身着亚述装备并带回家,或者他从当时的敌人那里缴获了皮甲,或者他本人是亚述人或北高加索人,但不知为何在吐鲁番落脚。

在这样的推测下,墓主人的复原图也完全成了“外国人”的样子,身着铠甲,脚穿皮靴,脚踝上方毛编织带,左手手臂截饰以红颜料的皮射鞲、身背反曲弓及号简袋、箭。

但也有考古人员表示,事事都为中国文物找“洋爹”并不可取。虽然这皮甲与中原的“主流盔甲”有区别(那时候中原主流铠甲为涂漆编缀式皮革甲主要用於车战,而且时间上比这洋海皮甲早得多。)新疆地区虽然是中中西文化交融借鉴的繁荣区域,但不能将与中原不同的文物统一归为西方,这样也是对历史的不负责。

类似的皮甲全世界只出土了两副,其中一件在1992年被被盗后倒卖到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或许在公元前的征战中,这两件皮甲的主人也曾并肩作战,出生入死有着同袍之谊,但如今却天各一方,也让人泪眼。

您认为这铠甲是西方技术,还是源于东方?

0 阅读:3

瑞知道讲故事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