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董事长直播鞠躬道歉,有多大用?

鬼话均说 2024-07-04 09:21:53

阅读提示:本文长度超过2000字,可能会需要观看广告之后才能阅读全文。

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7月1日晚首次出现在中公严选抖音直播间,回应了退费、股价等争议,以及高考志愿填报、公务员备考等学生关注的问题。直播长达一个多小时,其中很长时间并不是招揽业务而是在就退费问题鞠躬致歉:“对所有的没有退成费或正在退费过程中的学生们表达歉意,在这里郑重地道歉。”之所以会道歉是因为近期频频在媒体上可以看到的一件事,退费。在媒体不断的报道之下,曾经的大牛股从2020年11月的最高价43.58元已经跌到最新价格1.6元左右,之前最低1.46元,面临1元面值退市的危机。

中公教育之所以会面临今天的窘境,就不得不从十几年前说起。2010年中公教育成立,核心业务是公务员招录考试培训、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培训、教师招录考试培训等。截至2018年4月,中公已在全国31个省市、319个地市建立了619家直营分部和学习中心。自2015年就接受华泰联合IPO辅导计划上市,但在2018年终止了IPO辅导。终止IPO辅导的原因是选择了借壳上市,2018年11月2日亚夏汽车发布公告,公司并购重组中公教育事项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这意味着中公成功借壳亚夏汽车上市,成为A股职业教育培训第一股。

根据公告亚夏汽车拟进行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股份转让交易以收购中公教育100%股权,拟作价185亿。交易完成后中公教育大股东李永新、鲁忠芳及其一致行动人中公合伙合计持有上市公司3,318,366,596股,占本次交易后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0.22%,李永新和鲁忠芳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中公教育借壳上市的时候一方面正好股市表现良好,另一方面正好处于公司发展最好的阶段,资本市场给予的回应非常热烈。

先是2018年5月复牌后连续9天涨停,短暂调整后持续冲高。仅仅16个交易日就从停牌前4元附近冲高到接近14元,随后经过4个月左右回落股价达到7元附近,在重组获得通过后再次开始上涨,一路上涨到最高43.58元。谁是股价上涨的推手?基金。在股价大幅上涨之前的2018年中报只有9个基金持有762.61万股,到当年年底就变成30个基金持有2162.33万股,6个月时间增仓到接近之前的3倍!又过了半年,到了2019年中报的时候,已经有214个基金持有23648.94万股,比半年前又增仓了10倍以上!

2019年6月底股价接近14元,在随后的日子里股价持续上涨,超过了3倍,而基金们实际上不断在减仓。在股价最高峰的2020年年底,当时有515个基金持有15701.23万股,很多新基金来接盘了,先期介入的基金趁机开溜。基金的谜之操作还没结束,在股价从高峰回落一半之后,2021年6月变成有443个基金持有31977.18万股。后期基金出现大量减仓,最低的时候只剩下几千万股,在股价跌到4元附近又一次加仓豪赌反弹,2023年年底的时候竟然达到了223个基金持有46554.25万股,历史最高峰持仓!

基金为什么会出现这么诡异的操作呢?其实还是因为一贯的习惯,追逐高成长。2018年中公教育完成借壳上市,营收从2017年的40.31亿增长到了62.37亿,净利润则从5.248亿增长到了11.53亿。2019年继续高歌猛进,营收增长到了91.76亿,净利润增长到了18.05亿元。2020年营收继续飙升到112亿,净利润冲到23.04亿。这是非常标准的高成长数据,也是基金最喜欢的方式,与股价同时上涨构成戴维斯双击。

但是从2021年开始公司的营收大幅度下降,净利润开始亏损并且这种状况持续了3年,到2023年营收还剩下30.86亿净利润亏损2.094亿。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面积的滑坡?因为当初的增长是承诺考试不过就退费得到的。在这项业务的初期,由于退费承诺吸引了大量客户前来报名,早期的时候只有收入没有退费或者只有少量退费,于是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基金经理们看到了完美的数据,因此大手笔买入。后期退费逐渐增多影响到公司的现金流所以开始营收下降并亏损,基金经理陆续退出。4元附近的大量买入纯属基金们豪赌抄底,认为会有反弹机会,没料到被深套损失超过一半以上。

2021年2月1日和2日两天内,在银河证券北京方庄南路营业部席位上以36到37元价格进行了88笔大宗交易。这些减持的股份基本都是1月29日解禁的部分,减持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按跌停处置的。这几年大股东家族也有非常大比例的减持,套现超百亿元,而二级市场投资人损失惨重,股价从最高点下跌95%以上。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大股东套现,可问题在于大股东的每一笔减持都是预先公告,也都是完全符合减持的规定。审计师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证监部门也从未就公司信息披露进行处罚。这些都说明一切都不是阴谋而是阳谋,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投资者对公司未来过于看好,而公司管理层清楚的用自己的减持表达了态度。虽然全市场从投资者到媒体都在指责、猜疑甚至是痛骂,但确实是只能怪自己。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每个投资者:1、不要对企业的发展过于盲目乐观,要善于在一片火热中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高位接盘。2、大多数企业的高成长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今日的高成长可能就是他日的危机。3、市场上广为流传的价值投资本质上其实是高成长投资,这种投资方式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并非真正的价值投资。4、真正的价值投资应该是以远远低于价值的价格买进股票并长期持有,而不是以现有企业经营状况去推算未来可能增长达到的高度。5、大股东的行动说明了一切,持续大手笔的减持就是不看好,持续大手笔的增持才是看好。

0 阅读:0

鬼话均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