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通吃:武士,你可是拉奥孔?

日月来了历史 2024-04-09 19:55:11

唐石天王像

佛门有“四大天王”,道家有“哼哈二将”,皆护法神。具体称谓,暂不触及。一般来说,躯体壮硕、四肢短粗、一脸怒相,总之能让人望而生畏,吓死不偿命,吓哭刚刚好。护法神不仅守护正法,还兼保护众生,具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诸多济世功德,故而深受民间喜爱。天王则通常被塑造为盔甲严整、悍武勃发且脚踩小鬼的形象,尤其唐以前尚少世俗化倾向,那种“秀肌肉”的虬结造型特别夸张,望而一种血热的快感。

唐石天王像

上博东馆新开了雕塑馆,一尊唐代天王石像让我盘桓良久。冷不丁就联想起两件很著名的雕塑,一件是三秦五陵塬上陪葬汉武帝茂陵的霍去病墓石刻群中的“马踏匈奴”,另一件是梵蒂冈美术馆所藏古希腊罗得岛雕塑家阿格桑德罗斯与其二子集体创作的大理石群雕“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二者相隔百年、相距万里,似乎在两个平行空间里自谋辉煌。

西汉霍去病墓石雕“马踏匈奴”(图源网络)

霍去病卒于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上溯到公元前二世纪,石雕“马踏匈奴”高168厘米、长190厘米、宽48厘米,但见一马悍霸生威,其二前蹄一抓地、一踏匈奴。梁思成说,“马下有匈奴仰卧,面目狰狞,须长耳大,手持长弓,欲起不能”。四十年前见之,讶然于艺术还可以这样表现。尽管其圆雕、浮雕、线刻并用,但还是尽可能少干预,实现了写实与写意并重。如今看来,其背后是大汉气象,壮魄雄奇,大道至简,细节可以忽略不计。

古希腊罗得岛石雕“拉奥孔”(图源网络)

【德】莱辛美学专著《拉奥孔》(朱光潜译)

读大学时热衷于《歌德谈话录》和莱辛《拉奥孔》,始知大理石雕“拉奥孔”。它雕凿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通高184厘米。故事取材于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说祭司拉奥孔告诫特洛伊人勿把木马拖进城内,希腊保护神雅典娜就派两条巨蟒缠死了祭司及其二子。石雕正是表现了巨蟒致命的绞缠过程,这是一场人神之间超越时空的悲剧性冲突。父子三人极痛苦的表情似在暗哑嘶吼,而紧张扭曲的躯体和强烈收缩的肌肉,无不令观者揪心、战栗。

唐石天王像(局部)

唐石天王像(局部)

“马踏匈奴”与“拉奥孔”在体量上均近乎等身,前者侧重写意,后者全然写实。有道社会越进步、科技越发达,人类的想象空间也就越逼仄、狭小,艺术创作也就越近奢靡、颓废。秦汉以至魏晋南北朝及隋唐,艺术搭上了佛教的快车,加之游牧因子的融合,开始人性化和世俗化。至两宋尚求理性化,明清以后则全然流于概念化了。

唐石天王像

唐石天王像

反观西方艺术,从古希腊古罗马以至文艺复兴,犹以“忠实再现”为最高级的艺术形态。正如十九世纪罗丹的《大卫》《思想者》,逼真到有人疑其真人翻模。照相技术发明以后,绘画雕塑一度没了市场,穷得叮当响的艺术家们孤独求变,于是抽象派、超现实等惊艳于世,看懂了觉其肤浅,看不懂才是真。如何评说,见仁见智。

唐石天王像(局部)

此大唐天王庞然体下有数小鬼,左脚踏其一,望之欲起不能、表情绝望;右胯坐其一,觉其聚气挣扎、犹不死心。小鬼据说代表了酒色财气的欲望和魑魅魍魉的邪恶,故此教化,一见铭心。回看天王,其习惯性、标志性的一脸怒相背后,已是王师北定、气定神闲,甚至感觉有点“摆拍”的嫌疑了。或许这正应了白石老人那句话,“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如此藏气于内、寓巧于拙,生动传神,方得妙境。

0 阅读:2

日月来了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